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第20届三中全会将在15日举行,中国学者预计将提及新质生产力、财税、金融、市场化及国企改革等重点;但德国学者对三中全会的改革措施能够奏效并不乐观。
中共20届三中全会将于15至18日在北京召开,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
新浪财经今天刊出中国经济学家任泽平「三中全会前瞻」一文,表示本届议题首先呈现改革要更「进一步」,这意味着可能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
其次,多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表述。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等。
文章表示,这次会议重点在「进一步」深化改革,预计将提及新质生产力、财税体制改革、金融改革、要素市场化改革、国企改革等重点。
文章分析,新质生产力是增强经济动能的根本,覆盖3个方向,包括产业链供应链升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及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要处理好新的生产关系。
其中培育新产业是重点任务,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是关键。3月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巩固扩大智慧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领域。
财税体制改革则预计重点是提及消费税改革,消费税可能将「下划」、「后移」及「扩容」。过去消费税完全归属于中央,「下划」之后将由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共享这一部分税收;「后移」即是由生产方代缴改变为批发零售商向所在地税务机关代缴。
此外,消费税改革预计将扩大征收范围,将部分奢侈品、高档商品纳入。
金融改革则以化险、发展和监管并重。一是金融化险体现「化债加监管」长效模式;二是金融发展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金融高水平开放」为两大主线;三是强监管,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至于要素市场改革,以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要素市场化改革包括土地要素改革、劳动力市场改革、资本市场改革、技术及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资源环境要素改革等。
国企改革方面,2024年将是国企改革的关键之年,应继续推进所有制改革、优化招聘制度和公司结构、加强资产负债管理、明确国企功能定位、推动国资监管体制改革。
不过,德国之声12日报导,德国乌兹堡大学(University of Würzburg)教授中国经济的学者费雪(Doris Fischer)表示,三中全会前夕,中共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不断重申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很多人期望能够有深入而广泛的税务改革计划,这将有利于重新调整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税收分配。
但费雪指出,疫情之后,中国经济并没有像人们预期的那样得到迅速恢复,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房地产危机、地方财政困境,疲软的内需、结构性的就业问题以及国内外对中国经济及政治形势普遍性的缺乏信心。
费雪认为,特别是习近平并不认为中国经济偏离了轨道,更不会认为是中国政府的错误政策导致大多数问题。习把当前中国的经济困境归咎于复杂的全球局势,因此对于三中全会能否为大刀阔斧的税改方案铺平道路,以及相应措施能够奏效,看法并不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