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3日訊】(記者李淨報導)近日,安徽省銅陵市發生了一起令人震驚的交通事故。一輛小米SU7電動汽車在行駛過程中突然失控,撞上路邊護欄後迅速起火,車內3名女大學生因無法及時逃生被活活燒死。事故發生後,小米集團市值在兩天內縮水超過1,200億港元,中國電動汽車安全問題再度成為輿論焦點。
據安徽高速出行服務網站信息,3月29日23時12分,在G0321德上高速池州路段,有車牌號為鄂AAV1226的小車撞中分帶護欄後發生自燃,祁門往樅陽方向道路被封閉。
事發後,受害者家屬在網絡上發聲,質疑小米SU7為何在碰撞後會自燃,以及車門鎖死的原因。他們表示,事發至今,小米方面未主動聯繫家屬,甚至連一句慰問也沒有。同時,家屬對小米汽車的技術性能提出質疑。
(網頁截圖)
小米公司隨後在其官方微博發布聲明,稱對事故「深表遺憾」,並表示已成立專項小組配合警方調查。
根據小米提供的數據,事故發生時車輛正處於「Navigate on Autopilot」(NOA)智能輔助駕駛模式。然而,對於車門鎖死和起火原因,小米尚未給出明確解釋,僅表示SU7標準版配備的智能駕駛系統不具備應對路障的最高級功能。
按照小米汽車方面在4月1日夜間給出的回應,在前向防碰撞輔助功能方面,小米SU7標準版配備了碰撞預警(FCW)與緊急制動(AEB)兩項子功能,其作用對象僅為車輛、行人和二輪車三類目標。
在回應中,小米汽車特別強調,自家產品AEB的工作速度在8至135公里/小時之間,「這個功能和行業同配置的AEB功能類似,目前不響應錐桶、水馬、石頭、動物等障礙物」。
因此有車企智駕業內觀點推測認為,這次事故是由於車輛對前方障礙物識別過晚,導致AEB不能夠及時觸發,從而引發了車毀人亡的悲劇,「這更多反映了感知系統的局限性」。
有分析指出,電動車電池在碰撞後起火的現象,往往與熱失控管理不足有關,而這正是中國部分電動車製造商的技術短板。
對於小米SU7這次燃爆事故,鳳凰網評論文章稱,目前市面所有的「智駕神話」,都像是資本市場的海市蜃樓,吹功能時像喬布斯,談責任時像賈躍亭。而虎嗅網評論文章稱,各種各樣的討論,將小米汽車持續帶入創立以來最嚴峻的信任危機。
事故曝光後,小米集團股價在香港交易所遭遇重挫。4月1日下午開始交易後,股價快速跳水,最終收於46.5港元,跌幅為5.5%,市值一天跌去近700億港元。
4月2日,小米集團股價全天寬幅震盪,振幅達6.67%,收盤跌4.19%,股價報44.55港元。按照最新市值計算,小米集團總市值兩天內蒸發超過1,200億港元。
投資者對小米電動車業務的信心明顯動搖,而這起事故也給小米造車計劃蒙上一層陰影。
自2024年3月推出SU7以來,截至今年3月已交付超20萬輛,然而事故不斷。
實際上,一位中國車主今年2月曾發帖稱,駕駛小米SU7駛過坑窪路段後出現了斷軸情況,該消息引發關注。隨後,小米汽車發文闢謠,而該車主的社交媒體帳號被封禁。(延伸閱讀:小米汽車「過坑斷軸」引關注 涉事車主帳號被封)
近年來,中共當局大力推廣電動汽車產業,通過巨額補貼和政策支持推動國產車企發展。不過,相比特斯拉等頭部企業,小米等中國新興車企在技術積累和質量控制上問題不少,事故頻發,從自燃到剎車失靈,安全問題層出不窮。
有網友在社交平台X上評論:「國產電動車賣的是價格不是安全,買之前要想清楚,這可能是拿命換來的便宜。」還有人諷刺道:「政府補貼造出來的車,最後燒的卻是消費者。」
層出不窮的事故引發了輿論對中國汽車行業監管的討論。
然而,中共當局監管的對象卻是針對自媒體等網絡輿論,此前網信辦多次發文禁止「抹黑詆毀企業和企業家形象聲譽」。
在當局的大力支持下,小米、比亞迪、廣汽集團、長城汽車等多家車企聲稱遭遇「網絡暴力」,或公開懸賞徵集相關線索,或直接控告相關自媒體、汽車博主,而中共法院的判決通常更傾向於車企。
責任編輯:鄭浩宇#
推薦閱讀
.中國汽修工:電動汽車廠要命的設計是故意嗎?
.「新車漏電致車主被擊傷住院」 比亞迪又曝事故
.華為電動車夜間高速行車 大燈突熄滅 視頻曝光
.華為問界M7事故遭「維穩」 質疑文章被下架
.小米董事長:中國車企盲目內卷全靠「蒙」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What's Hot
3月29日,安徽省銅陵市高速路上一輛小米SU7電動汽車在行駛過程中突然失控,撞上路邊護欄後迅速起火,車內3名女大學生因無法及時逃生被活活燒死。(微博圖片)
Previous Article川普對等關稅下 美對華關稅升至54%
Related Posts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