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1日訊】(記者林一山香港報導)5月7日,美國智庫組織「戰略及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CSIS)發表最新研究報告,批評中共嚴重侵蝕香港的自治權,並要求美國政府重新評估對港政策。9日,美國駐香港及澳門總領事梅儒瑞(Gregory May)於CSIS的研討會上促請香港政府撤銷對海外民運人士的懸賞通緝令,並釋放黎智英、民主派初選案被告等在囚人士。他又強調,無論未來發生什麼事,美國都會全力參與香港事務。
CSIS報告指出,即使香港仍擁有部分自主權,例如香港的生活方式與中國大陸其它司法管轄區的生活有性質上的不同;但整體趨勢顯然是在幾乎所有領域的自治權進一步受到侵蝕,例如法律和政治體系、公民社會、公司和投資者的環境。
報告建議美國政府制裁中國大陸和香港的官員;逐步取消給予香港的、與中國的不同待遇與政策豁免,並將香港視為中國的一個城市;鞏固美國和香港實際互動,儘可能長時間延長香港在中共治下的獨特性及其剩餘的自治權。
美國東岸時間5月9日上午8時,CSIS舉行了一場題為「2020年以來香港自治權的侵蝕:對美國的影響」(The Erosion of Hong Kong’s Autonomy since 2020: Implications for the United States)的網上研討會,討論報告內容和香港的最新情況。
美國駐香港及澳門總領事梅儒瑞是首位發言的講者,他上次參加CSIS研討會是2023年1月,當時剛來香港不夠半年,今次則分享他在香港多待了一年半後的觀察。
境外執行《國安法》對美港關係衝擊最大
梅儒瑞認為美國與香港的關係由三個部分組成,分別是人與人之間的良好關係、美國與香港的生產性商業和貿易合作,以及美國政府與香港政府的政治關係。他指出第三部分最具挑戰性,因為中美雙方在人權議題和中共是否違反對港承諾兩個領域上,有嚴重的意見分歧。
梅儒瑞提到,G7外交部長都有談論香港的變化,知道有數以百計香港人被監禁,部分人僅僅因為和平表達政治觀點,就可能面臨非常嚴厲的刑罰;美國會密切關注民主派初選案本月底的判決。他亦批評香港警方透過通緝海外民主派人士,試圖跨境鎮壓和限制香港人在境外的言論自由,恐嚇美國公民和居民,傷害了香港和美國之間的關係。
「在我任職期間,沒有什麼比香港警方試圖在香港境外執行《國家安全法》對美港關係造成更大損害的了。」梅儒瑞說,「這種透過懸賞和恐嚇美國公民和美國居民的跨國鎮壓是不可接受的。」
梅儒瑞促請香港政府尊重《中英聯合聲明》和《基本法》的精神和字眼,撤銷對海外民運人士的懸賞通緝令,釋放黎智英、民主派初選案被告,以及其他因為和平表達政見而被還柙的人。他又提到,美國駐港領事館去年慶祝駐港180周年紀念,美國決心再留下來兩個世紀、甚至更久,「無論未來發生什麼事,美國都會全力參與香港事務。」
軟對抗vs軟鎮壓 香港人的堅韌令人印象深刻
「香港官員經常抱怨香港人的『軟對抗』——即尋求安靜的方式來表達對政府的不滿。而當局則使用法律以外的施壓來限制香港人曾經享有的自由,我會稱之為『軟鎮壓』。」他舉例說,合法註冊的團體在籌款活動中被場地方以各種藉口臨時取消租賃,政治漫畫家突然被無理通知停止無法出版作品等。
「香港人民的堅韌精神讓我深受感動,這應該會為我們所有人帶來希望。 即使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許多香港人也盡其所能地努力恢復和保護許多東西,這些東西讓香港成為一個特別的地方。」他認為開放和包容的基因是香港人最大的財富。
梅儒瑞認為,維護美國人與香港人之間的友誼是他的首要任務,他花了很多時間推廣美國的教育,也鼓勵美國學生來香港讀書。目前,大約有6000名香港學生在美國大學讀書,香港是首25大國際學生來源地之一,他對這個數字感到非常驕傲。而香港也是美國人理解中國文化歷史的好地方。
在港美企擔心含糊其辭的23條
商業和貿易方面,梅儒瑞說自2023年1月上次研討會至今,仍然有少於1,300家美國公司在香港做生意,數字沒有顯著變化。以香港和美國之間的貿易額來看,他認為美國公司仍希望留在香港,但無論公司還是個人,「都擔心政治變化帶來的不確定性,包括最近《基本法》第23條立法涉及煽動、國家祕密、外部干預等含糊其辭的條文。」
禁《願榮光》令人擔憂
關於反送中歌曲《願榮光歸香港》禁制令案件,高等法院上訴庭5月8日頒下判詞,裁定律政司上訴得直,並批出禁制令。梅儒瑞認為裁決令人擔憂,反映港府不斷審查互聯網上的內容,不知道何時結束、界線為何。
至於港府表示《假新聞法》暫時不立法,梅儒瑞認為是一個好消息,「不過無論有沒有《假新聞法》,香港的傳媒都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控制和限制,媒體空間不斷收窄。」另外,他認為,互聯網基本上保持自由和開放,是香港相對於中國大陸的最大優勢之一,希望港府能夠保證這一點,確保香港保持競爭力。
張潔平:傳媒在香港仍有一定空間
端傳媒前總編輯、資深媒體人張潔平獲邀成為其中一位研討會講者,是會議上唯一的華人,她目前亦是美國哈佛大學尼曼獎學金訪問學者。她認為雖然香港面臨比以前更大的壓迫,但香港的新聞自由情況仍然與中國大陸有本質上的區別。例如,香港沒有大陸的網絡防火牆,對新聞的生產和傳播提供了一個不同的環境。
張指出,中國大陸實行嚴格的「白名單」制度,只有名單上的中共機構才有資格報導新聞。相反,即使在2020年之後,在香港仍然可以自由註冊和建立媒體機構與出版社;唯一受限的是政府的新聞發布會,但一般專訪和報導仍然可以自由進行。
張認為,香港媒體的所謂「紅線」非常隱晦,沒有官方禁止報導的事件,所以西方媒體在香港仍有相對大的營運空間。而且,在2021年《蘋果日報》停運後,有大約10至15個小型媒體機構全新成立,內容圍繞偵查報導、法庭報導、生活日常等,專業記者的空間仍然存在。不過,她承認香港表達意見的空間非常窄,從長遠來看,整個生態系統已經受到不可逆轉的損害。
責任編輯:陳玟綺#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What's Hot
Previous Article迪馬股份爆雷 涉中共前常委羅干家族企業
Next Article 中共黨魁訪歐意在挑撥離間?分析:竹籃打水
Related Posts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