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06日訊】(記者李淨報導)隨著中國經濟持續下行,美歐等國強化對中共的制裁,在華外資企業紛紛撤離中國,轉而投資東南亞、印度等國。盤點近期從中國撤資的外國企業,至少有18家跨國企業宣布關閉在華工廠並大幅裁員。有分析預期,在華外企撤資情況會越來越嚴重。
綜合中國媒體及外媒報導,9月19日,美國知名科技巨頭思科(Cisco)裁減大連工廠員工300人,兩種賠償方案N+7或N+5。據報導,這是今年第二波裁員。(延伸閱讀:思科第二波裁員 大連300員工一夜失業)
同期,德國大眾集團在南京生產帕薩特(Passat)和斯柯達(Skoda)的工廠將於明年正式關閉。(延伸閱讀:消息:大眾和上汽合資企業將關閉南京工廠)
9月13日,豐田集團(Toyota Motor Corporation)旗下的日野汽車宣布將停止在中國生產柴油發動機,其子公司上海日野發動機將於9月30日停產。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這是2003年成立的合資公司,日野(HINO)出資70%,廣州汽車集團出資30%。
8月底,本田(Honda Motor Co., Ltd.)位於武漢市的第二家合資工廠全面停產,裁員2,500人。(延伸閱讀:本田將在中國第二家合資企業進行裁員)
8月下旬,美國IBM突然宣布裁員1,000餘人,關閉相應的研發部門。(延伸閱讀:IBM證實將關閉中國研發部門 波及上千員工)
8月20日,日本柯尼卡美能達(Konica Minolta)在無錫市的工廠將於明年全面停產,預計裁員超1,300人。
8月初,瑞士利勃海爾(Liebherr)發布聲明將關閉徐州的混凝土業務工廠。
同期,日本佳能(Canon)位於蘇州的工廠開始軟裁員。據鳳凰網報導,2021年,佳能中國員工數量從1,500人減至1,300餘人,同時關閉了全國10個事務所及天津、青島、大連和哈爾濱的4家分公司。2022年,佳能珠海工廠關閉時的裁員賠償方案就曾引發廣泛討論。
7月23日,日本新日鐵(Nippon Steel Corporation)退出與上海寶鋼合資的公司——寶鋼新日鐵汽車板有限公司,將其持有股份全部轉給寶鋼。(延伸閱讀:新日鐵結束與寶鋼合資 減少70%在華產能)
7月12日,日本加藤工程機械(KATO)正式退出中國市場,解散位於崑山市的合資工廠。(延伸閱讀:日本工程機械製造商加藤製作宣布撤出中國)
6月份,日產(Nissan Motor)宣布關停位於常州市的生產工廠。(延伸閱讀:中國經濟持續衰退 Nissan常州工廠停產)同期,日本矢崎汽車零配件關停位於汕頭市的生產工廠。
5月16日,美國科技公司Kingland將位於大連市的金蘭軟件公司解散,裁員160餘人。
5月份消息,微軟(Microsoft)位於中國的AI研發團隊被打包全部去美國。(延伸閱讀:微軟回應中國區AI團隊打包撤離:國際輪崗)
4月份,德國SAP上海部門開始裁員,補償N+4,預計裁員將會持續到明年第一季度。
2月29日,日本普利司通(Bridgestone Corporation)正式關閉了位於瀋陽的生產工廠,裁員1,200餘人。(延伸閱讀:普利司通關瀋陽工廠 中國全鋼胎市場入衰退期?)
去年11月,英國芯片設計公司Graphcore宣布,由於美國最近出台的出口管制措施限制了高端技術在中國銷售,因此,公司決定退出中國市場,並裁掉大多數的中國員工。(延伸閱讀:遵循美出口管制令 Graphcore退出中國市場)
去年8月,日本大同電工關閉了位於蘇州市的生產工廠,正式撤資,賠償標準N+3。
大陸媒體轉發的大同電工(蘇州)有限公司吿員工書。(網頁截圖)
去年7月,日本三菱汽車(Mitsubishi Motors)宣布退出中國市場。據路透社報導,三菱汽車將向法國雷諾汽車(Renault)的新電動車部門投資高達2億歐元,以加強其在歐洲和其它市場立足點。(延伸閱讀:三菱汽車將終止在中國生產 轉投雷諾電動車)
分析:預期在華外企撤資情況會越來越嚴重
早在2020年7月,日本經濟產業省便宣布,將為在中國的日本製造業提供700億日圓(約5億美元)補貼,協助87家企業將產線遷出中國,轉移至東南亞國家或是回到日本國內,藉此減少日本對中國的依賴,建立有彈性的供應鏈。
據報導,截至2024年,已有約150至200家企業決定將部分或全部生產活動遷回日本,這一數字還在持續增加中。
今年7月,中國日本商會針對在華8000家日企進行問卷調查,最終收到了1760份有效回覆,結果顯示,受訪的中國日企中,60%認為中國今年的經濟形勢將較去年「惡化」或「略微惡化」。這一數字較5月間調查的50%大幅增加。
台大經濟系教授樊家忠對表示:「當外國資金撤離的情況越來越嚴重,而且沒有任何減緩的趨勢,你就看得出來,未來這幾季,至少展望明年,情況就是很不樂觀。」
樊家忠強調,原來在中國投資多的外企都在撤,甚至中國自己的企業也在撤。因為今年美國的總統大選不確定性很高,很多企業,包括中國自己的企業都在準備。所以可以預期接下來的中國外企往外撤的情況會越來越嚴重,因為想要避免關稅的問題。
責任編輯:孫芸#
推薦閱讀:
著名外國基金再撤離上海 分析:骨牌效應盡現
分析:中國經濟有多糟 每個領域都在走衰
存10萬只能取3千 粵惠州市民取錢需第三方證明
經濟蕭條下 小中產窮遊 底層民眾苦水泡黃連
中共發就業24條救急 專家指政策矛盾重重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What's Hot

DOHA, QATAR - OCTOBER 6: The Toyota display during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Geneva International Motor Show (GIMS) on October 6, 2023 in Doha, Qatar. The Geneva International Motor Show is taking place in Qatar, for the first time in it's 118-year history, from 5 to 14 October 2023. (Photo by Mohamed Farag/Getty Images)
圖為2023年10月6日,卡塔爾多哈,在日內瓦國際車展(Geneva International Motor Show,簡稱GIMS)開幕式期間,現場展示一輛豐田(Toyota)Mirai氫燃料電池車。(Mohamed Farag/Getty Images)
Previous Article三退聲明精選(2024/10/05)
Next Article 「拜登向習致賀電?」分析:北京動作詭異
Related Posts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