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导/社论分析】
2025年春季,北京举行了「93阅兵」,原本应该是中共展示「国威」的舞台。然而,在这场铺天盖地的宣传与排场背后,却暗藏着前所未有的政治焦虑。习近平亲自「押阵」,亲自检阅军队,甚至高调发表讲话,声称「中国军队已经迈入世界一流」。然而国际观察家却指出,这场阅兵的真实功能,并非展示军力,而是遮掩军中大规模将领落马的丑态,同时凸显习近平在内外交困下的权力不安。
阅兵的时间点:为何偏偏此刻?
「93阅兵」举办的时间点极为敏感。正值军中传出多位高层将领被查、军委副主席何卫东传闻落马之际,习近平却选择高调出现在阅兵仪式上,并一再强调「军队忠于党的核心」。这样的安排,明显带有「政治表演」的意味。
阅兵不仅是军事仪式,更是政治讯号。对内,它向军队释放「核心仍然掌控一切」的警告;对外,它向国际展示「中国军力不可撼动」。然而,正因为选在军中地震之际举行,这场阅兵更像是一种「掩盖」——掩盖军队溃烂的纪律、掩盖将领接连出事的丑态,也掩盖习近平内心的不安。
表面强大,内部却千疮百孔
阅兵场上,坦克、导弹、战机排山倒海而来,画面极具震撼力。但真实情况却远非如此。近年来,火箭军导弹造假、装备部门回扣、军工企业偷工减料等丑闻接连爆出,甚至有人爆料导弹内部被填水泥、试射数据造假。这些案例揭示,中共所谓的「世界一流军队」,其实只是外强中干的幻象。
在这样的背景下,阅兵就显得更加讽刺。整齐的队伍与耀眼的装备,掩不住内部的溃败。换言之,阅兵越盛大,越证明军心越不稳;排场越浩大,越反映政权越焦虑。
习近平的「押阵」:自信还是恐惧?
习近平在阅兵中亲自亮相,检阅部队,喊出「人民军队不可战胜」。然而,这种「亲自押阵」的举动,本身就透露出一种不安。历史上,真正自信的领导人,往往不需要如此大张旗鼓地强调忠诚;只有在担心军心涣散、忠诚存疑时,领导人才会不断强调「听党指挥」。
习近平强调「核心意志」凌驾军队,但事实却是,他的亲信何卫东都传出遭查。这显示,即便是最接近核心圈的将领,也可能因贪腐或权斗被牺牲。这样的情况,让习近平不得不亲自下场,以「政治秀」的方式,维系表面的团结。
阅兵作为「转移注意力」的工具
外界观察指出,这场阅兵更重要的作用,是转移舆论焦点。当媒体热议军委副主席、火箭军高层落马时,中共便利用阅兵的画面,将讨论引向「强军」与「国威」。透过铺天盖地的官媒宣传,中共试图营造「军队稳定、政权坚固」的假象。
然而,这样的操作并不能真正消弭军心的不安。基层士兵看得清楚:装备不足、待遇不公、腐败成风,这些才是影响战斗力的关键。当上层忙于权斗与表演,下层只能在失望与冷漠中度日。这样的军队,即便阅兵再多,也难以真正成为「能打胜仗」的力量。
国际社会的观感:一场政治秀
美国与欧洲的军事分析人士一致认为,中共的阅兵虽然气势惊人,但更像是一场「政治秀」而非战力展示。军事专家指出,中共的装备现代化固然有进展,但腐败与权斗削弱了战力。当高层将领接连落马,军队的稳定性势必受到影响。阅兵虽能在镜头前维持体面,但无法掩盖国际对其战斗力的质疑。
更重要的是,国际社会看穿了这场阅兵背后的政治动机。习近平需要藉此巩固权威,转移外界对军中贪腐与清洗的关注。这不仅是「军事表演」,更是「政治演出」。
后续影响:清洗与阅兵将交替上演
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中共军中还会持续出现将领落马的消息。习近平将在每次清洗后,以阅兵或军事演习的方式「重建信心」。这种交替上演的模式,或许能短暂维持政权的稳定,但长远来看,却将进一步侵蚀军队的专业性与士气。
这意味着,中共的军队将愈来愈政治化,成为权力斗争的工具,而非真正的国防力量。阅兵将成为政权自我麻醉的仪式,而不是检验军队实力的舞台。
结语
「93大阅兵」的华丽排场,掩不住中共军中将领接连落马的尴尬,也掩不住习近平内心的权力焦虑。这场阅兵并非展示自信,而是展现恐惧;并非象征团结,而是暴露分裂。习近平亲自押阵,表面是权威的象征,实际却是政局不安的写照。
当阅兵沦为政治表演,当清洗成为军队日常,这样的军队或许能在阅兵场上整齐划一,但在真实战争中,它是否还能保持完整?这是国际社会与中国人民共同关注的问题。而答案,恐怕早已昭然若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