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宣部部长李书磊7日发文指出,要深化改革中国的国际传播体系,善用网络各类媒体形式,加速塑造中国的叙事和话语权,以避免个别国家丑化中国形象。专家指出,这可能意味着北京当局将强化输出中国叙事和贬低民主。
近年来,中国侵犯新疆维吾尔等少数民族人权,打压香港民主运动,又暗助俄罗斯侵略乌克兰,还用武力威吓日本、台湾和菲律宾等周边国家,并向世界各地倾销廉价产品,导致中国屡遭国际社会和媒体批评,促使中国发起大外宣战,想扭转中国的国际形象。
《自由亚洲电台》报导,李书磊7日在官媒《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文章指出,个别国家因中国快速发展感到强烈不安,而凭借信息优势和舆论霸权丑化中国形象;因此,中国除了坚守并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外,还得与外交、经贸、旅游、体育等领域及各政府部门、媒体、智库、企业、高校等主体协调配合,以网络为主轴完善各类媒体管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着有《北京的全球媒体攻势》一书的美国外交关系协会(CFR)资深研究员格兰奇克 (Joshua Kurlantzick)受访表示,这次中共中宣部倡议的改革,可能是想强化说好中国故事和塑造良好形象这点,同时也表明之前一些方法的效果好坏参半,因此将鼓励关注于那些取得良好效果的媒体,例如《新华社》等。
格兰奇克指出:「深化中国媒体的参与,意味着北京当局将加强利用《新华社》与外国媒体合作传递中国讯息,例如输出中国叙事和贬低民主。」
海外中文网站《中国数字时代》曾引述英国《金融时报》的调查指出,北京当局先前的策略侧重于在学校资助教授中文和中国文化,并支持当地智库,但随着中国国力和立场逐渐强硬,也开始将宣传触角伸到独立媒体。
截至2016年,超过200家海外媒体转述中国官媒的新闻,这些媒体每年涵盖中国以外的数百万读者,可与世界上最大的报纸订阅户媲美。《路透》2015年的调查也揭露,美国、澳洲和欧洲等14国至少有33家广播电台,背后的最大股东实为国营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
事实上,这并非北京当局首次强调说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性。2009年香港《南华早报》就曾揭露,中国计划耗资450亿元人民币(2038亿台币),推动主要媒体向国际扩张,以改善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
当年,北京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公共外交研究室主任周庆安还向《新世纪周刊》表示,中国已清楚认识到谁的话语越强势,就能在特定议题占上风,而中国国家公关要竞夺和建构的正是国际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