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ne
今天,讓我們回顧百年前北京發生的一場悲劇——三一八慘案。
它的殘酷,讓人想到另一個時代、另一場鎮壓——「八九六四」。
1926年的北京也是熱血青年高呼愛國口號走上街頭,但不同的是,在那場血腥之後,中國政府的反應卻是——「懺悔」。
當年,北洋政府的最高統治者段祺瑞,在47具亡靈牌位前,長跪不起,終身吃素謝罪。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中國共產黨在這場慘案中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李大釗因此遭到通緝。
戰亂年代的導火索
20世紀20年代的中國,軍閥割據,戰亂不斷。1925年,受到蘇聯支持的直系軍閥馮玉祥,與受日本人扶持的奉系軍閥張作霖再次開戰。戰敗後,馮玉祥宣布下野,然後去蘇聯考察。但他的軍隊仍然駐紮在華北。
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也稱北洋政府,或北京政府。
為了防禦張作霖的部隊,1926年2月,馮玉祥的軍隊在天津大沽口建造了炮台,並且用蘇聯提供的水雷封鎖了水道。
3月12日,兩艘日軍軍艦將進入大沽口炮擊馮玉祥的部隊,馮玉祥的部隊開炮還擊。
3月16日,英、美、法、意、荷、比、西、日八國,聯合援引《辛丑和約》的條款,向北洋政府外交部提出44小時限期「最後通牒」。
八國公使團要求拆除大沽口國防設施,否則將以武力解決。同時各國派軍艦雲集大沽口,武力威脅北洋政府。
同日,北洋政府外務部經緊急磋商後,於當日午夜答覆,稱「最後通牒」內容「超越《辛丑條約》之範圍」,所以「不能認為適當」。
李大釗的鼓動
八國公使團的最後通牒,激怒了北京的愛國學生。
3月18日,數千北京學生和市民聚集在天安門前召開「國民大會」,聲言反抗「八國通諜」。
示威的組織者自然少不了跟馮玉祥一樣受到蘇聯支持的中國共產黨,而領頭人正是中共創始人之一李大釗。
大會結束後,組織者號召人們去國務院示威,但是大部分人不願意去。李大釗就登台高呼:「大家不要害怕,他們不敢把我們怎麼樣!」
最終,有幾百人聽信了李大釗的鼓動,跟著他向鐵獅子胡同出發。他們不知道,等待他們的不是對話,而是槍聲。
流血衝突
這群學生和市民,手持標語和木棍,浩浩蕩蕩來到臨時政府門前。他們公推代表去向臨時政府的衛士長交涉,要求開門放隊伍進去,並請段祺瑞和國務總理賈德耀出來見面。
但是,當時段祺瑞並不在。在開會的總理賈德耀等人臨陣脫逃,從側門離開。
衛兵按照「閒雜人等不得擅入」的命令,擋住了人群。雙方僵持不下,有人開始推搡,衝進了臨時政府的大門,現場一片混亂。
突然,槍聲響了。一種說法是,馮玉祥部下、負責北京防務的鹿鍾麟下令開槍。另一種說法是,衛隊營長鳴槍示警未果,面對衝向大門的群眾,只好下令開槍自衛。
包括一名衛兵、兩名警察和若干學生等共47人死亡、一兩百人受傷。死者包括魯迅的小老婆許廣平在北師大的好友劉和珍。
李大釗以及陳喬年受傷。陳喬年是中共另外一個早期領導人陳獨秀的次子。
鐵獅子胡同的這場衝突,成了民國史上最慘烈的記憶之一。
段祺瑞的懺悔
「三一八慘案」的影響力非常大。
北洋政府臨時政府段祺瑞在知道政府衛隊打死請願的學生之後,頓足長嘆:「一世清名,毀於一旦!」
在臨時政府召開的「三一八慘案死難同胞大會」上,段祺瑞面對47個亡靈牌位當眾長跪不起,表示謝罪,並且誓言從此終生食素,以示懺悔。
十年後,他生病時,醫生曾建議他吃點肉食以增強體質,他的回答是:「人可死,葷絕不能開。」不久後,他帶著遺憾離世。
輿論的怒吼
慘案發生的第二天,內閣總理賈德耀宣布本屆內閣全體成員引咎辭職。
北京的報紙和雜誌鋪天蓋地譴責政府暴行。中共祕密黨員邵飄萍主持的《京報》在慘案發生後的12天內,連續發表了113篇有關「三一八慘案」的消息、評論、通電。《京報·副刊》也發表了有關文章103篇。
魯迅就此慘案連續寫了七篇檄文,其中包括現代中國人熟悉的《紀念劉和珍君》。其中一句話極具煽動性:「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灕的鮮血。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2010年之前,這篇文章被收錄在中國大陸許多地方的中學語文教材中。
萬人公祭 國會譴責
慘案發生後,北京各高校和大學校長、教授紛紛譴責政府。據說,歷史學家傅斯年見到對慘案負有直接責任的鹿鍾麟時,傅斯年第一句話就是:「從前我們是朋友,可是現在我們是仇敵。學生就像我的孩子,你殺害了他們,我還能沉默嗎?」
3月23日,北京各界齊聚北京大學大操場,舉行萬人公祭大會。北大代校長的蔣夢麟在會上的發言聲淚俱下,學生們泣不成聲。
連當時的「花瓶」國會,也不容忍政府對平民和學生的殺戮。國會召集非常會議,通過了屠殺首犯「應聽候國民處分」的決議。
隨後,段祺瑞處罰了凶手,又按照國會要求頒布了對死難者家屬的「撫恤令」。
對各個學校舉行的各種悼念活動,以及全市的「國民追悼大會」和各種報刊的廣泛而詳盡的報導,政府也沒有加以阻攔。
策劃者的企圖
對於「三一八慘案」的追查,揭開了很多人們此前不知道的黑幕。
北京檢察院的取證記錄顯示,示威學生用隨身攜帶的木棍襲擊臨時政府的衛兵,北洋政府繳去的木棍,一共有九十根,每根長約三四尺,上端有「紙旗的黏痕」。
示威學生攜帶木棍的事,中共自己也是承認的。李大釗的兒子李葆華說:「(遊行之前)我們特意做了準備,每人做遊行示威的小旗時,都挑選了較粗的棍子當『旗杆』,用以自衛」。
李葆華還提到,前一天,示威的學生已經跟臨時政府的衛兵發生了流血衝突,所以需要木棍「自衛」。也就是說,這一次示威的學生其實已經做好了跟衛兵再次發生肢體衝突的準備。
明知道會發生衝突,李大釗為什麼非要鼓動學生前往臨時政府示威?
李大釗當時是北京大學的教授兼任圖書館主任,他難道不知道要愛惜自己的學生嗎?
而且這些木棍不是普通的木棍,而是被削尖了的。
中共篡政後,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三一八運動資料》中有一個現場目擊證人還提到:「木棍約三尺長,一端削尖了,上貼書有口號的紙,做成旗幟的樣子。」
打算用削尖的木棍對付臨時政府的衛兵,策劃示威的人似乎唯恐事件不會鬧大。
學生硬闖臨時政府?
還有證人提到:「衛隊說:段祺瑞不在,群眾很憤慨,齊行上前、企圖湧進大門,便在此時,如狼似虎的衛士開槍了」。
另一個證人說:「後來據一個受傷的(學生)說,他看見有一部分(參加遊行示威)的人,有些是拿著木棍的,想要衝進臨時政府裡面去。」
示威者為什麼要衝進政府的大門?學生們不知道守衛政府的衛兵手裡有槍嗎?
更嚴重的是,當天遊行的隊伍,還在事前組織了「敢死隊」。李大釗的女兒李星華在一篇文章中轉述了其父李大釗的話:「走在隊伍最前面的,是右臂上戴著白箍黑字的敢死隊。」
一名清華大學的學生的證詞是:「我一進臨時政府大門,就拚命向前擠。忽然聽到群眾高喊:打進去!這時又聽見衛隊長叫:準備!只聽到槍聲、子彈聲、叫喊聲。」
當年一名臨時政府衛隊的軍械員的證言說:「當學生湧向臨時政府的時候,學生拿著帶鐵頭的木棒、毆打士兵的頭,罵士兵是衛隊狗、軍閥走狗,當時,士兵被迫後退,當學生快要衝進臨時政府時,衛隊指揮官王子江說:開槍吧。他本來的意思是:鳴槍示警。不料,士兵誤解了、紛紛朝學生平射。」
去臨時政府抗議,為什麼要組織「敢死隊」,為什麼要毆打拿著槍的士兵?
從削尖的木棍,到「敢死隊」,這些事實不禁讓人思考,臨時政府門前的示威,究竟是自發的愛國,還是有人刻意挑起衝突?這場悲劇的背後,到底是誰在操縱?
慘案發生後,段祺瑞政府發表的《通緝令》裡面提到,李大釗等五人「假借共產學說,嘯聚群眾,屢肇事端」,「以共產黨執行委員名義散步傳單」,還稱暴徒「闖襲國務院,潑灌火油,拋擲炸彈,手槍木棍叢擊軍警,各軍警因正當防衛,以致互有死傷。」
歷史的對比
「三一八慘案」發生63年以後,北京爆發了另一場大規模的學生運動。不同的是,當年組織示威的一方現在變成了執政者。他們可沒有當年的北洋政府那麼客氣。
這一次,中共派出軍隊、機槍和坦克,大批學生和市民喪命。政府不承認有任何過錯,不承認有學生和市民喪命,當然更沒有官員下跪懺悔或者引咎辭職。媒體和大學都被政府控制,一邊倒地譴責學生是「暴徒」。
「三一八慘案」的故事就講到這裡了。您覺得中共篡政後,中國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歡迎給我們留言。
——《百年真相》製作組
責任編輯:連書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