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2日訊】近期,香港首富李嘉誠因向美國貝萊德集團出售港口受到中共強力打壓,成為國際關注的焦點之一。
3月4日,李嘉誠旗下的長江和記實業(以下簡稱「長和」)發布公告說,該公司計劃以228億美元的價格,將全球23個國家的43個港口資產,打包出售給美國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BlackRock)牽頭的財團,其中包括巴拿馬運河兩端的巴爾博亞港和克里斯托瓦爾港90%的股權及運營控制權。
李嘉誠此舉引發中共強烈反彈。
3月13日、15日、17日、21日,中共控制的香港《大公報》連發四篇評論,痛批李嘉誠,稱其「背叛和出賣全體中國人」等。
3月18日,彭博社報導說,北京已指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商務部等部門,對這筆交易展開審查,以評估是否存在國家安全漏洞或違反壟斷法的行為。
3月19日,《華爾街日報》報導稱,中共黨魁習近平對李嘉誠「先斬後奏」出售港口業務予美國「貝萊德」為首的財團表示強烈憤怒。
報導引述知情人士透露,習近平不滿的主要原因是長和未事先請示北京。此舉令北京失去一項重要的談判籌碼,因巴拿馬港口議題原本被計劃用來與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進行談判。
3月27日,彭博社報導,中共當局已要求大陸國企暫緩與李嘉誠及其家族相關企業開展任何新的合作。
3月28日,《南華早報》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稱,長和不會在4月2日按預期正式簽署出售巴拿馬運河港口運營權的協議。
同日,中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表示,將對長和這筆交易進行審查。
如何看待中共對李嘉誠的打壓?我認為,對中共而言,此舉可能產生三大後果。
第一,與美國直接對抗。
美國總統川普1月20日就職後,便指中共在控制巴拿馬運河,稱美國要把巴拿馬運河「收回」來,必要時甚至不惜動用軍隊。
川普為什麼如此重視巴拿馬運河?
巴拿馬運河是聯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戰略通道,1904—1914年由美國建成。川普總統講,巴拿馬運河是「美國歷史上最昂貴的項目之一」,不僅耗費巨資,而且有3.8萬名美國工人在修建巴拿馬運河時喪生。
1977年,美國和巴拿馬簽署《關於巴拿馬運河永久中立和營運的條約》。在一段時間的共同監管之後,到1999年,美國正式將巴拿馬運河交給巴拿馬政府。
巴拿馬運河對美國經濟和國家安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美國的商船和軍艦從大西洋到太平洋的快速部署至關重要。美國是該運河的頭號用戶,超過70%的過境貨物進出美國港口。
1997年,香港李嘉誠旗下的長和獲巴拿馬運河兩端港口的運營特許權。2021年,長和與巴拿馬續簽協議25年。
2017年,巴拿馬與台灣斷交,與中共建交。中巴建交八年來,已有40多家中共企業在巴拿馬設立機構,覆蓋基建、航運、金融、電信、物流等諸多領域。
當美國總統川普不停地講中共控制巴拿馬運河時,有人或許不以為然。但是,中共對李嘉誠的打壓,正好坐實了川普對中共的指控。
李嘉誠是一個民營企業家,他的生意是他個人或家族的生意;長和的註冊地不在香港,也不在中國大陸,而在英國的開曼群島;李嘉誠的國籍不是中國,而是加拿大;李嘉誠出售巴拿馬的兩個港口與中共沒有一分錢的關係。但是,就因為李嘉誠仍居住在中國香港,李嘉誠家族在中國還有少量生意,中共就把李嘉誠個人或家族的生意與中共的利益掛鉤,要求李嘉誠聽命於中共。
對於李嘉誠這樣一個外國人的外資企業,中共竟然要求李嘉誠必須按中共的旨意行事。這是什麼行為?是地地道道的強橫、霸凌與脅迫。
一旦中美爆發戰爭,中共強令李嘉誠關閉巴拿馬運河兩端的港口,必將對美國的經濟、安全構成重大威脅。
中共打壓李嘉誠正好說明:川普關於中共控制巴拿馬運河的看法是對的,川普要求「收回」巴拿馬運河事關美國的經濟與安全利益。
因為李嘉誠已準備把巴拿馬運河兩端的港口賣給美國的貝萊德公司。中共出面橫插一槓,無異於中共直接與美國對抗。
二,嚇得民營企業快跑。
1978年中共實行改革開放後,民營經濟一度得到快速發展,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常被歸納為具有「56789」的特徵,即民營經濟貢獻了中國經濟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就業、90%以上的市場主體數量。
但是,2017年中共十九大之後,中共一再強調「黨政軍學民、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大搞國進民退,黨權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作用越來越突顯。
「2019秋季新莫干山閉門研討會」上,曾任全國工商聯農產商會代表的蔡曉鵬說:「民營企業你覺得過得好嗎?我覺得過得不好。我有兩個群,有二千多個民營企業家,沒有一個說好的。」
2020年8月,中共對中國房地產企業的債務風險提出「三條紅線」的監管要求,導致大量房企財務困難,恆大、碧桂園、綠地等30多家大型房企爆雷。
2020年10月24日,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在上海金融峰會上批評中共金融監管,引起中共當局震怒,結果是,阿里巴巴屬下的螞蟻集團規模高達340億美元的首次公開募股(IPO)胎死腹中。2021年4月10日,中共以反壟斷為由對阿里巴巴罰款高達182.28億元。
2021年7月4日,中共勒令「滴滴出行」App下架。在中共高壓下,2022年6月10日,滴滴被迫從紐約證券交易所退市。從上市到退市僅一年時間,滴滴市值損失3,800億人民幣。
2021年中共對科技行業的突然打壓導致一些國內最知名的民營企業損失了數萬億美元市值,而2021年7月24日中共的「雙減」禁令,讓曾經極為火爆的中國教育行業市值瞬間蒸發數百億美元。
近年來,還有一批民營企業家被中共被沒收財產、關進監獄。比如,河北大午集團創辦人孫大午等。
2023年,中共經濟出現股市、匯市、樓市、債市四市齊殺的局面。2024年,中共採取了各種辦法刺激經濟,但收效甚微。
2025年,面臨嚴峻的經濟形勢,中共不得不對再次求助民營企業家幫其渡過難關。2月17日,中共召開民營企業家座談會;3月4日,新華社發表吹捧習近平的長文《「我是一貫支持民營企業的」》。
就在中共向民營企業家頻頻「示好」之際,突然傳來中共重拳打壓民營企業家李嘉誠的消息。
中共的意圖很明顯:在中共統治下的民營企業家,重要交易都必須向中共請示匯報;中共同意,交易可成;中共不同意,交易可能泡湯;堅持交易,中共「制裁」的大棒隨時可能砸下來。
一句話,民營企業家聽黨的話,好說好商量;不聽黨的話,絕沒有好果子吃。
正是基於對中共「權力經濟」的認知,李嘉誠在習上台後採取了逐步從中國撤資的措施。如今,李嘉誠超過80%的收入來自英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海外市場。
中共對李嘉誠的打壓只會使中國民營企業家對中共失去信心,千方百計逃走避禍。
三,加速外資遠離中國。
李嘉誠此次港口交易的對象是美國的貝萊德集團。據香港評論家陶傑考察,貝萊德與中國的企業有深度合作。具體體現在:
(1)貝萊德是中國騰訊的最大美資股東;
(2)貝萊德是阿里巴巴的最大美資股東;
(3)貝萊德是中國建設銀行的最大外資股東;
(4)貝萊德是中國平安保險的最大美資股東;
(5)貝萊德是中國小米的最大美資股東;
(6)貝萊德是「網易」的第一大美資股東;
(7)貝萊德是上海的第一大美資地產商;
(8)貝萊德是美團的最大外資股東。
貝萊德曾經是中共的「老朋友」。2021年中共大搞「極端清零」時,貝萊德還在中國擴大投資。
但是,鑒於中國營商環境日差,2024年,貝萊德已萌生退出中國市場之意。
據彭博社2024年1月報導,貝萊德欲將2018年在中國上海黃金地段所購的商業大樓,以原價七折賣出。
彭博社2024年9月報導說:貝萊德的亞太首席投資長麥唐納(Hamish MacDonald)認為,現在中國已不在公司投資組合的考量內,即便中共的中央銀行採取了很多措施,但目前未能挽回全球投資者信心。另外,無論是離岸市場或國內市場,都沒有什麼買家進駐中國。因此,貝萊德會首先考慮澳洲、日本和新加坡市場,因為「客戶們定睛亞太市場,希望多元化其全球投資組合,並不期待有額外的風險」。
2024年,外資從中國淨流出1,68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外商對華投資額僅45億美元,為1992年以來最低。
在外資大量流出中國、外商對華投資急劇減少的情況下,中共一直在想方設法鼓動外商投資中國。
2025年3月28日,習近平在北京會見了幾十家外資企業代表。習在講話中稱,中國「是外商理想、安全、有為的投資目的地」;「希望廣大外資企業打消疑慮、堅定信心,放心來中國發展,分享中國發展機遇」。
就在習講話的同一天,中共市場監管總局表示,將對李嘉誠與貝萊德的交易進行審查。
中共強行干預李嘉誠與貝萊德的交易,企圖將這筆即將成交的買賣攪黃,只會加速貝萊德以及類似貝萊德的外資企業撤離中國,並使外資流向其它國家和地區。
結語
中共打壓李嘉誠有其必然性。這是中共奉行「黨領導一切」的具體表現。而「黨領導一切」正是當年毛澤東把中國經濟搞到崩潰邊緣的重要原因之所在。
1978年中共搞改革開放後,鄧小平在總結歷史教訓時講,黨管了許多不該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鄧小平將被中共管得死死的經濟稍微鬆了一點綁,中國經濟立即有了活力。
時至今日,中共又回到「黨領導一切」的軌道上,所有黨不該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黨統統都要管。
市場經濟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中共今天搞的「黨領導一切」,實際上是黨權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這不是市場經濟,而是權力經濟。
違背客觀規律的權力經濟,是蘇聯東歐各國共產黨政權垮台的重要原因之一。
今天,中共重走違背客觀規律的權力經濟之路,打壓李嘉誠,與美國直接對抗,最終,只會加速中共的垮台。
首發
責任編輯:李仁真#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What's Hot

Hong Kong's richest man Li Ka-shing, 89, waves from his car after a meeting with shareholders at the Harbour Grand hotel in Hong Kong on May 10, 2018, on the official day of his retirement. - Hong Kong's richest man Li Ka-shing on May 10 brought down the curtain on a storied career, saying he had done "the best I can". (Photo by ANTHONY WALLACE / AFP)
2018年5月10日,香港富豪李嘉誠主持股東大會後正式退休。(Anthony Wallace/AFP)
Previous Article中國老字號張小泉及法人已被限制高消費
Next Article 山東入室搶嬰案開庭 一嫌犯是受害者鄰居
Related Posts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