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與阿拉伯國家雙邊旅遊越來越蓬勃,中阿如何促進文旅融合,激發消費活力也為重點課題。有業者認為,當前海南自貿港正加速建設國際旅遊消費中心,海南有潛力成為中阿文旅合作新平台。
「中國—阿拉伯國家合作論壇第十一屆企業家大會暨第九屆投資研討會」近日在海口舉行。
中新網報導,沙烏地阿拉伯投資部旅遊和娛樂部門助理顧問蘇爾坦表示,沙烏地正透過簡化投資流程、設立專項基金等政策吸引外資,計畫到2030年實現年接待遊客1.5億人次的目標,歡迎中國企業帶來新技術與開放理念,助力當地旅遊業發展。
金融支持是文旅產業發展的關鍵一環。摩洛哥非洲銀行上海分行總經理安明‧拉赫曼西分享該行透過融資、技術支援和跨國經驗分享助力中國和阿拉伯國家、非洲旅遊合作的經驗。他特別提到,中國企業在旅遊基礎設施領域展現出的技術優勢,為摩洛哥旅遊業轉型升級提供了重要參考。
報導稱,當前,海南自貿港加速建設國際旅遊消費中心。海南旅遊發展研究院院長陳耀認為,海南可憑藉其區位和政策優勢,成為國際遊客進入中國市場的中轉基地,同時吸引阿拉伯國家遊客將其作為旅遊目的地。
在海南自貿區全球貿易之窗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萬明看來,海南應挖掘本土文化與產業特色,如疍家文化、航太科技等,打造「可觸摸、可帶走」的文旅IP。他建議與阿拉伯國家共建文化體驗中心,並利用自貿港政策優勢,發展中阿跨國旅遊年卡、虛擬文旅大使等創新產品,推動文旅產業從「流量」向「留量」轉化。
阿中合作發展協會會長凱西姆‧特法利表示,中國與阿拉伯國家間旅遊往來人數近年來持續攀升,旅遊業已成為雙方人文交往的重要紐帶。他呼籲,完善針對阿拉伯遊客的服務體系,解決飲食、娛樂等文化差異問題,以延長遊客停留時間,提升消費體驗。
如何在文旅融合中把握商機?安可諮詢北京辦公室董事總經理付曉雨稱,中阿旅遊資源互補性強,中國成熟的數位技術、線上支付與阿拉伯國家的歷史遺跡、新興旅遊項目結合潛力巨大。她建議中國企業深入研究目標市場,尊重當地文化,避免急功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