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前夕,《经济学人》报道,中国银行业正在加速清理问题资产。一周内40家中小银行被吸收或解散,这一现象引发了人们对金融体系健康状况的担忧。这次银行业的快速重组与过去贷款增长过快、风险控制不力以及房地产市场低迷等因素密切相关。
多年来,中国金融监管机构一直在进行各种所谓的“攻坚战”。自2019年以来,多家中型银行相继倒闭,但问题最严重的还是农村地区的小银行。《经济学人》指出,中共监管机构加速推动银行合并,是因为他们缺乏允许银行倒闭和退出市场的机制。
在此次重组中,辽宁农商银行获批吸收合并36家农村中小银行机构;民生银行收购1家村镇银行并设立分支机构;东莞农村商业银行吸收合并2家村镇银行。业内人士预计,到2024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独立法人数量将进一步减少,退出市场的主要将是中小农商行和村镇银行。
中国农村地区大约有3800家这样的金融机构,它们共拥有人民币55万亿元(约合7.5万亿美元)的资产,占全国银行系统的13%。这些小银行长期以来管理混乱,积累了大量不良贷款,尤其是向房地产开发商和地方政府的贷款,使其暴露于中国房地产危机之中。近年来,一些小银行披露,其贷款组合中有40%是不良贷款。
《经济学人》指出,清理这一烂摊子是一项极其棘手的任务。这些银行成立的目的是为小企业服务,尤其是在中国最贫困的地区。现在,深陷不良债务的银行难以向企业提供新贷款,这可能会进一步损害脆弱的企业和地方经济的增长。
中国政府最担忧的是,小银行的倒闭会威胁到社会稳定。河南村镇银行的欺诈事件导致几家银行在2022年冻结储户提款,最终逼得储户走上街头呼吁解决问题。当局随后派出警察维稳,并逮捕了部分抗议者。
在中国社交媒体微信上,有人针对一周内合并40家小银行的新闻留言:“暴风雨要来了吗?”一位财经自媒体人评论称,中国银行市场在加速出清,“银行最近一边在招职业催债人(催还不良贷款),一边小银行却在忙着解散,一个月30多家被合并和解散。前者可能说明不还钱的人越来越多,后者说明银行的坏账正在增加。”
中国银行业缺乏退出机制,合并坏账银行只是“障眼法”
《经济学人》预测,中共接下来吸收和吞并小银行的速度会进一步加快。根据评级机构标普全球的估计,这种大规模的银行合并需要十年时间才能完成。但在中国,往往事情进展得更快。
《经济学人》指出,中共监管机构之所以加倍推动银行合并,是因为他们缺乏允许银行倒闭和退出市场的机制。在2008年雷曼兄弟次贷危机期间,美国国会通过了《金融机构改革、恢复和执行法案》,为小贷公司的资产出售提供了途径,有助于有序地解决危机。但中国没有类似的立法,而且相关立法推进缓慢。
《经济学人》评论道,这种无能现在在中国的政策制定中很常见。随着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技术官僚们需要做的不仅仅是挥动魔杖来解决银行系统最底层的问题。在网络上,支持合并小银行的人表示,规模较小的银行越少,监管机构就越容易监管。但也有人批评,这不过是“障眼法”,合并数十家坏账银行,只会造就更大、更不稳定的银行。
随着社会矛盾加剧和经济压力增大,中国政府需要找到更加有效和透明的方式来处理银行业的问题,以避免进一步的社会动荡和金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