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31日訊】(記者楊旭綜合報導)由於恆大被香港高等法院勒令清盤已滿18個月,預計將於下月從香港交易所除牌下市。分析認為,中國房地產市場長期低迷,中共「止跌回穩」政策已經破產,結構性需求的變化導致房價將進一步下降,中國其它違約房企債務重組前景將更加黯淡。
恆大面臨從港交所退市
由於恆大未能提供具體的境外債重組計劃,香港高等法院於2024年1月29日勒令恆大清盤。同日,恆大也從港交所暫停交易。按照港交所的規定,一家公司如果連續停牌18個月,就必須下市。現在恆大面臨從港交所摘牌。
路透社週三(7月30日)報導,重組顧問表示,(恆大)開發商面臨現金流惡化的問題,而且債券持有人拒絕承擔更大的投資損失,從而推遲了恆大與債權人之間的談判。
南華早報週三報導,獨立分析師鄭中基表示,「鑒於該公司債務巨大、資產質量差,無法提供可行的重組計劃」,退市並不令人意外。
私募股權投資公司開元資本駐香港首席投資官布洛克·西爾弗斯(Brock Silvers)贊同鄭志剛的觀點。他說,「恆大或許不應該繼續上市,因為幾乎沒有證據表明任何合理的重組能夠為股東帶來可行的業務。」
恆大是全球負債最多的房地產開發商,負債超過3000億美元,市值曾一度高達4000億港元(510億美元),但在股票交易暫停時縮水至22億港元。
中國恆大今年1月表示,香港一家法院已下令將其一家關鍵的離岸子公司CEG Holdings BVI清盤,試圖從這家負債纍纍的房地產公司收回資金。
此外,恆大清算人—Alvarez& Marsal Asia的 Edward Middleton和 Tiffany Wong——一直在努力收回至少一部分債權人所欠的權益,以及給予恆大高管的60億美元報酬和股息。
中國房企債務重組 前景黯淡
路透社表示,恆大退市將給其它開發商帶來更多陰影,他們正努力通過獲得債權人支持以重組債務來維持運營,從而避免陷入清算訴訟。
據標普全球今年4月發布的《中國企業違約綜述2025》,今年境外債券到期規模最大達到1,040億美元,其中房地產企業到期債券320億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可能進入重組。
投資平台FSMOne Hong Kong的數據顯示,自2021年以來,已有超過1400億美元(占比超過70%)的中國房地產美元債券違約,其中大部分仍處於不同程度的重組階段。
另一家房地產開發商商碧桂園2023年拖欠了140億美元的離岸債務,目前仍在努力在8月11日清算聽證會之前獲得債權人對其債務重組方案的批准。其它開發商包括合景泰富以及雅居樂這兩家公司分別於2023年和2024年啟動重組程序,但至今尚未公布詳細的重組方案。
德勤中國國轉型與重組主管何國梁( Glen Ho)並不看好違約房企的債務重組。他說,「隧道盡頭沒有光明」,「企業希望推遲重組生效日期,用時間換取更多的喘息空間,但資金無法憑空創造。」
澳新銀行分析師在6月份的一份報告中表示,由於需求的結構性變化,預計到2035年中國房地產建設將再下降30%,這可能會給中短期內的債務重組努力帶來長期陰影。
違約房企可能將經歷多輪債務重組
值得注意的是,專家們認為,中國違約房企可能要經歷多輪債務重組,才有機會維持運營。
恆大重組顧問預計,在中國主要城市以外的房屋銷售沒有改善且融資渠道不暢的情況下,一些開發商,尤其是私營開發商,將經歷不止一輪甚至兩輪的債務重組。
根據標普全球的上述報告,2020年以來的違約境內債券中,接近三分之一(30%)經過重組之後又再度違約。不確定的宏觀前景和持續的超預期的房地產危機,在2023年推高了再違約數量,並在2024年使眾多重組案陷入停滯。美國加征關稅則放大了這種不確定性。
諮詢公司自艾睿鉑 AlixPartners駐香港的合伙人(葛俊 Una Ge)表示:「沒有單一的劇本;每個重組計劃都必須根據公司獨特的資本和債權人結構量身定製。」
「對於私營開發商來說,明顯的趨勢是需要持續去槓桿,因為一輪重組往往不足以維持他們的生存。」
中共房地產「止跌回穩」政策已破產
2024年以來,儘管中共當局多次試圖穩定市場,但今年上半年中國房地產投資仍同比下降11.2%,房地產銷售面積下降3.5%,新開工面積下降20%。
高盛分析師在6月份的一份報告中表示,中國房地產市場的長期低迷可能會持續到2027年,實際房價可能還會再下跌10%。
2024年中共當局為房地產「止跌回穩」,出台甚多政策。諸如「四個取消、四個降低、兩個增加」。2025年又在金融支持、推進城市更新、加強住房保障等等方面繼續出台政策。
中國問題專家王赫曾在撰文指,中共房地產「止跌回穩」政策已破產。中共過去幾十年畸形發展房地產所積累的泡沫,一旦破滅,必須在市場上出清。中共不要市場出清,試圖通過政策就能改變房地產大勢,豈不是異想天開嗎?!
責任編輯:孫芸#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People walk past an Evergrande Group residential complex called Evergrande Palace in Beijing on January 30, 2024. A Hong Kong court on January 29 ordered the liquidation of China's property giant Evergrande, but the firm said it would continue to operate in a case that has become a symbol of the nation's deepening economic woes. (Photo by Pedro PARDO / AFP)
2024年1月,中國北京,人們走過恆大集團的一片住宅小區。(Pedro Pardo / AFP)
Previous Article中國基孔肯雅熱病例上升 美考慮發旅遊警告
Next Article 【名家專欄】中共在世衛大流行條約背後的目的
Related Posts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