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OUP)近日发布声明,将停止出版中国司法部主办的《法医科学研究》(FSR)期刊。《卫报》称,期刊研究长期利用维吾尔等少数民族DNA样本,由公安单位执行,外界质疑受试者未「自由知情同意」,学术研究沦为国家监控工具。牛津大学出版社虽未明言终止合作原因,但反映出学界对中国基因研究涉及人权问题的疑虑与批评日益升高。
疑未经同意采集少数民族DNA
2016年创刊的《法医科学研究》由中国司法部下属的中国法医科学院主办,自称是「中国唯一专注法医医学的英文季刊」;2023年起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发行。然而,期刊多篇论文因采用维吾尔族与其他受严密监控民族的 DNA 样本而受到批评,外界认为这可能助长中国官方对少数民族的监控。
例如,一篇 2020 年发表的研究,分析了新疆乌鲁木齐 264 名维吾尔人的血液样本,声称样本匿名且获得同意。然而,该研究由新疆警察学院资助,且第一作者隶属国安系统,令人质疑受试者是否真能自由拒绝。2024 年,牛津大学出版社针对这篇论文发布「关切声明」,声称质疑已提交至相关机构调查;但未撤回论文。
《卫报》称,法医科学研究通常由警方主导,但在缺乏制衡的中国,外界担忧研究不符伦理标准。自 2023 年起,牛津大学出版社已经因伦理问题,撤回两篇由中国公安系统研究人员撰写、涉及中国人 DNA 样本的论文。
近年来,学界对中国基因研究的检视日益严格。2023年,美国学术出版公司威利(Wiley)出版的遗传学期刊《分子遗传学与基因组医学》(MGGM)也因人权疑虑撤回18篇中国论文。《卫报》称,这创下史上因人权争议撤稿最多的纪录。
身处「终极警察国度」的维吾尔人
《卫报》指出,维吾尔人长期被中国政府严密监控,2016至2018年间约100万人被关押在所谓的「职业培训中心」进行「再教育」。相关报导和书籍曾指出,当局以「健康检查」为名,搜集数百万维吾尔人的DNA样本;维吾尔人与人权团体称,这些「检查」实际上是强制性的,用来加强监控。
从事基因科学研究、关注学术伦理议题的比利时鲁汶大学(University of Leuven)教授莫罗(Yves Moreau)2023年率先揭露牛津大学出版社与《法医科学研究》的合作问题。莫罗曾致函牛津大学校长,指出研究受试者的知情同意,应以「自由的知情同意」为标准;但在新疆,这不太可能。
莫罗强调,法医遗传学本应帮助破案,但在中国却沦为大规模监控工具,也难以落实国际研究伦理和人权标准。他称赞牛津大学出版社结束合作的决定,但也批评公开声明轻描淡写,未正视核心问题。
争议未平息
根据出版协议,牛津大学出版社不仅可在《法医科学研究》中刊登付费广告,也可收取与期刊有关的所有收入。《法医科学研究》2016 年创刊时,就曾说明期刊由中国司法部下属单位赞助,但共同主编努诺维埃拉(Duarte Nuno Vieira)曾否认资金干涉编辑政策。
对于此事,中国司法部与法医科学院均未回应。努诺维埃拉也未回应置评请求。15 日,《法医科学研究》编辑群发文称,期刊正处于「一个转型的时刻,坚定地植根于过去的成功,并自信地迈向更光明的未来」。未来将由「科爱」(KeAi)接手,是中国合作方与荷兰爱思唯尔(Elsevier)的合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