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髮可能是所有人到了一定年齡都繞不過去的問題。這個系列的文章旨在幫助你更好地評估自己掉髮的原因,並對可能的解決方案有一定的了解。
你的頭髮根部,就像一個繁盛的小世界。
毛囊包裹著髮根,有條不紊地運輸養分、製造原材料,讓頭髮濃密生長。當這個小世界的運轉出現問題,就會出現掉髮。
美國有80%的男性和一半女性有掉髮問題。從每天的飲食到體內荷爾蒙的劇烈變化,都可能引起掉髮。想逆轉掉髮,必須找到真正的原因。
有關頭髮
頭髮的所有生命活動都集中在頭髮根部的毛囊中。
毛囊內的細胞是人體內代謝活動最旺盛和分裂最快的細胞之一。頭髮的根部呈球形,底部是毛乳頭,毛乳頭有豐富的毛細血管,給頭髮的生長提供血液和養分。
新的毛髮細胞在毛囊中不斷產生,變成頭髮,逐漸推出皮膚——這使頭髮以每月1公分左右的速度生長。人頭皮上的毛囊數量是恆定的,有10萬個。每個毛囊中的頭髮可能有多根。
頭髮的生長有週期
頭髮很像植物,它的生長是季節般循環的。最初是漫長的生長期,持續2~7年。隨後,髮根和提供養份的毛乳頭斷開連結,轉入休止期。再過三、四個月,頭髮會掉落,新的頭髮再長出來,週而復始。
和植物不同的是,頭髮不會在同一個季節一起掉落。處於不同時期的頭髮的比例是穩定的:生長期的頭髮占80%~89%,退行期的占1%~5%,休止期的占10%~20%。
因為總是有頭髮不斷進入休止期然後脫落,所以人會不斷地掉髮。一個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可能會自然地失去大約70~100根頭髮。
「沒有人會因為頭髮的自然脫落而禿頭。」 國際毛髮修復外科學會委員、毛髮移植外科醫生、整形外科醫學碩士拉傑什·拉吉普特(Rajesh Rajput)在接受《時報》採訪時說,但是,「當自然的頭髮週期中斷時,人體無法用新頭髮替代掉落的頭髮,人會禿頭。」
有些掉髮可逆轉 有些不然
有些掉髮是可逆的,這類掉髮主要由於頭髮的自然週期改變了,但是作為其生命活動中心的毛囊還存在,還可以繼續長出頭髮。還有些掉髮是永久的,這類情況下,毛囊已經嚴重受損,變成了纖維化疤痕,沒辦法再長出頭髮。這兩類掉髮被稱為非疤痕性脫髮和疤痕性脫髮。
2019年發表的全球多個專業毛髮診所聯合進行的統計顯示,在前來就診的脫髮患者中,非疤痕性脫髮大約占70%,疤痕性脫髮脫髮大約占30%。
無論是哪種掉髮,在一定程度上,都有辦法減緩甚至改善——雖然一招鮮是不存在的。這些方法在這個系列的文章中我們會一一提到。
在此之前,第一步是找出掉髮的原因。
掉髮的主要原因
掉髮的原因非常多,以下是比較普遍存在的。
1. 毛囊對雄激素過於敏感——遺傳因素主導
毛髮的生長受雄激素的影響,男性和女性都有雄激素。青春期之前,腋窩區域僅生長細小的毛髮,而當雄性激素的產生開始增加時,腋下才會出現較粗、較黑的毛髮。
但對一些人來說,雄性激素會對頭皮特定區域的毛囊產生抑制作用。他們的毛囊對雄性激素,特別是二氫睾酮過度敏感。
二氫睾酮是對毛囊刺激性最強的荷爾蒙。對於敏感的人,正常水平的雄性激素便足以導致脫髮。這些人的毛囊中——特別是前額部位和頭頂部位的毛囊——有更多的雄性激素受體,二氫睾酮能長時間和這些受體結合,使受體不斷地向細胞發出信號。這些信號強烈地刺激毛囊細胞,使毛囊不斷縮小和退化,毛髮的生長期也越來越短。相應地,從毛囊中長出的頭髮越來越細小,甚至無法長出頭皮表面,最終留下沒有頭髮的毛囊孔。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雄性禿,也就是雄激素敏感型脫髮。雄性禿屬於非疤痕性脫髮,但如果不著手改善,時間長了,不斷退化的毛囊最終可能會永遠消失。
男性和女性都存在雄性禿問題。美國約 5000 萬名男性和 3000 萬名女性患有雄性禿。
對二氫睪酮敏感引起的脫髮是否是所有病例中占比最大的?西班牙馬德里拉蒙·卡哈爾大學醫院皮膚科醫師、毛髮疾病研究員大衛·薩塞達-科拉羅(David Saceda-Corralo)回答:「是的,對於男性來說是這樣。在女性中,情況更為複雜,但雄性禿在男女中都是最常見的。」根據他的臨床經驗,雄性禿患者中,70%是男性,30%是女性。
不過,男性和女性雄性禿的掉髮過程不同。男性一般從額頭開始,頭髮慢慢變少,鬢角和髮際線不斷上移,有些人頭部上方也開始變禿,嚴重者最後只剩下兩側和後枕部有頭髮。女性則髮際線一般會保留,但是頭頂中線的頭髮會變稀疏,向兩邊瀰漫,使前額至頭頂的頭皮逐漸露出,形狀像聖誕樹。
「隨著年齡的增長,雄性禿影響 100% 的男性和女性。」墨爾本大學醫學系教授研究員、辛克萊皮膚診所主任羅德尼·辛克萊醫生(Rodney Sinclair)在接受《時報》採訪時表示。
他進一步解釋,隨著老化,每個人都會因為雄激素而掉髮,唯一的區別是開始的年齡和發生的速度,「世界上沒有一個50歲的男人頭髮像15歲的人一樣。」
辛克萊介紹,雄性禿是一種複雜的遺傳性疾病,「大約80%是遺傳因素,不到20%是環境因素。」
他分享了一個在研究中親身接觸的印象深刻的典型案例。有一個男子,在麥肯錫公司的財務諮詢領域從事極有挑戰性的工作,每天工作15小時甚至18小時,然後他開始掉頭髮。他認為這只是壓力造成的。當他回到澳洲時,他看到了他的雙胞胎兄弟,而後者的禿頭狀態看起來和自己的一模一樣!要知道在過去九個月裡,他的兄弟一直在拜倫灣衝浪,過著快樂逍遙的生活。
2. 精神壓力
雖然雙胞胎案例中快樂逍遙的兄弟同樣有脫髮問題,但是拋開基因,壓力確實會引起掉髮。
毛囊很明確地知道你在承受壓力:壓力荷爾蒙的受體存在於毛囊中。而且毛囊也可以產生壓力荷爾蒙。
有趣的是,距頭皮3公分的頭髮中皮質醇的濃度,能代表過去3個月承受壓力的情況。
壓力荷爾蒙會和毛囊中的受體結合並發出信號,阻礙毛髮的正常生長,加速毛髮的掉落。此外,壓力荷爾蒙也影響毛囊的生長信號,使毛囊無法再次進入新的生長周期。《自然》雜誌2021年發表的一項動物研究發現,壓力荷爾蒙使毛囊幹細胞進入延長的休眠期。
壓力皮質醇還會促進皮膚中特定蛋白質的分解,這些蛋白質的存在對毛囊的正常功能和循環機制起著重要作用。心理壓力還會使我們的身體分泌神經肽,刺激神經和免疫系統。過分激活的免疫系統會攻擊自身的毛囊,導致人患上斑禿這種自體免疫性疾病。此外,這些神經肽還被證實會促進和誘導毛囊細胞的凋亡,從而加劇斑禿的發展。
3. 睡眠障礙
除了要承受來自生活和工作的多種壓力,現代人普遍存在的睡不好覺和經常熬夜問題也會導致頭髮的稀疏和脫落。
系統性研究顯示,睡眠障礙和斑禿之間存在顯著的雙向因果關係。一項包括了25,800名睡眠障礙患者和12,900名睡眠正常者的對照分析發現,睡眠障礙患者發生斑禿的風險上升了65%,特別是在青年人和中年人中尤為明顯。在一項台灣進行的對照研究中,這個數字更高,達到4.7倍。
另一個研究顯示,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睡眠時打鼾,呼吸不暢)可能是有脫髮家族史的男性發生雄性禿的危險因素。同時具有這兩個因素的男性發生雄性禿的機率,比沒有的男性高七倍。
還有研究顯示,總睡眠時間少於6小時以及睡眠質量不好,與雄性禿的發生存在顯著相關性。
4. 身體承受巨大變化
調查發現,超過90%的女性在生完孩子3~4個月後出現頭髮瀰漫性大量掉落的情況。不僅在枕頭上有大量頭髮,在洗頭時,頭髮甚至成把地掉落,整體髮量明顯下降。這給許多初為人母的媽媽帶來巨大的焦慮。
這與懷孕引起的荷爾蒙變化有關。具體來說,懷孕期間某些荷爾蒙水平升高導致毛囊處於生長期的時間比正常情況長。而生產後,這些荷爾蒙的水平產生巨大的變動,毛囊從生長期集體進入退化期,使得其包裹的頭髮在三四個月後開始脫落。產後掉髮屬於一種比較普遍的休止期脫髮,一般在幾個月時間內,掉落的頭髮還會再長出來,頭髮會逐步恢復濃密。
不只是生孩子,內分泌變化、生病、手術、一些藥物、新冠病毒感染,都會使身體因為承受變化和壓力而發生休止期脫髮。這些壓力的根源被移除後,頭髮一般會長回來。
「頭髮在身體中的優先順序最低。」拉吉普特解釋,疾病、壓力、疲憊,出現任何不平衡或健康狀況不佳時,身體都會犧牲頭髮的生長,將能量用於維持生存所必需的地方。這就是為什麼每當身體經歷危機後,人就會掉髮。
5. 日常生活原因
●食物營養下降
之前提到,毛囊代謝極為旺盛,旺盛的代謝活動需要充足的養分供應。毛囊中有豐富的毛細血管,營養物質通過血液循環到達這裡,作為製造頭髮的材料。
「頭髮生長需要大量的營養素:抗氧化劑、鐵、鈣、Omega-3、氨基酸、維生素B族、生物素、鋅、硒、鎂、銅。所有這些都參與頭髮的新陳代謝。」拉吉普特介紹。
如今人們最不缺的就是食物,而食品的種類也是讓人眼花繚亂。但這種繁榮的背後,卻是關鍵營養素缺乏的問題。
從過去大約一個世紀開始至今,美國和英國蔬菜、水果中的某些礦質的中位數明顯下降了5%~40%或更多,而且維生素和蛋白質的變化也有相似趨勢。一份對於1950年~1999年美國農業部作物食物成分數據變化的研究指出,蛋白質、鈣、磷、鐵、核黃素和維生素C明顯下降。
自1940年代以來,科學家普遍注意到,通過現代農業方式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往往會降低其中礦物質的濃度,這也被稱為「稀釋效應」。對於水果、蔬菜和穀物,通常其乾重的80%~ 90%是碳水化合物。現代農業實踐中努力用各種方法提高產量和口味,並推廣高產量品種,但這些做法主要提高了的是碳水化合物的量,而沒有注重礦物質等其它營養素和植物化學物質的情況。
此外,2024年發表的綜合研究還指出,環境變化、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化學品的過量使用、無土栽培技術、為了減少運輸中的損失而提前採收、通過各類保存技術延長存儲、耕地養分濃度的下降等,都加劇了食品中營養物質減少的情。
●不良飲食習慣
吃較多超加工食品、油炸食物、暴飲暴食等,會導致掉髮。
超加工食品不僅是缺乏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等營養的空卡路里,含有的過量糖分和不健康脂肪還會通過擾亂荷爾蒙平衡影響頭髮的生長。而特定加工過程和包裝材料,使有些超加工食品直接含有大量乾擾內分泌的化學物質。添加劑如硝酸鹽和磷酸鹽等,會導致發炎和氧化應激,傷害毛囊。
吃太多富含單醣的升糖指數高的食物,比如精米白面和含糖飲料,也會導致掉髮。這類食物使血糖飆升、胰島素大量分泌,而高水平的胰島素會增加雄性激素的合成,從而進一步提高了二氫睾酮的濃度,刺激毛囊退化。高胰島素也會影響頭皮的血管循環,導致毛囊缺氧。
富含不健康脂肪的食物,例如油炸食品,會導致頭皮油脂分泌失衡。過量的油脂會阻塞毛囊,導致掉髮。此外,有害脂肪的攝入會幹擾人體對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吸收,使人因為缺少這些對於頭髮生長關鍵的營養而脫落。動物實驗顯示,轉換成高脂肪飲食會使毛髮健康的老鼠瀰漫性脫毛,從小餵食高脂飲食的老鼠毛髮稀疏再生困難。
拉吉普特表示,垃圾食品導致身體產生更多的毒素、自由基和活性氧,「毛囊細胞由於毒素的累積而變得如此虛弱,以至於正常水平的荷爾蒙也會對其造成影響。」
對超過1000名參與者的對照分析顯示,與頭髮正常者相比,患有雄性禿的人攝取更多的油炸食品、糖和冰淇淋,而攝取較少的蔬菜。研究還提到,較高含糖飲料的消費與雄性禿顯著相關。
●過度清潔頭髮或者不洗頭
有些人將頻繁洗髮當作一種衛生習慣,但他們忽視了毛囊是否有足夠的皮脂產生。如果皮脂分泌量不高,又每天用較高清潔力的洗髮水洗頭,對頭髮的傷害大於好處。
一些洗髮水使用的表面活性劑,例如硫酸鹽,會損傷頭髮,使其毛躁、脆弱,並導致頭皮乾燥。
有的人因為在洗髮後看到頭髮掉落,而不敢常洗頭,這樣做也可能弊大於利。
頭髮和頭皮上會有多種污垢堆積,比如排泄的皮脂、剝落的皮膚、某些頭髮護理產品(比如髮油)的殘留、灰塵、花粉等,甚至菸草的菸霧。而且頭皮上也有微生物。如果不及時清潔,微生物和污垢不斷積累,會影響頭皮和毛囊的健康。未得到及時清潔的油脂會氧化和堵塞毛囊,導致搔癢和頭皮敏感,使脫髮增加。據觀察,一般洗髮後 72小時內搔癢嚴重程度顯著增加,同時皮脂累積增加。
●髮型不當或帽子過緊
很多人常年梳高髮髻、高馬尾、玉米辮髮型,或者將辮子編得過緊,還有人喜歡接髮。這些髮型會對頭皮造成張力,毛囊受到拉扯,長時間下去會引起發炎和受傷,導致掉髮。這類脫髮被稱為牽引性掉髮。承受最大壓力的區域受影響最嚴重,通常是頭皮邊緣。
牽引性脫髮通常是暫時的,通過早期發現和治療,症狀通常會在幾個月內好轉。如果未能及時糾正,這類問題會發展為疤痕性脫髮,無法逆轉。
值得注意的是,與白種人相比,非洲人將毛囊附著在真皮上的彈性纖維較少,而且很多人喜歡編髮造型,因此牽引性脫髮在非洲女性中更常見。其解決方法是更換髮型或者每隔一定時間給頭髮「鬆綁 」。
除了髮型的問題,長期戴太緊的帽子或者頭飾,也會導致牽引性脱发。此外,太緊或太熱的帽子或者帽子很久不洗,可能會減少流向毛囊的血液,還會讓汗水和皮脂積聚,影響頭皮健康。
除了這些原因之外,空氣污染、一些疾病同樣會引起掉髮。
毛囊細胞由於旺盛的代謝和對血液供應的依賴而比較脆弱敏感。流經毛囊的血液不僅帶來了養分,也向其不斷輸送人體吸入和攝入的污染物。它們都會導致毛囊發炎受損。
此外,毒素和污染物,比如永生化合物和空氣中的顆粒物等,可以直接通過毛囊頂端的開口進入,毛囊也接觸透過皮膚滲入的毒素。這些都會使毛囊發炎。
細胞實驗數據表明,空氣污染中的顆粒物會增加活性氧和發炎細胞因子的產生,導致毛囊角質形成細胞凋亡,損害毛髮生長。動物實驗顯示,微塑膠會加劇皮膚細胞的緊密連接損傷,以及跟細胞凋亡相關的脫髮毛囊的損傷。
某些內分泌失調疾病比如甲狀腺激素水平异常、多囊卵巢綜合徵患者,以及一些自體免疫性疾病患者,也會發生掉髮。某些藥物的使用同樣會導致脫髮,這些藥物包括抗高血壓藥、抗心律不整藥、他汀類藥物、抗代謝藥、神經營養藥物、抗驚厥藥、抗凝血藥、抗愛滋病毒藥物等。
及早診療
「脫髮的類型超過上百種。有些脫髮具有相同的特徵或症狀。」科拉羅表示。
普通人很難通過觀察來自行判斷掉髮的原因,所以需要找專家進行診斷。除了生化检查,醫生往往還需要進行一些特定的測試,例如毛髮鏡檢查(用相機在頭皮上拍攝高解析度影像)等,才能準確判斷患者的掉髮類型。
科拉羅說,人們可能同時患有不同類型的掉髮,比如女性同時患有雄激素敏感型脫髮和休止期脫髮。
辛克萊鼓勵受掉髮困擾的人儘早進行診斷和治療,「阻止掉发的进一步发展比让头发长回来更容易。」
头发生长是有周期的,有些方法至少需要坚持几个月以上才能開始看到效果,而且要长期坚持,才能保持效果。
接下來,讓我們了解所有主流的和輔助的有效的脫髮治療方法,認識其利弊,從而使你在著手解決脫髮這件事上做出正確的選擇。(未完待續)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責任編輯:林采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