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0日訊】(記者林燕綜合報導)4月的中國貿易數據凸顯,中國商品進入歐美市場更加艱難,以及中國經濟疲軟的現狀。此外,貿易數據也顯示,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是汽車和電子產品等產品出口,但這些產品出口正面臨歐美的抵制,也從側面說明了中共黨魁迫切訪歐的原因。
截至4月份的2024年前四個月,中國對歐盟和美國的出口同比都下降了,雖然中國整體出口增長了1.5%。
富裕的歐美市場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要塞和最重要市場。中共海關總署週四(5月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4月的出口增長是對亞洲和發展中國家的貿易帶動的。
4月貿易數據揭示了哪些問題
4月貿易數據揭示了,歐美市場越來越難進,歐美對中國商品的進口增長處於緩慢或停滯狀態。此外,中國出口越發依賴汽車行業,汽車已經成為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出口商品。
中共當局數據顯示,1—4月期間,對東盟10國,包括新加坡、泰國和印度尼西亞等的出口增長了6.3%,達到超過1,850億美元。
東盟與中國之間的進出口貿易總額達3,070億美元,高於同期與歐盟或美國的貿易總額。
此外,中國對越南和巴西的出口都增長了20%以上,中國與拉丁美洲之間的總體貿易額同比增長8%,達到1,610億美元。
與此同時,中國對歐盟的出口下降了4.8%,對美國的出口下降了1%。中國從歐盟的進口下降了5.3%。
數據顯示,4月份的出口仍然是增量不增價。中國出口仍然依賴低價取得進展,當然這與人民幣進一步疲軟也有關係。
具體從產業上看,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是汽車和電子產品等產品出口。2024年前四個月,中國汽車出口量較2023年同期增長21%。
從進口上看,受高科技半導體進口的推動,4月份中國進口額較去年同期健康增長8.4%。但食品、煤炭和化妝品的進口同比下降,表明中國整體經濟存在一些疲軟跡象。
受房地產價格下跌、青年人失業率高企和通貨緊縮困擾,中國經濟整體低迷,外界擔心北京急於尋求通過出口,尤其是「新三樣」的出口來擺脫經濟蹣跚。
中國「新三樣」出口受挫
「新三樣」戰略已經引起了國際警惕,各國政府擔心大量降價的中國進口產品給本國就業和工業帶來風險。中國出口的激增讓人回想起2000年代初期,當時廉價的中國進口商品摧毀了美國和其它國家的一些行業。
更高的貿易壁壘將使中國維持對歐美的市場份額變得更加困難。歐盟領導人正在考慮根據新的反補貼法對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和風力渦輪機徵收高額關稅,這可能會關閉汽車製造商比亞迪等中國公司的利潤豐厚的市場。
此外,因為北京與莫斯科的親密關係,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這場戰爭直接對歐盟造成威脅的情況下,中共與美國領導的西方之間的緊張關係也越發緊張。
黨魁訪歐 繼續否認中國產能過剩問題
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在巴黎與法國總統馬克龍和中共黨魁會晤。她在會後告訴媒體,她有向習近平施壓,要求北京抑制國內補貼和製造業產能過剩問題,並敦促給予歐洲企業更多進入中國市場的渠道。
歐盟提出的對於中國商品大肆湧入歐洲市場的種種關切,習近平不承認。據中共外交部稱,習近平對馬克龍和馮德萊恩表示,不存在所謂「中國產能過剩問題」。
密歇根大學的中國問題專家高敏(Mary Gallagher)在其最新研究中說,從大躍進到中國房地產繁榮,產能過剩是中共更廣泛的治理方式的一部分,它的治理模式傾向於「產能過剩」和超額完成目標。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蘭小歡和資產配置諮詢公司龍洲經訊(Gavekal Research)的謝豔梅也在一份報告中表示,產能過剩是中共產業戰略的一個精心設計的組成部分,旨在增加投資和刺激競爭。
北京力推「新三樣」出口,是認為在這些領域,可以以低價和補貼打敗西方競爭對手,提高海外市場的份額。當然,黨魁的否認也毫不意外。過去他在外訪時做出過很多承諾和表態,但基本上都不兌現。
專家:因中國經濟疲軟 歐美對中共更有制約力
歐盟已經利用一項新的反補貼法對從中國電動汽車展開調查。4月,歐盟還曾對中國安檢設備公司同方威視(Nuctech)的辦公室進行突擊檢查。
此外,對中共間諜、網絡間諜和其它形式的干預活動的擔憂也日益加劇。4月,英國和德國當局逮捕了涉嫌幾名為北京從事間諜活動的人員。
研究公司榮鼎集團的中國業務高級顧問諾亞‧巴爾金(Noah Barkin)告訴《華爾街日報》:「我認為歐洲對中國有一定的影響力。中國經濟目前疲軟。」
「中國需要獲得歐洲的投資和歐洲的技術,但只有歐洲團結一致並發出同樣的信息,對中國的影響力才會起作用。」他強調說。
曾成功預測2008年金融危機的經濟學家加里‧希林(Gary Shilling)撰文說,在全球貿易戰的情況下,美國是買方,中國是賣方,所以美國會永遠占上風。
「如果我們不買它們,中國上哪兒能把它們賣掉?他們沒有其它地方可以出售。」他說。
責任編輯:林妍#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What's Hot

Illustration picture shows ICO Terminals, International Car Operators at the Zeebrugge Port, Monday 21 December 2020. Lots of things are changing for import and export with the upcoming Brexit on 31 December 2020, that is likely to start without a trade deal between the UK and the 27 countries of the European Union. BELGA PHOTO KURT DESPLENTER (Photo by KURT DESPLENTER/BELGA MAG/AFP via Getty Images)
業內人士表示,一些中國電動車已在歐洲港口停放長達18個月。圖為2020年12月21日,比利時澤布魯日港的汽車碼頭。 (Kurt Desplenter/BELGA MAG/AFP via Getty Images)
Previous Article【新聞看點】三中全會祕中祕 習鐵心做一事?
Next Article 港法院禁《願榮光歸香港》 美國務院譴責
Related Posts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