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女士罹患严重的手部异位性皮肤炎,她的双手时常渗出组织液与皮屑,影响生活且带给个人极大困扰。经高雄长庚医院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许咏棠治疗2个多月,情况逐渐好转。医师除了运用外用药膏与针灸治疗,同时建议饮食方面从少糖、少油、少奶类做起,以避免助湿生热,让病情加重。
许咏棠在脸书专页「许咏棠中医师」发文分享,一位女士罹患严重的手部异位性皮肤炎,甚至必须长期戴着手套工作,她的双手时常渗出组织液,脱屑流血,不仅影响日常生活,也曾尝试多种治疗方式但效果不佳,身心俱疲。历经西医治疗后转介给她诊治,一起整合中、西医疗法逐见效。
许咏棠说,异位性皮肤炎是由皮肤屏障受损与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引起的慢性发炎性皮肤疾病,表现为严重搔痒,且夜间加剧,干燥粗糙的皮肤,易脱屑,还会红疹、水泡、渗出、结痂。常见部位出现在婴儿的脸颊、头皮、四肢伸侧;儿童的四肢弯曲处(手肘内侧、膝窝);成人的脖子、脸部、手部、躯干。
异位性皮肤炎成因与危险因子
●遗传因素:父母若有过敏性疾病(如气喘、过敏性鼻炎、异位性皮肤炎),孩子罹患风险较高。
●皮肤屏障受损:如filaggrin基因缺陷,导致保湿能力下降。
●免疫系统异常:对环境或食物过敏原反应过度。
●环境刺激:如尘螨、动物毛、空气污染、气候变化。
●情绪压力与睡眠不足:可能诱发或加重病情。
中医治疗3方式
许咏棠表示,中医观点认为此病属「湿疮」、「风痒」、「血热」等范畴,治疗以调和气血、清热除湿、养阴润燥为主。以下是中医治疗方法:
1. 内治:口服中药调理体质(按照体质不同用药),常用方剂会使用消风散、龙胆泻肝汤、当归饮子、温清饮等。
2. 外治:外用药膏/中药洗剂,中药洗剂(黄柏、苦参、地肤子等)可以缓解搔痒与渗出。外用药膏则可达到清热解毒、润肤止痒之效。
3.针灸治疗
许咏棠提醒,饮食与生活中最好要避免忌食发物,例如辣椒、海鲜、羊肉、油炸物等;少糖少油少奶类,避免助湿生热;饮食清淡,多吃绿色蔬菜、莲藕、山药、薏仁;避免情绪压力与熬夜;维持皮肤保湿,减少搔抓与刺激。除了固定回诊之外,也要留意感染问题,像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