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0日訊】(記者程木蘭、斐珍採訪報導)美國電動車龍頭特斯拉(Tesla)近年在中國市場遭遇重創,不僅銷售下滑、市占縮水,還面臨中國本土企業強勢崛起的夾擊。業界人士指出,特斯拉的遭遇並非特例,而是中國外企陷入中共「養套殺」陷阱的又一實例。
特斯拉光環褪去 從座上賓到漸被取代
2019年,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在上海出席其首座海外超級工廠開工儀式,當時中共政府為他鋪上紅毯,媒體熱烈讚譽他「引燃中國電動車產業」。馬斯克也盛讚中國為「未來」的象徵,投資氣氛一時高漲。然而短短六年後,情勢急轉直下。
《華爾街日報》7月6日報導指出,特斯拉在中國的地位已大不如前。曾熱情擁戴特斯拉的中國消費者,現已轉向更便宜、功能更多樣的本土品牌,如比亞迪(BYD)與小米汽車等。
2025年初,比亞迪在短短兩個月內售出48萬輛電動車,較去年同期暴增逾75%;反觀特斯拉同期僅售出6萬餘輛,年減14%。
2021年特斯拉在中國電動車市場的市占率約為11%,到了2025年5月,已銳減至僅4%,而比亞迪市占則高達29%。
特斯拉掉入中共「養套殺」陷阱
美國財經時評員、彭博前專欄作家史密斯(Noah Smith)去年即撰文,揭露中共多年來針對外商採取「養套殺」模式,即先以龐大市場、優惠政策吸引外資進入,再通過技術轉移、合資、商業間諜等手段盜取技術,最終將外企排擠出市場。
特斯拉於2018年在中國上海設立獨資超級工廠,免費獲配土地、享稅務優惠,上海廠一度貢獻特斯拉全球產能的一半,並占其電池供應鏈近四成,堪稱其全球布局的關鍵一環。
然而在這段合作關係中,中國企業卻藉由特斯拉的技術轉移與模仿其產業模式而快速成長,特別是通過政策補貼與放任環境破壞的手段,使得中國電動車產業飛速壯大,最終反過來與特斯拉競爭,甚至取而代之。
資深政經評論家吳嘉隆接受採訪時指出:「馬斯克應該沒有意識到這種模式的存在。特斯拉技術外洩後,中國公司建立起屬於自己的供應鏈與品牌,逐步取代特斯拉在中國的市場地位,甚至走向世界與特斯拉競爭。」
他強調,中國內需市場因所得與就業下滑,消費者儲蓄意願上升,導致消費疲軟。面對產能過剩的壓力,中國電動車只能低價外銷至全球市場,形成惡性殺價競爭。即使特斯拉擴建墨西哥工廠,也難以跳脫全球市場與中國車廠的激烈搏殺。
台商與美企的前車之鑑
曾任台商桑拿房工廠經理的專業人士李孟居接受採訪時表示:「這不是新鮮事。我們早在蘇州、無錫經歷過,七位大陸員工學了技術後開了七家新廠,價格比母廠便宜三到五成,客戶自然全部轉單。」
李孟居更補充,2007年「北京新光天地」開幕不到半年,「三十幾位台籍幹部被北京華聯董事會(國有企業)以貪污罪名強制撤換,新光少東吳昕達一度被扣留協商,禁止返台。就是不知道用什麼手法把新光的股權給全吃掉,然後把他們趕走了。」
他還舉例,「大概在2005年左右,台灣的友訊(D-Link)在中國的交換機/路由器品牌很強,其中一家比較大的經銷商TP-Link,合作過程中偷偷模仿D-Link的交換機在市場上銷售,最後還高調自創自己的品牌,D-Link在大陸提告也沒用,最後當然不了了之,D-Link也只能摸著鼻子自認倒楣,從此也漸漸沒落了。」
《華日》也說,特斯拉的遭遇讓人聯想到美國企業摩托羅拉與蘋果的歷史重演。摩托羅拉早年協助中國建構電信系統,投入鉅資建廠並培育華為等中國企業,卻最終被政策壓制與本土競爭者擊潰,2011年徹底解體。
蘋果公司亦面臨類似命運。蘋果通過富士康等台灣代工廠打造全球最複雜的供應鏈,卻也養成了華為、小米、Oppo等中國品牌。如今中共政府擴大內需補貼範圍,明顯排除蘋果高端產品,轉向扶持本土手機品牌。
對中共體制與商業文化的誤判
李孟居直言,馬斯克進入中國,是看中廉價勞動力與廣大市場潛力。他未能警覺到2020年即有中國多家電動車品牌迅速冒起,反映技術外洩現象早已發生。
他指出:「馬斯克不明白,資本主義與計劃經濟的國家運作邏輯不同。他也低估了中共的意識型態與對『信譽』這類傳統價值的漠視。」
「台灣繼承中華傳統的五千年文化,大部分的商人還是很重視信用這些東西,認為信用是一輩子的資產。在中共體制下的中國人並不這麼想,他各式套養殺、偷搶拐騙的方式層出不窮。」
李強調:「這並非個別商人的問題,而是(中共)整體制度的策略性行為。」
李孟居自身曾於2019年在香港拍攝到武警照片而遭中共監禁,後以「間諜罪」被判刑一年十個月,至2023年才得以離境。他強烈呼籲台商撤離中國:「馬斯克在上海都被這樣對待,更何況是你我?」
從摩托羅拉到蘋果,再到特斯拉,中國對外資企業的「養套殺模式」一再重演。企業先是被迎入市場,分享技術與供應鏈,隨後便被取而代之,甚至被逐出市場。
《華日》評論指出,「中國的徒弟已變成師傅,而原來的師傅正被請出大門。」
李孟居說,中共的養套殺已經是一個它發展經濟的策略,而且在中國大陸,尤其2019年之後,針對台灣去年還立法,就是《懲治「台獨」22條》,也就是台灣人到中國經商的人身安全風險比以前更高。習近平時期,大陸的經商環境更惡化了。
責任編輯:孫芸#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What's Hot
圖為特斯拉上海工廠。(Xiaolu Chu/Getty Images)
Previous Article日外相和王毅會面 就五大議題施壓
Next Article 受中國市場拖累 優衣庫母公司利潤不及預期
Related Posts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