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1日訊】中共工信部近日公布2016-2020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補助資金清算審核結果,顯示多家知名車企實際獲得的補助資金遠低於申請金額,行業整體核減約8.6億元(人民幣,下同)。
根據中共工信部發布的初審情況,五年期間各車企申請清算資金合計約29.3億元,但實際應清算補助資金僅約20.7億元,差額高達8.6億元。申報推廣車輛數量也從75,814輛核減至54,089輛。
在受影響的企業中,比亞迪(包括其旗下多家子公司)是核減金額最大的車企。僅2019年,比亞迪申報推廣2,907輛車,申請清算資金8,303.5萬元,但最終只有303輛車獲得補助,實際補貼金額約811萬元,較申請金額減少約7,492.5萬元。五年累計,比亞迪實際補貼金額較申請金額減少約1.4億元。
其它車企同樣面臨類似情況。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在五年期間的實際補貼金額較申請金額減少約9,704萬元。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於2020年首次參與補貼申請,其申報的538輛車和1,120萬元補貼金額均符合政策要求。
審核結果顯示,核減的主要原因集中在兩個方面:車輛相關憑證不符合清算通知申報要求,以及企業未按要求上傳車輛運行數據。(延伸閱讀:中國車企熱銷假象 「零公里二手車」內幕曝光)
業內專家詹軍豪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車企補貼申請與實際金額的差距主要由申報材料或數據上傳不合規導致,未必構成「騙補」行為。不過,新能源汽車行業早期確實存在個別企業的違法行為,2016年中共財政部曾揭露5家企業涉嫌騙補,涉案金額超過10億元。(延伸閱讀:業內人士曝中國新能源汽車騙補貼內幕)
從市場發展角度看,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已從2016年的50.7萬輛增長至2024年的1,286.6萬輛,年均增長率超過50%。專家認為,當前新能源汽車行業對補貼依賴已大幅降低,技術進步和成本下降使產品性價比顯著提高,市場需求正從政策刺激轉向消費者自發選擇。
隨著補貼政策的逐步退坡和審核標準的日益嚴格,新能源汽車行業正從「政策驅動」轉向「市場驅動」的發展模式。
責任編輯:李冰#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What's Hot
示意圖。圖為2025年4月24日,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舉行的第21屆上海國際汽車展覽會上,比亞迪旗下品牌仰望U7汽車展出。(Hector Retamal/AFP via Getty Images)
Previous Article中共迫害法輪功26年 新學員不斷走入修煉
Next Article 中國AI巨頭科大訊飛業績預告 上半年巨虧
Related Posts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