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日前抛出「台湾有事论」,引爆中国强烈不满,宣布恢复日本水产进口禁令。对此,日本专家指出,高市早苗仍有三项具有实质效果的反制手段,能在外交与贸易牵制中国。
高市早苗在众议院答询时抛出「台湾有事」,指出中国攻击台湾,可能构成日本存亡危机事态,引发中国政府连日批评,并再度以水产品安全为理由,宣布停止从日本进口水产品。东京佳能全球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山下一仁在日媒《President Online》撰文指出,日本政府仍可以透过WTO、TPP、拓展新市等三大手段进行响应。
向WTO提出申诉
山下一仁指出,中国虽然是以水产食品安全为由禁止进口,但其实明确带有政治意图,且中国外交部已公开将理由指向高市的言论。这类透过政治施压达成的限制措施,在WTO规范中并不被允许。
日本可以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提出申诉,虽然WTO上诉机制因美国阻挡委员任命而停摆,但仍可以向第一审「纷争处理小组」(Panel)提诉,虽无法进入上诉程序,但仍有国际公信力,能向全球揭露中国违反自由贸易规范,在舆论上扭转局势。
威胁让台湾优先加入TPP
山下一仁续指,比起WTO更有效的武器是跨太平洋伙伴协议(TPP),中国与台湾都已经申请加入TPP,但要加入必须在劳工、环境、投资等方面都符合TPP标准及遵守WTO协议。
中国已经申请15年,且坚持要在台湾之前加入TPP,日本等成员国可要求「不遵守WTO规范的国家不得加入TPP」,藉此对北京施压,甚至暗示「台湾优先」,逼迫中国回到谈判桌。长期来看,TPP的制度性压力远比WTO单一案件具更强的效果。
中国以外的新兴市场
山下一仁直言,要从根本解决这个问题,日本应该开发中国以外的其他海鲜市场。中国之所以使用经济胁迫手段,是因为它意识到其他国家依赖中国市场。如果日本成功开发出其他市场,中国的经济胁迫手段就会失效。
他举例说,中国曾因不满被澳洲指称是新冠病毒起源,因此禁止澳洲大麦、牛肉进口,也会把稀土供应当成筹码。但美国已经与沙特阿拉伯合作开发稀土精炼设备,就是要削弱中国主导权。
山下强调,中国此次以政治理由启动贸易制裁,与其过去多次向他国施压模式相同,但在WTO与TPP两套制度框架下,日本完全有可能从国际化、制度化的角度反制。
山下一仁指出,尤其北京极度在意「面子」与国际评价,一旦因日本被迫在国际场合接受谈判甚至让步,其面子将大受损害,日本不应只是挨打,而是应主动运用国际规范与多边机制,反制并削弱中国经济胁迫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