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5日訊】(記者李淨、駱亞採訪報導)隨著美中貿易戰持續升溫,高額關稅導致中美貿易陷入事實停擺,中國外貿製造業面臨前所未有困境。東莞一家經營18年的跨境製造大廠近日宣布停產,引發業界對中國出口製造業前景的廣泛關注。
有專家表示,這一事件並非孤立,而是標誌著中國製造業結構性萎縮的開端。隨著美中關稅戰持續升級,高關稅與全球需求萎縮正對中小民營企業形成雙重夾擊,製造業陷入「靜默倒下」的危機。這是最可怕的,這種隱性危機難以防範,卻可能在實體經濟中持續擴散。
美中關稅戰升級 東莞大廠停產
廣東東莞作為中國全球代工模式的發源地之一,長期以來以勞動密集型產業和出口導向型經濟著稱。
擁有18年歷史的老牌出口製造企業——東莞市德鴻電器製品有限公司,近日宣布因美國加徵關稅等外部經濟環境變化,生產訂單暫停,工人放假。該企業於2007年成立,專注於家用電器研發、製造和銷售,產品100%銷往歐美市場。
據網易、搜狐等陸媒報導,德鴻電器在通知中表示,待客戶與下游重新議價後,業務或將恢復,但當前局勢令企業陷入困境。此事件折射出中國外貿製造業在關稅戰重壓下的生存危機。(延伸閱讀:東莞18年老牌出口企業訂單盡失 工廠熄火)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Davy J. Wong)指出,東莞不僅是台灣和日本商家早期發展的重鎮,也是深圳電子產業的重要配套基地,被視為中國製造的「領頭羊」。
「如果連東莞這樣的大廠都撐不住,意味著中國製造業正在萎縮。」黃大衛告訴,過去「中國製造」象徵著低成本、高效率的代名詞,但如今在高關稅和需求下滑的壓力下,這一模式正逐步向內萎縮。
美中貿易戰升級不僅影響單一企業,更波及中國東南沿海外貿重鎮。浙江、江蘇、廣東等地數百萬外貿工廠因美國訂單近乎歸零,面臨「集體放假潮」。
隨著中國「五一」假期臨近,工廠停工、空運海運航線停航等現象或將加劇。分析指出,若美中雙方無法迅速回到談判桌,關稅戰持續惡化,中國外貿製造業將面臨更大衝擊。
業內人士擔憂,長期貿易摩擦可能重塑全球供應鏈格局,中國外貿企業需加速轉型以應對挑戰。目前,部分企業嘗試開拓新興市場或調整產品結構,但短期內難以彌補歐美市場萎縮帶來的損失。美中貿易戰的後續走向,將深刻影響全球經濟與產業鏈穩定。
專家:這種靜默倒下最可怕,就像一種病毒在蔓延
對於未來是否會出現更多工廠倒閉的問題,黃大衛認為,與其說是「倒閉潮」,不如說是一種「此起彼伏的崩潰」。他解釋,許多工廠並未正式破產,而是選擇停產、裁員或低頻開工,進入一種「半死不活」的狀態。這種現象在官方統計中往往被忽視,因為企業可能仍保留註冊和門牌,卻已大幅裁員或停工。
「這種靜默倒下是最可怕的,就像一種安靜的病毒在蔓延。」
黃大衛警告,這種隱性危機缺乏明顯信號,難以防範,卻可能在實體經濟中持續擴散。中小民營企業尤其脆弱,在高關稅和國內需求萎縮的雙重壓力下,幾乎無路可走。
中國經濟的三條「命脈」
黃大衛在採訪中指出,中國經濟目前依靠三大支柱應對外部壓力:
房地產市場:儘管中國房地產行業深陷危機,樓市成交量和房價持續下滑,但部分項目仍帶來有限現金流。地方政府通過土地出讓和債務重組,勉強維持運轉。
地方債務延展:地方政府債務規模龐大,利息支付壓力加劇。黃大衛表示,中國通過債務展期,將償債壓力推遲至未來,以換取短期穩定。然而,這種策略可能累積更大風險。
出口調整:美國市場對華高附加值產品需求銳減,中國轉而加大對亞非拉低附加值市場的出口力度,同時尋求擴大對歐洲的貿易。不過,法國總理弗朗索瓦‧貝魯近日表示,共產中國無法替代美國。
黃大衛強調,中國的政治和經濟體制為其提供了短期抗壓能力。與西方民選政府不同,中國的中央集權體系能夠快速調配資源,銀行和金融系統高度受控,政策執行力強。此外,信息封閉使得國內民眾對外部環境的認知受到一定限制,降低了社會動盪風險。
然而,他警告說,中國經濟的根本問題在於內生性缺陷。創新能力不足、體制僵化和政策方向性偏差,導致經濟活力逐漸萎縮。「舉國體制在特定情況下效率高,但也容易導致方向性錯誤,且難以自我糾正。」黃大衛說。
美中關稅戰:從貿易糾紛到價值觀衝突
美中關稅戰自2018年爆發以來,至今未見緩和跡象。黃大衛認為,這場衝突已超越傳統貿易糾紛的範疇,演變為兩種價值觀、經濟模式和法律體系的全面對撞。全球供應鏈也從一體化走向「各自為政」,美國的目標不僅是施加關稅,而是構建基於普世價值觀、共同法律體系的新供應鏈體系。
「美國並不是為了簡單談判,而是要重塑全球經濟政治結構。」黃大衛分析,無論美國領導人是川普(特朗普)還是拜登,對華關稅政策的核心目標一致:要求中共遵循國際通行的價值觀和規則,否則可能面臨邊緣化。區別僅在於,拜登傾向於聯合盟友共同施壓,而川普更偏向單邊主義,強硬要求其它國家「站隊」。
中國製造業的未來:挑戰與出路
面對美中關稅戰的長期化趨勢,中國製造業的出路何在?黃大衛指出,中小民營企業需加速轉型,探索內需市場或新興市場的機會。然而,高關稅、供應鏈重構以及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使得這一轉型充滿挑戰。東莞大廠的停產只是冰山一角,若無法有效應對,更多企業可能步入「靜默倒下」的困境。
美中關稅戰的持續升級為中國經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面對出口市場萎縮、內需乏力和產業空心化的多重壓力,中國需要在經濟改革與政治穩定之間找到平衡。然而,正如黃大衛所言,中共體制的內在矛盾可能使這一轉型過程充滿不確定性。未來,中國經濟能否成功應對關稅戰的影響,仍需拭目以待。
責任編輯:孫芸#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What's Hot
示意圖。圖為2022年7月20日,廣東省東莞市Oppo工廠的手機組裝線。 (Jade Gao/AFP via Getty Images)
Previous Article分析:中美脫鉤加劇 中共正遭國際孤立
Related Posts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