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ne
【2025年02月22日訊】聽眾朋友們,晚上好,歡迎來到《佳音時刻》,我是佳音。
今日焦點:推動美俄合談 川普的真實目標是中共?川普總統為何想「接管」加沙?看看專家怎麼說;哈馬斯交還以色列人質遺體 最小孩童只有9個月。
推動美俄合談 川普的真實目標是中共?
美俄第一輪會談,雙方努力推進兩國關係。俄羅斯總統普京表示,俄烏和談的前提是美俄之間的信任程度。有評論稱,這是川普(特朗普)總統的籌碼,也是他分化北京和俄羅斯的關鍵一步。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北京一直想要聯合俄羅斯對抗美國。此前,川普總統多次表示,準備和習近平進行對話,但沒有下文。之後,川普沒在管北京,而是和普京直接對話,商談改善美俄雙邊關係,結束俄烏戰爭。
普京接下了川普伸過來的橄欖枝。雖然俄國並沒有表現出,要和美國聯手對抗北京的意圖,但北京已經坐立難安。
在此之前,美俄處於敵對關係,所以俄羅斯只能依靠北京。但現在,兩國準備商談俄烏停戰,假如雙方仍然保持敵對,和平談判就無從談起。美國想要推動和談,俄羅斯的第一個要求就是改善兩國關係,表示只有在信任美國的基礎上,才有可能商談俄烏停戰。
俄羅斯和烏克蘭在這場戰爭中損失慘重,雙方都急於停戰,卻又不得不持續這場戰爭。目前,俄羅斯占有微弱優勢,他們在戰場上緩慢地向前推進,但又不能迅速地攻占烏克蘭,長時間的戰爭,拖垮了俄國的經濟;而烏克蘭在歐洲的支持下,也算勉強穩住了局面,但是卻沒有能力收回他們失去的領土。可以說,兩國就這樣僵持不下。
現在,雙方都想和談,但俄羅斯不願意在已經付出了這麼大的代價之後,再放棄占領的領土;而烏克蘭,也擔心成為千古罪人,也不敢用「領土換和平」。
現在,美國出面調停,雙方都有了台階,就有很大可能達成停火協議。
美國之所以急於推動俄烏和談,這與中共有關。2月12日,美國新任國防部長海格塞斯(Pete Hegseth)在北約總部舉行的烏克蘭國防聯絡小組會議上說,美國優先考慮的是,遏制與中共在太平洋地區的戰爭。
也就是說,為了把主要精力用在對抗中共上,川普要先努力讓俄烏停火,維護中東和平。這也是他急於重建加沙的原因之一。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說說北京的反應了。美俄會晤後的第二天,川普總統稱,他預計習近平即將訪美,但沒有透露具體行程。
對於川普總統的言論,中共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在20日表示,「希望美方與中方相向而行。」
另外,美俄和談,也引發了歐洲各國將被孤立的擔憂。
美俄會晤後,川普總統稱,法國總統馬克龍很可能在下週一訪問美國,預計兩人會面的重點將是俄烏停火。
此外,川普批評烏克蘭「根本不該讓戰爭發生」,還質疑總統澤連斯基任期屆滿卻不改選的執政合法性,甚至稱他是獨裁者。這些都有可能成為川普與馬克龍談話的焦點。
除了俄烏戰爭,以哈戰火目前也還沒有熄滅。
川普為什麼想「接管」加沙?看看專家怎麼說
以色列和哈馬斯的戰火已持續1年有餘,目前,加沙大部分地區已經成為廢墟。
前段時間,川普總統建議巴勒斯坦人,搬到附近其它國家居住,讓美國來接管、建設加沙。川普總統的建議引發廣泛關注,很多人不解他為什麼要「接管」加沙?他的計劃是否可行?能獲得中東國家的支持嗎?
2月13日—2月19日,美國國務卿盧比奧(Marco Rubio)開啟了中東之行,他先後訪問了以色列、阿聯酋、卡塔爾和沙特阿拉伯。
行程的第四天,2月16日,盧比奧在會見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時,再次提及川普接管加沙的計劃,他說,這一計劃或許讓很多人感到震驚和意外,但是,這是「阻止戰火重複循環的唯一辦法」。
內塔尼亞胡積極回應了川普的加沙方案。他說,美國提出的加沙方案是「實現不同未來的,唯一可行的計劃」。
美國懷俄明州聯邦眾議院議員哈里特‧哈格曼(Harriet Hagman)在2月18日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稱,美國接管加沙是個好主意,川普總統應該是用一種新的方式,來改變和解決加沙的人道主義危機。她認為,「川普的意思是,過去幾十年的努力都沒有成效,現在讓我們重新思考以色列和加沙發生了什麼?我們採取不同的方法,採取新的經營方式,讓這一地區實現長期和平。」
2005年,以色列從加沙撤出後,巴勒斯坦伊斯蘭激進組織哈馬斯逐漸控制了加沙地帶。但哈馬斯的主要目的是摧毀以色列,而不是照顧自己的人民。她說,在哈馬斯掌權後,既沒有投資基礎設施建設,也沒有幫助經濟發展,甚至還摧毀很多以色列人在加沙建立的企業。
前美國駐伊朗和委內瑞拉特使埃利奧特‧艾布拉姆斯(Elliott Abrams)告訴美國之音,儘管川普的想法可能很難實現,但這可能會打開人們對加沙問題的思路。他說,在某種程度上,川普在挑戰反對者:「如果你不喜歡我的想法,那就想出一個更好的主意。」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駐美國大使優素福‧奧泰巴(Yousef Al Otaiba)表示,川普提出的由美國重建加沙的計劃是「唯一可行的選擇」。他說,「我看不到有什麼替代方案,真的沒有,如果有人有更好的方案,我們很樂意討論、探索,但目前沒有其它方案浮出水面。」
外交關係委員會的中東研究高級研究員艾布拉姆斯認為,很多人說川普總統的做法是在進行「種族清洗」,這是一個巨大的謊言,因為川普沒有強迫任何人離開加沙,而是為他們提供一個在其它地方生活的機會。他說,回顧歷史,不管是兩次世界大戰、越南戰爭,還是近期的烏克蘭戰爭,平民總是能夠逃離的,「而唯一不被允許逃離戰爭的只有加沙平民。這很奇怪。」
艾布拉姆斯認為,川普應該並不是從國家安全的角度來看待加沙問題,也不會往加沙派遣大量軍隊。川普的想法應該是,只要能提供地方讓加沙人生活得更好,他們會自願離開加沙。
關於以哈戰爭,還有一個最新的進展:
哈馬斯交還以色列人質遺體 最小孩童只有9個月
2月20日,哈馬斯(Hamas)通過紅十字會(Red Cross)交出了四名以色列人質的遺體,其中包括兩個孩子,只有9個月大的克菲爾(Kfir Bibas)和他四歲的哥哥阿里爾(Ariel Bibas)。這是哈馬斯首次移交人質的屍體。
路透社稱,這兩個最年幼的人質就像一個象徵,代表了哈馬斯2023年10月7日對以色列發動恐怖襲擊造成的巨大創傷。
除了兩個孩子之外,移交的人質遺體還包括這兩個孩子的母親希利(Shiri Bibas),和84歲的利夫希茨(Oded Lifshitz)。
這四名受害者背後有哪些故事呢?
2023年10月7號,是不少以色列人難忘的心碎日子,這一天,哈馬斯正式開始大規模襲擊以色列。就在加沙邊境的一個社區上,弟弟克菲爾、哥哥阿里爾、母親希利和父親亞爾登被哈馬斯綁架。當時克菲爾只有9個月。
有視頻顯示,母親希利驚恐地抱著克菲爾,哥哥阿里爾不知所措,只能不停地吮吸著他的奶嘴。一家四口當時可能沒有想到,這就是他們自由生活的最後一天。
11月下旬,以哈臨時休戰,雙方達成協議,釋放所有的婦女和兒童。但不幸的是,他們母子三人卻沒有獲釋。
當時以色列國防軍表示,三人並不在哈馬斯手中,而是被其它激進組織關押。
之後,哈馬斯發布聲明,稱三人在以色列空襲中遇難,但以色列當局一直沒有證實這一說法。
直到目前,哈馬斯才交出遺體。
另一具遺體的名字是利夫希茨,他在被綁架時就已經83歲。當時,他與他的妻子一起被抓。兩週後,妻子被釋放,和丈夫天人永隔。
利夫希茨曾是一名記者,2019年1月,他還曾撰文批評總理內塔尼亞胡政策失誤,其中包括他拒絕巴以「兩國方案」,以及以色列曾用超過1000名巴勒斯坦囚犯交換一名被綁架士兵的協議。而這些被釋放的巴勒斯坦囚犯中,就包括哈馬斯強硬派領導辛瓦爾(Yahya Sinwar)。被放出來之後,辛瓦爾成為哈馬斯的加沙領導人,並策劃了2023年10月的襲擊。後來,辛瓦爾在加沙戰爭中被以色列軍隊擊斃。
10月7日的襲擊,讓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和以色列國防的安全性備受外界批評。這是以色列在歷史上,單日死亡人數最多的一天。
這四位遇難者,終於幾經輾轉,回到了故土。
週四當天,紅十字會派出的車輛載著四口黑色棺木,每個棺木上都貼有人質的照片。車子從加沙南部城市甘尤尼斯(Khan Yunis)出發,開往交接地點。
現場警衛森嚴,被很多身穿制服的哈馬斯武裝人員緊緊包圍。
在交還遺體前一天,紅十字會曾敦促哈馬斯,要確保在交接過程「保持遺體的尊嚴」。
很顯然,哈馬斯沒有做到。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沃爾克‧圖克(Volker Turk)嚴厲譴責了哈馬斯公開展示遺體的行為,他說「令人厭惡且十分殘忍」,並表示這一行為違反了國際法。他說,「根據國際法,遺體的交還行為,要確保對逝者及其家屬的尊重,必須遵循的規定包括,禁止殘忍、不人道及侮辱人格等。」
以色列軍方表示,紅十字會將人質遺體送到交接點,軍方掃瞄棺木,檢查其中是否有爆炸物。之後,他們會將遺體送往以色列。
很多以色列民眾冒雨肅立在道路兩側,向運送棺木的車隊致敬。一位女士說,「一顆破碎的心在這裡凝聚,天空也在與我們一同哭泣,我們祈禱能看到更美好的日子。」
在以色列前首都特拉維夫,很多以色列人聚集在以色列國防總部外泣不成聲,那裡被稱之為「人質廣場」。
以色列總統艾薩克‧赫爾佐格(Isaac Herzog)說,「種種痛苦與煎熬,已經無法用語言表達。我們的心,整個國家的心,都破碎了。」
四具遺體在20日下午抵達特拉維夫,有專家來確認死者的身分,並找出他們死亡的原因。
本週六,哈馬斯還計劃再釋放六名「生還人質」,以換取數百名巴勒斯坦囚犯,這些囚犯主要是戰爭期間,以色列在加沙拘捕的女性和未成年人。
預計未來幾天,以哈將展開新一輪談判,討論第二階段的協議內容,其中包括釋放更多人質(其中不到一半被認為還活著)以及讓以色列軍隊全面撤出加沙,結束戰爭。
以哈衝突也造成了大量人員死亡。據以色列統計,哈馬斯的襲擊共造成1200名以色列人死亡,251人被綁架。
加沙衛生當局統計,以色列的軍事行動導致約4.8萬名巴勒斯坦人死亡,並讓曾經繁華的加沙成為廢墟。
戰火紛飛的年代,是締造英雄的年代。但一將功成萬骨枯,最大的受難者是百姓。希望無論是以哈戰爭還是俄烏戰爭,都能早日結束,讓災區的百姓能安安穩穩睡個好覺。
《佳音時刻》製作組
責任編輯:李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