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9日訊】(記者楊旭綜合報導)近日廣東汕頭市第二人民醫院與第三人民醫院完成合併,第二人民醫院的執業許可證註銷。今年以來中國公立醫院迎來合併潮,至少20家公立醫院重組。業內人士分析指出,經歷過去十幾年的規模擴張,公立醫院開始出現產能過剩、供需失衡,面臨收入斷流、醫保控費、患者流失、財政斷奶的困境,未來整合潮仍將持續。
汕頭市兩家「百年老院」合併
近日汕頭市衛生健康局發布公告,同意汕頭市第二人民醫院《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註銷,這意味著汕頭市第二人民醫院與汕頭市第三人民醫院合併組建汕頭市人民醫院的工作已經完成。
值得關注的是,這次深度融合的兩家醫院,均是百年老院。
官網信息顯示,汕頭市第二人民醫院前身是英國基督教長老會於1863年創辦的汕頭福音醫院,1953年改名為汕頭市第二人民醫院,迄今已有160年的歷史。汕頭市第三人民醫院始於1878年的益世醫館,此前是肩負粵東地區結核病防治工作的三級綜合醫院。
據不完全統計,近3年來,此類整合事件已發生二十餘起,遍布浙江、上海、河南、山東、湖北等地。
醫療過剩產能出清 地方二級醫院首當其衝
由於三級醫院的「虹吸效應」,以及基層醫療網絡的截留效應,地方二級醫院成為這波公立醫院整合潮的重點。
《第一財經》近期報導,多位衛健人士直言,經歷了過去十幾年的高速擴張,醫療系統出現結構性的資源過剩,供需失衡之下,一些功能定位不清晰的、以二級醫院為主的公立醫院經濟運行出現壓力,不得不尋求資源整合。醫療系統低效運營的過剩產能悄然開始出清。
多數因經營不善合併的公立醫院,都會選擇壓縮人員和床位規模。這也意味著,這一輪公立醫院合併,也是多年擴張浪潮下的首次「逆行」。
博主「張師兄醫起AI」也有類似看法。他近日在社交平台發視頻分析,二級醫院門診量暴跌,三級醫院卻大漲,患者全被三甲醫院虹吸。上面被三甲碾壓,下面被社區醫院搶患者,二級醫院變成了夾心層。
專業諮詢機構「中國報告大廳」近日發文分析,2023年數據顯示,全國婦幼類醫療機構平均床位使用率不足65%,部分縣域機構甚至出現空床率超40%的情況。這種供需錯配直接推高了運營成本,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合併重組成為消化冗餘產能的主要路徑。
上海一位衛健人士劉渝告訴《第一財經》,二級醫院長期處於「兩頭吸、中間空」的窘境。過去數十年的發展中,醫療資源一直是向上集中的,頭部醫院擁有最好的人才、患者和技術,而在供需失衡後,頭部的三甲醫院為求生存,也開始「往下卷」,虹吸二級醫院的常見病、慢性病患者。
抱團取暖 公立醫院兼併重組潮仍將持續
事實上,中國的醫院普遍因經營不善陷入虧損,只是二級醫院情況更為嚴重。
按照中共國家衛健委公布的數據,2022年全國公立醫療機構有43.5%虧損,虧損額超過1萬億元。雖然沒有最近兩年的最新數據,不過考慮到這兩年經濟增速放緩、人口持續萎縮等多方面因素,醫院的經營壓力只會有增無減。
近年虧損擴大。據2025年衛健委數據顯示,全國公立醫院虧損面超過60%。但博主「沉默的大多數」近日發視頻認為,實際情況可能90%,除了頭部三甲醫院和部分比較好的縣鄉醫院,絕大部分的醫院都在虧損。
2023年底,國家衛健委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郝曉寧接受中共《人民日報》客戶端採訪時公開表示,目前一半以上醫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負債問題,造成負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公立醫院的盲目擴張,正是導致公立醫院負債壓力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博主「珂珂說歷史」分析得更為深入。他說,隨著醫保控費、藥品加成取消、DRG/DIP支付方式全面推開,公立醫院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經營壓力。合併是為了在激烈的醫療市場中活下來、強起來。
DRG/DIP是醫保支付方式改革中的兩種模式,分別代表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和按病種分值付費(Diagnosis-Intervention Packet)。
就這波公立醫院合併潮的未來走勢,《第一財經》上述報導表示,經歷過去十幾年的規模擴張,資源過剩、供需失衡的後果已經開始顯現,中小型醫院的合併、轉型在未來幾年內可能成為常態。
博主「醫療職場非常帥」說,現在公立醫院面臨收入斷流、醫保控費、患者流失、財政斷奶的困境。國內二級醫院11,946家,保守估計一半以上都面臨著生存發展危機,轉型迫在眉睫。
網友「傳統文化」表示,說得好聽點是合併,說得不好聽就是都過不下去了,抱團取暖而已。韭菜們都用腳投票,健身、跑步鍛鍊、喝中藥、推拿去了。
公立醫院合併潮蔓延
汕頭市兩家醫院的合併並非個例,今年以來,中國公立醫院正經歷一場深刻變革,從一線城市到縣域基層,合併重組之勢蔓延。
6月13日,安徽省六安市霍邱縣衛健委發布公告,撤銷縣第一人民醫院和縣第二人民醫院,組建霍邱縣人民醫院,目標是創建三甲醫院。
公開資料顯示,霍邱縣第一人民醫院前身是中共軍方的131醫院,下轄13家分院,醫院編制床位1000張,而霍邱縣第二人民醫院的前身是霍邱縣醫院,醫院編制床位800張,中共「十四五」規劃醫療總床位2800張。
6月7日,寧波市肛腸醫院整體搬入寧波市鄞州區第二醫院。
5月23日,內蒙古衛健委發布公告稱,受理包頭市第八醫院《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申請,這意味著包頭市第八醫院併入包頭市中心醫院的整合正式完成。
5月19日,上海市公惠醫院擬申請註銷登記,此前上海市公惠醫院已被上海市第四康復醫院合併。
5月13日,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民醫院新院區全面啟用,永豐縣人民醫院與永豐縣婦幼保健院已融合完成,兩院於當天實施搬遷。
4月30日,浙江省衛健委批覆,同意杭州市婦產科醫院和杭州市兒童醫院整合組建為杭州市婦幼保健院。
4月25日,洛陽市第一人民醫院和洛陽市第三人民醫院合併,重組為洛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此次合併的兩家醫院亦是「百年老院」。合併後的洛陽市第一人民醫院將擁有1200餘張床位、1900餘名在崗職工。
3月25日,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大瀝醫療集團正式掛牌「佛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標誌著南海區第五、第六、第七人民醫院的全面整合。
今年3月,原吉林市婦產醫院與吉林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正式整合,成立吉林市婦幼保健院。
事實上,這波公立醫院合併潮2024年已經開始了。2024年12月,淄博市第一醫院與職業病防治院合併。2024年4月,宜興市人民醫院聯合第三人民醫院、婦幼保健院成立醫療集團。
2023年6月,福州市第一醫院、福州市第二醫院分別牽頭整合當地皮膚病防治院、兒童醫院、精神病防治院、婦幼保健院等醫療機構,組建了福州市第一總醫院和福州市第二總醫院。
同年3月,寧波市第一醫院和寧波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合併,組建成立寧波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現為浙東區域規模最大的三甲綜合醫院。
除公立醫院外,非公醫療機構也在合併中求生存。今年5月,北大醫療集團宣布,北大醫療魯中醫院與北大醫療淄博醫院合併,組建北大醫療魯中醫學管理中心(總院),合併後開放床位總數達到了1700張。
責任編輯:孫芸#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What's Hot
圖為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示意圖。(Chintunglee/維基共享資源)
Previous Article釋永信塌房波及娛樂圈 多部少林寺作品或爛尾
Next Article 李嘉誠港口交易現重大調整 宣布邀中企入股
Related Posts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