一项调查发现,约三成居港南亚及东南亚裔人士人面对精神健康高风险问题,研究团队建议加强少数族裔对基层精神健康支持服务的认识,并鼓励「政商社合作」,支持在职少数族裔员工的精神健康,及完善现有精神健康服务的支持配套。另外,中大医学院精神科学系推出少数族裔精神健康支持平台「心灵密 (Salamat)」,设有多种少数族裔语言,并可转介用户至合作机构获取服务。
香港基督教服务处、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精神科学系与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于2023年1月至8月,以问卷访问273名居港南亚及东南亚裔人士,发现37%受访者面对精神健康问题时不懂何处求助。有32.6%人认为精神健康问题是羞愧的,42.9%相信问题会随时间而改善。
至于求助的障碍,最多人认为是费用昂贵(68.9%),其次是文化及语言障碍(56.0%)及太忙碌(48.7%)。另外,全职或自雇人士及男性在面对情绪或精神健康问题时,更易受上述因素影响,导致不会主动寻求协助。
调查亦了解少数族裔的精神健康状况,其中逾22.8%受访者存在中度至重度的抑郁风险,13.6%存在明显的焦虑风险,12.2%有临床失眠风险。整体而言,28.6%受访者面对最少一种精神健康高风险问题。
研究团队建议,现时政府及不同机构为市民提供不少免费或收费较低廉的精神健康服务,建议加强少数族裔人士对基层精神健康支持服务的认识。此外,在职少数族裔较常从事工时长的低收入工作,令他们更难寻求帮助。团队建议政府应推动雇主参与「雇员支持计划」,特别为中小企提供经济支持,以向员工提供相关精神健康服务。
团队又建议,政府发展《基层医疗健康蓝图》时应考虑于地区康健中心增加精神健康支持元素,并加强向少数族裔宣传。
另外,中大医学院精神科学系推出少数族裔精神健康支持平台「心灵密 (Salamat)」。中大医学院精神科学系助理教授周伟浩表示,该网上平台设有多种少数族裔语言。用户进入平台后会先进行筛查问卷,然后便会得到身心健康报告、所需采取行动、求助资源等,并会在用户同意下转介至合作机构,以获取进一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