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ne
【2025年04月27日訊】今日焦點:說謊被打臉,中共官員現身美國財政部;貿易戰下的底氣之爭,美國可以扛,中共輸不起;金價巨烈波動,保證門檻提高,大陸掀金條搶購潮。
為何否認與美談判?中共官員現身美國財政部
在北京當局不斷否認與美國談判之際,韓國媒體《中央日報》在4月25日報導稱,24日上午7點左右,中共財政部一名高級官員在約10名隨行人員的陪同下,進入白宮旁邊的美國財政部總部大樓。
報導雖未指出該官員的具體身分,但刊登了他的照片,但在其臉部進行了模糊處理。
報導說,該官員佩戴了參加「正在華盛頓特區」舉行的「二十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所需的身分證明卡(ID)。
報導稱,這張身分證明卡與中共財政部長藍佛安佩戴的身分證明相同。
韓媒特意指出,中共官員發現媒體後,強烈反對媒體的拍攝。他說,「我們沒有權力阻止新聞自由」,但「我們有權拒絕允許我方人員被拍照」。並要求媒體刪除所有用手機拍攝的官員照片。
當媒體要求這位官員出示他的身分證明時,被他拒絕。該官員稱,「我沒有義務透露我的身分」。但是,他佩戴的身分證上,姓名、照片和國籍都寫著「中國」。
韓國媒體稱,中美「財政部會談」開始應該是在韓美會談之前舉行的。按照當天的行程,韓國崔相穆副總理和產業通商資源部長官安德根在週四早上8點多,與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Scott Bessent)和美國貿易代表傑米森‧格里爾(Jamieson Greer)進行「2+2貿易磋商」。
《中央日報》引述一位外交人士的消息稱,「中美兩國財政渠道實際上已經運轉起來,這意味著兩國在當前的報復性關稅措施下,在國內外壓力下都已達到臨界點。」他預測,「雙方幕後談判的結果可能成為關稅戰的重大轉折點」。
對於中共為何對談判諱莫如深,該消息人士說,「那是因為這場關稅戰是一場面子之戰,如果兩國領導人直接出席,可能不容易建立那種『雙贏』的局面。」
他補充,「中方親自訪問美國財政部這一件事對北京來說,可能是一個極其敏感的問題。」
評論員王赫稱,中共之所以宣稱,未與美國進行經貿談判大概有三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關稅戰是美方主動打的,但美國對華徵收關稅之所以高達145%,是因為中共的報復所致,中共負有主要責任。
川普對幾十個國家宣布「對等關稅」政策,中國只是其中之一,最初的關稅為34%,這並不是最高的。美國當時就警告各方不要報復,但中共卻反其道而行,單方面對美國展開報復。在中共的一再挑釁之下,川普才將關稅加到目前這種程度。
對川普而言,關稅只是手段,目標是促成談判,因為中美貿易長期失衡,中國每年都從美國獲得巨額貿易順差。但中共卻誤判局勢,認為這是削弱美國的好機會,結果主動升級矛盾,以致中美的緊張關係一再升級。
第二個原因是,中共不想做「結構性調整」。即使美方一再釋放善意,表示願意談,也希望中方改變「靠出口帶動增長」的經濟模式,但中共不僅不改,反而試圖利用自己「世界工廠」的地位來要挾世界。
美國財政部長明確表示,中國目前的經濟發展方式,傷害了全球經濟,是不可持續的。他直言:「我們願意幫中國改變,但中國也必須願意改變。」
可中共的回應卻是,沒有任何談判。說白了,就是中共不想做出改變。
第三個原因則關係到兩國體制的根本差異。美國是民主國家,政策可調整、有彈性。只要中方表現出合作意願,雙方就可以達成協議。畢竟關稅太高,兩國做不了生意,雖然中國損失更大,但美國也有損失。
可問題是,中共是個極端政權。寧願老百姓吃草,也要跟美國打關稅戰;就如同上世紀50年代末,餓死了幾千萬人,也不惜代價要搞原子彈。在中共心中,老百姓吃草不是悲劇,而是自己戰勝美國的優勢。實質上,中共不是在跟美國打關稅戰,而是在打一場無底線的超限戰。
以前,中共靠「我是流氓我怕誰」的套路,在國際社會屢屢得手。但這一次,它算是踢到鐵板了。
中美經濟實力相差懸殊,中共敢硬打貿易戰,其背後有兩個錯誤的判斷:
一是以為,川普推行「全球對等關稅」,會得罪各國,從而形成「反美統一戰線」;二是認為美國家庭受關稅影響,會激起民眾反川普的浪潮,逼他讓步。
這兩個誤判,是因為中共不了解民主社會。
美國有全球最大、最有吸引力的市場。川普實行對等關稅,不是霸凌其他國家,而是要與各國簽定公平協議,其它國家也是認可的,雖然嘴上叫得厲害,但這不影響他們談判的腳步。如今美國已經和九十多個國家開啟貿易談判,有18份協議草案落地,中共反而成了孤家寡人。
二是中共也低估了美國人的愛國精神和凝聚力。儘管美國國內對川普的關稅政策有爭議,但真正能阻擋川普前進腳步的力量並沒有形成。全美反而提出至少240項反共提案,旨在確保公共資金不會用於購買中國科技產品,甚至包括T恤、咖啡杯和鑰匙鏈等旅遊紀念品。
美國人民知道,美國自身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必須要改變。可是,誰能挑起這個擔子來重整美國?答案是,只有川普。
美國民眾相信,作為執政者,川普有能力重新洗牌,把美國帶進「黃金時代」。
貿易戰下的底氣之爭 美國可以扛中共輸不起
中共和美國的交手讓很多人看不懂。現在我們來捋順一下:
4月22日,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突然對中國關稅釋放了緩和信息。他說,145%的關稅太高了,會降低。
這一信息被外界讀為,川普扛不住了。中共隨即發出信號稱,對與美國進行貿易談判持開放態度,不過中方不會在白宮的持續威脅下進行談判。
但在4月23日,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稱,美中有必要緩和緊張局勢,重新平衡貿易關係。不過,他很肯定地說,川普總統沒有率先降低關稅的計劃。
就在同一天,有記者向川普提問,美國什麼時候會降低對中國的關稅。川普回答,這個要取決於北京。他的意思很明確,雖然美中貿易很緊張,但是美國不會率先降低關稅。
川普總統稱,我本人是希望美中兩國能達成協議的,但如果達不成,也沒關係。除此之外,川普還確認,美中兩國每天都會因貿易問題直接進行接觸。
4月24日,中共外交部和商務部堅稱,中美兩國不存在任何談判,更沒有達成協議。
但川普隨後就駁斥稱,就在當天早上,美中雙方舉行了會談。不過他拒絕透露與會人員的名單。
4月25日,《時代雜誌》(TIME)發布對川普總統的專訪,川普表示,習近平打過電話給他。他說,「他打來電話了。我不認這是軟弱的表現。」
但中共外交部在4月25日的記者會上再一次宣稱,中美雙方並沒有就關稅問題進行磋商或談判,美方不要混淆視聽。
現在問題來了,中美兩方誰在說謊呢?那就要看誰更有底氣,而誰是外強中乾。
川普想不想降關稅?想。那中共呢?更想?
但兩者的立場,及面臨的環境是完全不同的。川普想要尋求公平,讓美國變得更好。
美中貿易戰爆發後,川普有沒有壓力,當然有。但是他和美國民眾知道,想要讓美國再次繁榮,就要經歷痛苦,這一點他們是有心理準備的。
而中共國呢?在經歷三年疫情以後,在房地產崩塌、外資撤離、大量資產被轉移後,其經濟已經崩得不成樣子了。現在的中國內需不振,營收全靠出口。失去了美國的訂單,中國將有大批出口企業發生倒閉潮,大量民眾喪失生活來源,難以維生。另外,中共政府失去大量的資金來源,也會動搖它的統治。
有網友舉例,美中兩國的關係就像是地主和長工。地主失去長工,沒有人給他幹活了,他會有一段時間很難受,甚至於他的田地收成都會受到影響。但過了這段時間,地主會尋找其它辦法來解決困境,比如尋找其他長工。但對於長工來說,他失去工作後,沒有收入,以致無法生存。
也就是說,美中貿易戰,兩國領導人都有壓力,兩國人民都難,但是壓力不一樣,難點也不一樣,兩者根本不是一個量級的,是沒有可比性的。
自從中美貿易戰開打後,中方態度似乎是非常強硬。但在強硬宣傳態度的背後,又是什麼呢?
據自由亞洲電台報導,4月25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現下民生經濟和社會穩定受到衝擊,對此中共高層十分擔憂。
彭博社在25日引述知情人稱,現階段的貿易戰已經給很多行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目前中共政府正在考慮取消對部分美國進口產品的關稅,比如醫療設備、乙烷等部分工業化學品等。這是因為,中國的高階醫療設備,比如磁共振成像儀、超聲波儀,大都從美國進口;乙烷則是中國製造塑料產品不可或缺的原料,其中絕大部分也由美國進口。
知情人還稱,租賃飛機也在取消關稅的範圍中,這是因為很多飛機並沒有被中國的航空公司買斷,而是從第三方公司租的,現在的關稅政策給這些航空公司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CNN引述深圳三家公司的說法,中國已經偷偷取消了「部分來自美國的半導體」徵收的125%的報復性關稅。
這是因為中共對美國生產的部分高科技產品具有很強的依賴性。
也就是說,中共往美國傾銷的是廉價商品,是中國的剩餘產能;而從美國進口的是中共國沒有能力生產,但又急需的高科技物品。單從這一點上,就可以看出來,到底是誰離不開誰。
金價劇烈波動 保證門檻提高 大陸掀金條搶購潮
全球經濟前景不明,引發金價劇烈波動。大陸的黃金價格也隨著國際金價的變動而變動。
4月23日,中國現貨黃金價格單日大跌50元/每克,跌破800元關口,創下近年來少見的劇烈波動。
在這樣的波動下,深圳水貝的金展珠寶市場商家上調了消費者購買投資金條的保證金。
廣東深圳水貝金展珠寶廣場商家葉佐耿稱,金價波動得厲害,很多人因此毀約。他舉例,此前黃金價格是每克830元,有人要購買1公斤的黃金,價格是83萬,他可能付2萬訂金;但到了4月23日,黃金跌破了800元每克,這個時候黃金的價格是80萬。如果這個人遵守約定,等於虧損3萬;如果他毀約,剩下的虧損只能由商家承擔。所以現在水貝才推崇購買1公斤黃金,要交付5萬元的保證金。
雖然黃金價格波動很大,保證金門檻提高,但由於中國經濟前景黑暗,很多人仍然選擇購買黃金避險。
在金展市場,多家店舖的大克重金條已被搶購一空。金條不僅是供不應求,連前來排隊進貨的商家也得排上幾個小時才能拿到有限的貨源。
黃金進貨商朱先生說,展廳有很多人在排隊,他排了兩個小時才排到這一點貨。
黃金進貨商肖先生說,不好搶,都是提前訂的,這都不一定有貨。現在首飾類黃金的需求已被金條所取代。相比首飾,金條工費低、保值強,更具投資吸引力。
目前,不少商鋪中只有小克重的金條,比如10克裝的,這種小金條也賣得非常快,特別是當金價跌破800元/克後,不少散戶出手「抄底」。
另外,金價的劇烈波動對傳統金飾消費造成很大衝擊。多位消費者表示,金價漲得太快,讓他們不敢輕易購買金飾。
有商家稱,前幾天金價飆升,進店顧客明顯減少。他認為,如果金價能夠再走低一些或者走穩,市場人氣會有所回升。
不過也有商家稱,黃金飾品和黃金不是一回事。想要對資產進行保值,還得去購買金條。在前幾天,金價最高的時候,售賣飾品的商家冷清得可怕,但售賣金條的商家卻生意火爆。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黃金交易所也緊急發布通知,提高了黃金和白銀延期合約的保證金比例,並調升漲跌停板幅度,以增強市場的穩定性。
有分析人士指出,金價雖然劇烈波動,但其避險屬性十分牢固。在全球經濟不確定因素增多的當下,黃金仍是投資者眼中的「安全錨」。
最後提醒大家,黃金雖好,也應理性投資,注意把控風險。
——《佳音時刻》製作組
責任編輯:連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