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ne
【2025年05月20日訊】今日焦點:武漢發生槍擊案1人死,凶手為復仇連開四槍;海外「三峽」誰買單?從蘇丹大壩被炸說起;英歐再度牽手!雙贏協議出爐。
武漢發生槍擊1人死 凶手為復仇連開四槍
5月18日,湖北武漢某燒烤攤發生槍擊案件,多人中彈,至少一名男子當場死亡。有知情者稱,凶手並非無差別殺人,而是有目標的仇殺。
網傳視頻稱,18日晚上10點左右,位於武漢礄口區崇仁街愛國社區的一個燒烤攤前發生槍擊案。畫面顯示,燒烤攤前突然傳出多聲槍響,一名男子頭部中彈,口鼻流出大量鮮血,衣服上滿是血跡。最終,有人用物品遮蓋住他的頭部。
網上有消息稱,槍手至少開了四槍,兩人當場死亡。
有目擊者指,坐椅子上的男子頭部中槍後當場死亡;另一中槍男子倒在地上,因傷重而死。槍手在連開4槍後就逃走了。
有知情者稱,中槍者中有一人是當地的「老闆」,另一人是他的司機。
化名李想的知情者稱,中彈身亡的老闆以前是開遊戲廳的,涉嫌賭博。現在不做了,經營檯球室。凶手是給兒子報仇的,他的兒子被這個老闆坑害坐牢,最後死在監獄裡了。他說,人家是來報仇的,並非無差別殺人。事發時,那個老闆正在吃燒烤。凶手明顯是經過訓練的,他使用的不是自製槍,正是正規的柯爾特1911。
另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市民證實,這是一起仇殺案。凶手騎著自行車抵達現場,近距離連開四槍,打中了三人。其中一人頭部中彈當場死亡,另外兩人傷情不明。
還有一位目擊者稱,他的朋友當時就在現場,指稱此乃仇殺,案件的原因可能涉及經濟糾紛,但具體內情並不清楚。
雖然該槍擊案在網上傳得沸沸揚揚,但當地警方並沒有第一時間發出通報。直到19日下午,武漢市礄口區公安分局才發布警情通報稱:5月18日晚上9點37分,崇仁路某餐館門口發生一起因「糾紛」引發的故意傷害案件。目前犯罪嫌疑人已經落網,一人因搶救無效死亡,另外兩人暫無生命危險。
在這則通報中,警方並沒有說明案件發生的原因,而是用「糾紛」二字代替;另外,警方也沒有說是槍擊案,只是輕描淡寫地說成是「故意傷害」。對此,許多網民表示質疑,認為當局在刻意淡化事件的嚴重性。
一位網友直言:「大家關注的不是『糾紛』,而是『槍』從哪兒來的。」
海外「三峽」誰買單?從蘇丹大壩被炸說起
2025年1月13日凌晨,蘇丹快速支援部隊使用無人機襲擊號稱蘇丹「三峽工程」的麥洛維大壩,引發大規模停電。
這個事件的背後是一個龐大的議題,那就是中共在「一帶一路」中打造的一個又一個「海外三峽」,這些工程給各國人民帶來了什麼?
我們先來說蘇丹的麥洛維大壩工程,該工程由中國中水電公司牽頭承建,是當時蘇丹乃至非洲目前在建的最大水電項目,有蘇丹「三峽工程」之稱。
當時的蘇丹總統巴希爾稱這個工程為「二十一世紀蘇丹的金字塔」。當時的蘇丹第一副總統塔哈在截流儀式上說,麥洛維大壩建成後,將使蘇丹擺脫貧困,使蘇丹經濟走上良性發展的道路。大壩電站所發的電能,將給蘇丹帶來一片光明。從此以後,蘇丹翻開經濟發展的新篇章,云云。
但是大壩自2009年正式發電至今,蘇丹人民依然生活在極度的貧困之中。
麥洛維大壩工程不僅改變了蘇丹尼羅河的水流走向,還改變了蘇丹政治歷史的走向。
為什麼這麼說呢?麥洛維大壩工程是世界上爭論最激烈的工程之一,它不僅是一項水利工程,更是一項政治工程。尤其是工程迫使數萬居民從肥沃的尼羅河流域遷移到乾旱貧瘠的沙漠地區。這一遷移行動引發民眾的強烈抗議,但當局不顧民意,派出武裝民兵,制止抗議活動,造成3人死亡。
為了驅趕民眾,蘇丹當局採取以水驅民的極端方法。
2006年9月30日,蘇丹當局關閉麥洛維大壩的所有閘門,抬高水位,迫使居民離開故鄉,整個過程駭人聽聞。
《國際河流網路》的祕書長博斯哈德形容,「蘇丹政府就像驅逐老鼠一樣,用洪水驅逐自己的人民」。
雖然蘇丹政府採取極端手段,但麥洛維大壩工程進展得並不順利,直到2010年4月8日,整個項目才正式竣工,比合同規定完工時間2008年6月30日晚了差不多兩年的時間。
2019年,長期執政的蘇丹總統奧馬爾‧巴希爾(Omar al-Bashir)下台。
2021年10月,蘇丹軍方發動政變,陸軍總司令布爾漢(Abdel Fattah al-Burhan)與快速支援部隊領導人達加洛(Mohamed Hamdan Dagalo)在政變後分享權力。
但在2023年4月,兩位將領翻臉,雙方部隊在首都喀土穆爆發武裝衝突,戰火蔓延全國,衝突造成至少2.97萬人喪生,超過1,230萬人流離失所。
2025年1月,蘇丹快速支援部隊使用無人機襲擊麥洛維大壩。之後又於4月3日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與盟友簽署了政治憲章。
4月15日,達加洛宣布成立蘇丹「和平與團結政府」,管理蘇丹全境。達加洛還宣布,新政府將發行新貨幣。這意味著,蘇丹此前使用的,由中共幫助建造的印有「三峽大壩」的紙幣有可能變成一張廢紙。
這就是麥洛維大壩背後的故事,那麼中共在「一帶一路」工程中到底有多少這樣的「三峽工程」呢?雖然目前並無確切數據,但中共曾稱,中共國包攬了海外70%的水利項目。
中國電建集團網在2023年11月稱,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電建共簽約並承建水電項目100多個,總裝機容量超過3,000萬千瓦。目前,公司在海外承建了超過300個水電項目,總裝機容量超過1億千瓦。
這麼說吧,中共在「一帶一路」工程中,打造出和正在打造的「三峽工程」非常多,有時甚至在一個國家打造出兩個甚至三個「三峽工程」。
比如,蘇丹有三座「三峽大壩」,分別是麥洛維大壩、羅賽雷斯大壩和上阿特巴拉大壩;衣索比亞也有三個「三峽工程」,分別是特克澤水電站、吉布3水電站和復興大壩;
再比如,喀麥隆的「三峽工程」曼維萊水電站;馬來西亞的「三峽工程」巴貢大壩;緬甸的「三峽工程」耶涯水電站;幾內亞的「三峽工程」凱樂塔大壩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中共國企占據海外70%以上的市場,但水壩建設只是中共「一帶一路」工程中的一部分,除此之外,還包括公路、鐵路、機場、海港、通訊、供水工程等等。
很多人認為,中共「一帶一路」工程是在幫助落後國家。其實不是,從政治層面上來說,「一帶一路」工程是中共全球戰略的組成部分,目的是輸出意識形態、宣傳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東升西降」「人類命運共同體」,建立「世界新秩序」,用債務和技術綑綁一批小兄弟,建立中共的勢力範圍;從經濟層面上來說,是維護和發展中共的畸形產業結構,輸出剩餘產能,包括中國剩餘的人才資源,控制世界的基礎設施。
總的來說,「一帶一路」是在中共中央、中央政府統一指揮下的,包括外交、金融、宣傳、教育、國安、國企參與的大兵團作戰。
比如在國際水壩建設項目上,原來在前面衝鋒陷陣的是三峽集團、葛洲壩集團,而現在是專門組建的中國電力建設集團,背後是國有銀行,比如中國進出口銀行等等。
這麼說吧,有明確目的的大兵團作戰,面對世界上的一些私人企業,可以說是所向披靡。而且世界上的某些外國私人企業,早已經被中共收買,利用自己「獨立」的身分為中共服務。
從技術經濟上來看,中共國企在技術、材料、人員、資金、造價、速度等方面比較有優勢,其中最明顯的特點是,造價低、速度快。
不過,即使造價再低、速度再快,「一帶一路」工程中的「三峽工程」投資效益仍然相當低下,基本上都是賠錢賺吆喝。
既然如此,中共國為什麼還如此熱中於給其它國家建造「三峽工程」呢?
關於這個問題,習近平早在2018年4月24日考察三峽大壩時就給出答案了。習近平當時說,三峽工程是「國之重器」,「真正的大國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裡」。
這是因為大型的和超大型的水庫大壩工程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基礎設施,控制著一個國家的命脈,這就是所謂的大國重器。
中共要把大國重器掌握在自己手裡,而「一帶一路」工程中的那些國家也會以同樣的理由,最終將大國重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那麼中共國有銀行是否能把投資連本帶利地拿回來?那就要看,有沒有奇跡發生了。
英歐再度牽手 雙贏協議出爐
5月19日,英國首相基爾‧斯塔默(Keir Starmer)和歐盟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共同宣布,英國和歐盟已經在食品貿易、漁業、防務合作以及邊境管控四個關鍵領域達成協議。
斯塔默將這個協議稱為「雙贏」,強調該協議對英國而言極其重要。
馮德萊恩也稱這是一個「歷史性時刻」。她特別提到,雙方將加強在司法和移民方面的合作,包括通過歐洲刑警組織Europol展開聯合行動。她說:「犯罪不會在國界前停下,我們的應對也不該止步於此。」
那麼,歐英協議落地後,會給英國民眾帶來哪些實際變化呢?斯塔默指出,到時,英國旅客進入歐盟國家時,可以使用電子通關閘門,也就是「e-Gates」,從而避免「令人煩惱的排長隊」問題。
此外,英國與歐盟還將建立一項新的青年移動計劃(Youth Mobility Scheme),讓18到30歲的年輕人能更方便地在對方國家居留、學習或工作。不過,目前具體的名額和條件還在討論中。
在漁業方面,英歐同意將目前的捕撈安排延長到2038年,也就是說,以前的協議再延續12年。這意味著歐盟的漁船可以繼續進入英國水域作業。雖然有媒體質疑這損害了英國漁民的利益,但斯塔默回應稱,這是為了長期的穩定。他說,原本的協議將在2026年到期,之後每年都要重新談判,反而會帶來很多不確定性。
馮德萊恩補充,這份協議會給英吉利海峽兩岸的漁業從業者帶來更加穩定的投資環境。
在食品貿易方面,英歐雙方還達成了一項沒有時間限制的食品標準協議。該協議旨在簡化農產品的通關程序,尤其是像肉類和乳製品這樣的農產品。這將減少邊檢和繁瑣的文書流程,讓食品和飲料的貿易更加自由順暢。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英歐關係回暖,但雙方都強調,不會重返「關稅同盟」或「單一市場」。也就是說,英國不會違背脫歐主權原則。即便如此,雙方仍希望深化制度層面的對話,加強供應鏈合作,處理貿易爭端,並恢復高層經貿會議機制。
在國防方面,歐英也將加強合作。路透社稱,這項協議中還包括一項全新的防務安全框架。未來,英國有望參與歐盟總值1,500億歐元的軍備重整計劃。
也就是說,通過新協議,英國將有機會加入歐盟防務發展基金,這對英國國防產業和鋼鐵工業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消息。另外,該協議還有助於英國重新接入歐洲電力市場,簡化碳排放方面的稅務流程。
馮德萊恩表示:「協議標誌著我們關係的新篇章。」她強調,歐盟和英國都面臨共同的能源挑戰,歐盟歡迎英國回歸更緊密的合作軌道。斯塔默則稱,這次歷時六個月的談判,效率之高「前所未見」。他稱,過去光是處理其中一項議題,就可能耗時數年。由此可見,雙方對相關合作是多麼的迫切。
——《紀元焦點》製作組
責任編輯:連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