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20日訊】(記者李圓明採訪報導)近年來,隨著大城市經濟的蕭條,中國各地很多客運站運營困難甚至倒閉。分析認為,這不僅是因為出行方式的改變,而是反映了中國經濟的低靡和人口的減少。
曾大排長龍的客運站沒人了 上座率僅10%
據陝視新聞2月13日報導,在陝西省咸陽市三原縣,客運站的上座率跌到了10%。豐原汽車公司的負責人表示,「生意確實不行,以前到這種節假日的時候,我們汽車站都是排長隊的,就S型長龍的,現在連人也看不見。」
報導稱,面對利潤下滑,甚至裁員降薪的壓力,豐原汽車站不得不「求變圖存」,一是把過去40多座的大巴車換成9座的電動商務車,降低運營成本;二是在縣城裡設置了43處乘車點,方便乘客上車;三是通過一個小程序提前購票,司機根據後台信息沿途接人。
目前,定製客運讓三原西安班線車的客座率回升到了58%。
公開資料顯示,三原縣隸屬於陝西省咸陽市,總人口約41萬人。市內與禮泉、涇陽兩縣相鄰;市外與渭南、銅川、西安三市相鄰,距離西安約40公里。豐原汽車運輸有限公司成立於2001年9月,屬民營企業性質,是省級認定的三級道路運輸企業。
豐原汽車站的運營狀況曝光後,網友紛紛反饋,他們當地的汽車站生意也不好,有的倒閉了。「全國絕大多數公交車和汽車站都是處於虧損狀態,近兩年關閉了好多汽車站。」「當年人擠人,堵車堵得要命,為了搶座打架的日子一去不返。」
部分網友反饋,汽車站人少,公交車線路變少。(網頁截圖)
浙江網友「想吃米線」表示,「我們縣城的汽車站幾乎沒啥人去坐了,公交也是,車輛和路線也變少了,公交也和這個新聞的方法類似,大公交改小商務。」
貴州網友「微風走慢點」表示,「市裡的客車站從原來的面積直接縮小了十分之八,不開玩笑,只剩一個小門了,都不如一個縣客車站。當然市里不是只有那個客車站,但確實現在感覺沒那麼多人坐車了。」
湖南網友「憶小異」表示,「汨羅到長沙的車也改了,變成了15座的巴士,和滴滴平台合作,在滴滴上可以訂票,實時查看到站情況,比之前貴了幾塊錢,不過坐的人依然很少。」
重慶網友「不虛姚」表示,「去年過年回家都沒車坐,得先趕到離鎮上十幾公里外的地方下車,買票得起早,還得轉幾種交通工具。摸黑走夜路也是有的,去隔壁鎮也沒車。」
從人擠人到不通車
除了長途客運,公交線路也是很多老百姓的出門首選,但在上海、成都等地,有的大公交換成了小公交,在浙江等地出現了更小的「寶寶公交車」。山東、黑龍江等地的網友表示,村到縣城的公交也越來越少了,基本沒有了。等車越來越久,公交司機工資有的好幾個月開不出來。
河北保定的王先生告訴記者,他們村上到縣城的公交車,掛著公交公司的牌子,但都是私人承包的車。原來車上人擠人,現在幾乎沒人坐,去年更是沒有通車,過年期間才通車了,也拉不著幾個人。原來只走一條固定線的車,現在摻和著幾條線走,轉著圈拉人。一個鐘頭走一趟。
「有的縣富,財政上有補助,60歲以上的老人可以免費乘車;有的縣窮,去年一年沒有通車。這幾年附近村裡都沒多少人了,疫情死的人多,說去城裡了,大城市人口都在減少。買車的也多,坐車的也少了,人也少了。」他說。
河南的夏女士告訴記者,河南某客運站的人流量逐年遞減,員工一個月工資才1500元左右。原來主要靠提成,一個月3000元沒問題。有的人快熬退休了,有的直接同意買斷工齡,另謀出路。
「有地鐵後,公交就不太行了;有高鐵後,客運基本就停了,因為是國企,所以還死撐著。但高鐵在疫情期間運營也遇到困難,在高鐵工作的朋友,工資是以往的80%。」她說。
分析:經濟陷入通縮
有廣東網友分析認為,客運大巴生意不好的原因,是因為崗位(工作機會)少了,人員沒流動。以前珠三角、長三角崗位多,長途客運就發達,私家車是多了,但不是主要因素。
還有當地人在網上說,「我們這除了公交沒有地鐵,但現在沒以前那麼多人坐了,也許是很多人有車了,打車更方便了,更大原因是很多人失業了,所以沒人擠公交了,以前上班都是站一小時公交的……」
美國財擴房地產投資公司總裁蔣品超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中國民眾的經濟實力還遠沒有達到人人有車的境界,普通百姓出行還是得使用公交車。如果絕大多數人都得使用的交通工具都人煙稀少,這說明了中國經濟的蕭條程度。人們為了節省錢過日子,甚至節衣縮食到了儘量不出行。這說明中國百姓對中國整體經濟的復甦毫無信心,對中共政府提振的經濟能力毫無信心,在家躺平。
「公交車是普惠大眾的一項公益事業,一般是由國家財政出資營運,不以盈利為目的,但也不能空吃財政。本該是在經濟下行時期普通人爭相使用的公交車竟然如此慘澹,說明中國經濟陷入嚴重通縮。」他說。
分析:財政沒錢 人口減少
獨立評論員邢天行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很多地方還沒有高鐵,主要靠長途客運。長途客運流量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指標,因為近距離的,可能有私家車一定的影響。客運雖然有一些是國營的,但是下面搞承包,再加上疫情的衝擊,就支撐不下去了。所以很多地方的客運站處於一種虧損狀態。
邢天行分析認為,首先,從客運站大量的萎縮和倒閉來看,就是政府的投入大量減少,政府沒錢投入,或者說政府現有的那麼一點錢,也不想往這裡投入。現在整個經濟都不行,公務員大量地減薪,很多地方政府陷入一種瀕臨破產的境地,這是很大的一個原因。
「現在失業率高,大家很難找到工作,也是出行減少的一方面原因。像廣州、深圳大量的合資企業在倒閉,上班跟打工的人少了,導致客運量減少,它(客運)的虧損就增加,再加上政府沒錢來貼補,所以這一塊自然就荒落了。」
她說,第二,疫情期間很多地區死了很多人。「從2020年到現在2025年,這5年期間,第一個出生率少,第二個各種天災人禍,死亡的人數加在一起,應該說是無可估量的,但是它會反映在表面上,比如很多學校裁撤了,在出行上等等方方面面都會反映出來。」
「相對來講,我們可以看到在美國,電商也是非常發達的,但是火車的運營,包括汽車幾乎都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只有在中國這方面會顯得這麼明顯,跟整體上的經濟低迷、倒退,還有人口的減少有直接的關係。」
以紐約和北京的人口數據做對比。公開資料據顯示,北京市有2,100萬人,主城區的人口密度為23,407人/每平方千米;而紐約市有850萬人,曼哈頓的密度為25,846人/平方千米。兩地人口密度相差不多,但是紐約的街道和車站人流不息,而在北京卻有蕭條感。
老北京人程先生稍早告訴記者,王府井大街商場裡沒什麼人,世貿天階也沒人。北京的蕭條「就是市中心都是一樣,外圍更甭提」。去年他去雲貴川旅遊了一個月,感覺「普遍人氣都沒了」,有的高鐵空得成了專列。
人哪去了?分析:中共掩蓋疫情死亡人數
邢天行認為,人口的減少,是一個比較隱性的東西。因為人口是中國的紅利,中共想用它來吸引外資,說中國有14億人這樣一個消費市場。如果說現在的人口就剩十億人了,那就遠遠不如印度了,所以中共一直要粉飾這方面。它那個人口數據總是維持在14億人,哪怕疫情這麼多年,肉眼可見的死了很多人。
她說,「前一段媒體報導東北三省有一些地方政府在造假,虛報人口數字,因為這個鄉鎮人數少了,就需要合併了。所以不管從中共的整體利益上,還是從地方上利益來講,都不想讓人數減少。但實際上少了,它會反映出來,就是整體上的蕭條,到處都沒有人氣。很多人都很奇怪,就是人哪去了?」
「法輪功創始人李洪志先生曾經說過,中共掩蓋的疫情死亡人數,達到4億人了。我是相信這一點,因為我的親友也從另外的渠道告訴過我,不光是客運站了,他們看到像上海這樣的大型機場,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的蕭條,包括大商場裡幾乎沒有什麼人。」
責任編輯:鄭浩宇#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What's Hot
圖為2022年12月1日,廣東海珠區的客運公共汽車。公交車一般由國家財政出資營運,財政投入直接決定公交車的運營情況。(CNS/AFP via Getty Images)
Previous Article在中國南京騎摩托車 任賢齊自曝被開罰單
Next Article 【唐青看時事】川普信息淹沒戰 習陷囚徒困境
Related Posts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