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19日訊】(記者斐珍採訪報導)在今年7月全球最大的海上聯合演習,亦即2024年「環太平洋軍演」(RIMPAC)上,美國海軍公開展示的一枚懸掛在F-18「超級大黃蜂戰」鬥機上的遠距空對空導彈AIM-174B,可謂出盡風頭賺足人們的目光,也立即引發武器軍事迷們的熱議。
此外,採取紅外制導的遠程空對空導彈第四代AIM-260,則是隱形戰鬥機雷達靜默狀態下的作戰工具,可以有效擴大第五代隱型戰機的作戰半徑和戰場生存能力。
對此,記者特別邀請了美國在台協會(AIT)安全合作前辦公室副主任胡振東(Tony Hu)接受專訪,他也曾是美國雷神公司台灣區總經理以及美國導彈部隊的指揮官。
有堅強的武器實力 才能謀取和平
胡振東首先表示,很多人問他,美國是不是正在為戰爭做準備?他說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因為美國明白要維護和平嚇阻敵人,首先就是要做好戰爭的準備。一個國家只有軍事武器強大才有和談的空間,否則只能任人宰割。
胡振東相信,Peace through strength,有堅強的武力才能謀取和平!
胡振東說,過去這40年世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美國已經沒辦法再獨自維持印太地區的和平。這就是為什麼美國這幾年一直在加強印太地區包括日本、韓國、菲律賓以及澳洲的聯盟。
「這幾年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加拿大、西班牙等許多北約國家也開始加入印太地區的演習,共同要來防衛嚇阻以中共為首,想發動戰爭的新邪惡軸心聯盟(俄羅斯、北韓、伊朗)。」
他說,有鑑於此,在幅員廣大的印太地區,美國必須開發一些牽制中共的新武器。
美軍戰機「協作交戰能力」 CEC力壓中共
路透報導,AIM-174B是美國的軍工大廠雷神旗下標準六(SM-6)導彈的衍生款,最早在2018年便有被測試的畫面傳出,也是美軍當前同類型飛彈中,空對空射程距離最遠的一款,有效距離可以達到400公里。
更令人驚豔的是,AIM-174B不但可以打擊空中飛行目標,也可用於打擊地面的防空陣地和海上的軍艦。
胡振東特別提到,AIM-174B有一個很特別的能力叫做「協作交戰能力」(Cooperative Engagement Capability,CEC)。就是一架飛機可以發射AIM-174B,另一架飛機可以在400公里長程的飛彈飛行途中,提供最updated(更新)的打擊目標。
「就是他在飛行途中,可以根據另一架飛機提供給他的新目標,打開自己的雷達後找到目標然後把它打掉。」
對於外界關注中共的遠程空對空導彈主力PL-15(中共霹靂-15型),號稱射程200公里,是否真有能力偵測這麼遠,將導彈導引到200公里以外的目標?
胡振東的回答是,他相信中共戰機還沒具備協作交戰的能力,所以導引距離最多只能100多公里,不可能到200公里。
AIM-174B增強F-18「超級大黃蜂」戰鬥靈活性
胡振東談到,AIM-174B適合遠程獵殺對手高價值的空中資產,如空中預警機、電子作戰機、空中加油機、海上巡邏機,甚至轟炸機等,起到彈道導彈的作用,也增強「超級大黃蜂」戰機的作戰靈活性。
外媒報導,美國國防部已經把AIM-174B服役問題轉交給美國海軍。美國海軍宣稱,該導彈已「投入作戰部署」,但拒絕評論是否會提供給盟友、是否會集成到其它飛機上,以及每年需要多少枚AIM-174B。
對於標準六(SM-6),胡振東也補充說明,它是一枚可以防空、防艦的聰明飛彈,不過只能打一些短程的導彈。因為它同時搭載有SM-3中程飛彈,就是當敵方飛彈發上去長程導彈,在飛到最高還沒有開始下來的那一段時間,SM-3就可以在外太空的地方打掉它。
「SM-6則是要在它下來以後接近目標才打得到,也就是現在美國軍艦上的飛彈都可以保護自己,還有保護航空母艦戰鬥群。」
據美軍事媒體《戰區》報導,美國空軍正在為加速生產下一代AIM-260空對空導彈奠定基礎,以武裝其載人戰機與無人機,專門用於空對空戰鬥。在大規模武裝AIM-260後,將有助於大幅提升戰機的作戰範圍,甚至得以徹底提升殺傷力和存活率。
為第五代戰機量身定製的AIM-260
在中美空中作戰力量競爭的大背景下,雙方需要在隱形戰鬥機、預警機和空對空導彈等各個方面都展開較量,而目前競爭最激烈的便是在空對空導彈技術發展上。
據軍事專欄《馬克時空》中的介紹,AIM-260是美國空軍即將投產的一種新型空空導彈,也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為第五代戰機量身定製的,匹配F-22和F-35的內部彈艙,可適應未來複雜的空戰環境。
外界推測AIM-260的射程應該是目前現役的AIM-120D3的2倍,可能超過300公里。目前AIM-260的服役可以有效擴大第五代隱身戰機的作戰半徑和戰場生存能力。
據美軍事媒體《戰區》報導分析,AIM-260的最大亮點,可能是採取了有源相控陣和紅外雙模制導引導頭,而採取紅外制導的遠程空對空導彈是隱形戰鬥機雷達靜默狀態下的最理想作戰工具。
胡振東表示,AIM-260是戰鬥的飛彈,它可以使美國的戰鬥機打得更遠,幾乎達到二百多公里,即使敵方飛機轉來轉去,還是沒有一架飛機可以逃脫(no escapism)。
根據美國《海軍新聞》報導,美國陸軍的新型陸基飛彈發射系統今年4月在菲律賓北部部署了一套「堤豐武器系統」(Typhon Weapons System)——是中程能力陸基飛彈發射系統,參與「堅盾-24」(Salaknib 24)的聯合演習。
中程飛彈的射程可達兩千公里以上,也就是可到達中國東南沿海地帶及敏感的南海及台灣海峽區域。專家認為這是對中共發出警示,傳達美國在印太地區堅強的軍事防禦能力。
對此,胡振東也補充,「堤豐武器系統」是一套獨立的指揮系統,美國陸軍目前把這套系統放在日本。未來印太地區有什麼戰況,隨時都可以把這套系統搬到不同的島上,包括菲律賓、台灣還有日本的小島。
責任編輯:孫芸#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What's Hot

The Arleigh Burke-class guided-missile destroyer USS Fitzgerald (DDG 62), while participating in Exercise Rim of the Pacific (RIMPAC) 2024, fires the first naval strike missile from a U.S. destroyer July 18. Twenty-nine nations, 40 surface ships, three submarines, 14 national land forces, more than 150 aircraft and 25,000 personnel are participating in RIMPAC in and around the Hawaiian Islands, June 27 to Aug. 1. The world’s largest international maritime exercise, RIMPAC provides a unique training opportunity while fostering and sustaining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s among participants critical to ensuring the safety of sea lanes and security on the world’s oceans. RIMPAC 2024 is the 29th exercise in the series that began in 1971. (U.S. Navy photo by Mass Communication Specialist 2nd Class Jordan Jennings)
2024年7月18日,美國海軍阿利‧伯克級的菲茨傑拉德號驅逐艦(DDG 62)在參加2024年環太平洋演習(RIMPAC)時發射了第一枚海軍打擊導彈(NSM)。示意圖。(美國海軍)
Previous Article王友群:中共內憂外患 最懼是兵變
Next Article 中共召开整治形式主义 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
Related Posts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