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文瞭解過關於Gerrit Cole和Adam Wainwright這兩名分屬不同世代的強投彼此間的聯繫,以及Cole對於「勝投」這項傳統數據的重視後,或許您也會好奇,身處投手分工日益細密、先發投手負擔局數大幅降低的今日,他們又是如何看待這股趨勢?一路從開賽先發投到球賽後段的第7、第8甚至完投9局,除了展露不服輸的強烈鬥志之外,對於這對老少強投又具備什麼吸引力或益處?以下逐一道來。
質量平衡
「我只是認為,作為一個(具備規模的運動)產業,我們對它的重視不足。」提到像是勝投數這類逐漸被忽視的累積型統計數據,Cole顯然有自己的看法,而且話匣子一開就停不下來。
「在某些統計數據中,假如你沒上場,它並不會因此而有所折損。但是如果你在(身體)狀況未達百分百時出賽奮戰,表現又低於一般水準,那麼從統計的角度來看,你上場打球反而會受到懲罰。」抱怨之餘,Cole也不忘強調其實有一群人和自己意見相似:「但我覺得在另一頭,則是休息室裡或球隊內部人員對於這種努力的看法,與這個運動產業的認知大相逕庭。」
實際上,直到這個休賽季洛杉磯道奇隊和日籍好手山本由伸簽下總額3.25億美金的鉅約之前,Cole於2019年年底和紐約洋基締結的合約一直是球史投手最高總額的紀錄保持者,說「自己的努力未受重視」似乎不太具備立場,但他對此果然也自有見解:「我認為這個產業確實透過了自由球員制度對此認可,這或許是市場真正給予你最大的讚譽。但這並不像是仲裁薪資金額能因為你從每季吃下170局提升到200局就能大幅獲得加薪那樣——而這相當於1整個月出賽的投球量。」
Cole坦言,如今對於投球的要求乃質勝於量,他知道所有人都在追求一個平衡點,以確保選手不會因為負擔過多投球份量而影響場上表現的品質,「我不久前和一個聯盟裡的資深先發投手聊過,我們彼此認識很久了,所以直接問他:『你可能會試著將每季的投球局數設定在170局或180局嗎?』然後他回答:『是的。我也可以投個200局,不過就受傷和疲勞的風險而言,這樣的負擔太重了。』」
「所以我才會認為大家正在尋求一個平衡,」Cole繼續說道:「但是看看牛棚投手的崛起、和一票從3A叫上來填補局數的傢伙,許多球隊正在將投球局數從先發投手身上奪走,換上這些個實力還行、球威略在水準之上的3A投手輪替出賽。」雖未明說,但這番發言明顯是暗喻當今球隊在投手調派上並非總是打出手上最好的牌,賽事可看度也因此降低。
堅持前行
事實上,對於像是Cole、或是更之前世代的投手來說,能吃下一定局數的「正規先發投手」呈現系統性遞減這回事,幾乎是多數人的共識甚至感嘆。2005年,當Wainwright躍身大聯盟菜鳥時,該季共有93名投手符合競逐防禦率排行榜的最低投球局數標準162局;而剛剛結束不久的2023年季度達標者僅剩44人,不到18年前的一半。
此外,Wainwright在26歲那年、也就是2007年首度單季投破200局大關;14年後,40歲的他則完成最後一次單季200局「壯舉」。儘管後者不過是2021年才發生的事,但去年他出賽時續航力卻嚴重衰退,直到季末最後一次出賽以7局無失分的好投奪下生涯第200勝之前,整季只有1場先發投超過6局。那場比賽是發生在6月17日的紐約大都會隊主場Citi Field,當日「Waino」力撐6.1局失3分、拿下生涯第198勝,而能夠在第7局登板,彷彿是和老友久別重逢。
「天啊,我(今年)至少有2到3次已經投了5.2局,卻在最後一刻因為對手的幸運安打被得分而被換下場。」回憶起上季表現,儘管有很大部分是源於自己狀況不佳、整體表現陷入生涯最低谷,但向來堪稱「局數擔當」的他依舊忍不住抱怨:「到現在這還是讓我覺得抓狂,我需要投個7局或8局,因為這會醞釀出更多的魔力。」
Wainwright接著解釋:「當你歷經過幾場一路先發到球賽後段的戰役,尤其是具備一些經驗後,你才能真正開始利用它去獲取對戰優勢、才會真正開始期待多丟個幾局——我的意思是第7、第8或第9局,而這正是我之所以存在的意義。」
很明顯地,是Wainwright將「留在場上」視為近乎固執的堅持,才得以在前述這場比賽後即使吞下10連敗、最終仍達成200勝目標。如今他將棒子傳到Cole手上,假如有天他能達標,他肯定會非常自豪能夠加入這位10年前曾於季後賽啟發自己的前輩行列。
「真的是個很棒的棒球生涯,」Cole簡潔扼要地讚譽「Waino」之餘,語氣中亦隱然展現出兩人一脈相承的特質:「你得加入一支好球隊才能夠贏下這麼多場比賽,但同時也要懂得如何投球才行。」
傳承Wainwright的老派巨投之路,Cole的挑戰才正要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