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3日訊】(記者李圓明採訪報導)中共黨魁習近平結束了歐洲三國之行,但俄烏戰爭等主要問題都沒有觸及。專家分析認為,習此時訪歐,是利用俄烏戰爭拉高談判籌碼,意在挑釁美國和西方盟友。
5月5日-10日,習近平對法國、塞爾維亞和匈牙利三個國家進行訪問。陸媒渲染中國大陸與塞爾維亞的「鐵桿友誼」,中匈關係駛入「黃金航道」,「引領中歐堅持夥伴關係正確定位」等。
法國長期實行獨立的外交政策,匈牙利和塞爾維亞都與中共的關係好,而與歐盟關係處得比較僵。習近平2024年首訪的戰略意圖被認為很明顯:通過打入歐盟的楔子,在歐盟裂痕上撬開一個口子。
據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4月30日在中共央視專訪中宣稱,自2016年以來,他已經以各種方式邀請習近平訪塞15次。塞爾維亞2012年已成為歐盟候選國之一,為何要走親中路線?而習近平8年間拒絕邀請15次,為何今年到訪塞爾維亞呢?
有學者認為,主動擔當中國(中共)和俄國挑戰歐盟的馬前卒,對塞爾維亞不是好選項。
英國國際關係青年學者Ignatius Lee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習近平最終答應訪問塞爾維亞並不見得是對塞爾維亞示好。拖了這麼多年才來塞爾維亞已經沒有誠意可言。習近平此行訪問塞爾維亞和匈牙利意圖就是挑釁歐盟和西方盟友,表明俄烏戰爭主動權全在北京手裡,所以訪問塞爾維亞根本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Ignatius認為,塞爾維亞因為歷史問題和領土爭端(南聯盟戰爭和科索沃問題),不肯在親俄問題上讓步,這成了塞爾維亞加入歐盟的巨大障礙。中共高調介入塞爾維亞和匈牙利,實際上目的是利用這些小國家來挑戰歐盟;只要籌碼合適就立馬丟棄這些小國家。
「塞爾維亞的『遠交近攻』策略是有問題的。中俄都是將大國政治奉為最優先考慮事項,小國政治只不過是可以隨時犧牲的籌碼。塞爾維亞如果跟歐洲鄰國結仇,極大破壞鄰國對其信任程度和接納意願,這是自絕於歐洲。」他說。
專欄作家王赫分析認為,習近平訪歐選擇有限,塞爾維亞和匈牙利這兩個中東歐前共產主義國家,在國際上存在感很弱。這說明中共外交在歐盟那裡非常被動,沒有什麼牌可以打。
他說,「科索沃問題使得塞爾維亞很孤單。中共支持塞爾維亞對科索沃的立場,那麼塞爾維亞也就支持中共對台灣的立場,這是屬於一個利益交換的問題。中共對塞爾維亞的投資也是很大的。
「法國跟中共表面上很和樂,但背後雙方的戰略分歧也是很多的,法國對中共也是軟中有硬,馬克龍每次會談都要把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拉上,法國畢竟是個大國,他的外交考量很多,法國想在中美之間走第三條道路。
「匈牙利現任總理歐爾班,是個老牌政治人物。從2010年以來,連續5任匈牙利總理。在他治下,匈牙利這一塊跟歐盟關係不太好。歐爾班基本上是個右翼人物,被稱為『古拉什共產主義』,所以與歐盟的政治理念上有所差別。」
王赫注意到,過去匈牙利多次一票部否決歐盟關於中共人權問題的決議,但也受到歐盟內部的嚴重警告。所以匈牙利也要揣摩一下形勢,不可能事事為中共站台來否決,否則它在歐盟內部的壓力也會很大。
中歐在四條戰線上對抗
王赫總結,習近平歐洲行有四條戰線,包括貿易衝突,俄烏戰爭,分裂歐盟和信息作戰。
他表示,第一條戰線是中共搞的產能過剩貿易衝突。去年10月,歐盟宣布正式開展對中國進口純電動汽車的反補貼調查,以決定是否開徵反傾銷關稅。
匈牙利下半年將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王赫認為,對於中共產能過剩問題,歐盟馬上要處置是不是跟中共要打關稅戰。如果匈牙利出任歐盟主席,在議程安排這方面有一定的權力。能發揮影響力,使中歐的關係能夠緩和一下。
他說,如果歐盟對中國(中共)豎起關稅壁壘的話,通過塞爾維亞繞道而行,也是一個選擇。塞爾維亞跟歐盟、俄羅斯、土耳其、中國有自由貿易協定,那麼中國的產品可以通過塞爾維亞進入歐盟。
第二條戰線是俄烏戰爭,對歐盟來說這是決定性的事件,是最主要的。5月份普京馬上就要訪中,歐盟一直希望中共能夠對俄羅斯施加壓力,快點結束這場戰爭。
第三條戰線是中共要分裂歐盟,歐盟的統一和中共的分裂行為之間的衝突。他說,「對中共的分而治之的意圖,大家都看得很清楚。」
第四條戰線是中共對歐盟的間諜滲透和黑客攻擊、信息作戰,歐盟一直持有很高的警惕。
「上次德國總理舒爾茨的訪華的時候,代表團要求帶一次性手機,以防資料外泄。從這一方面可以看出,歐盟、歐洲從心裡對中共是不信任的,防範有加。」王赫說。
上個月,習近平訪歐之前,德國以涉嫌為中共情報機構從事間諜活動的罪名逮捕了四名德國人,包括一名德國極右翼歐洲議會議員的助手。英國政府指控兩人為中共從事間諜活動,其中一人是前議會助手。
中共利用俄烏戰爭提高談判籌碼
Ignatius認為,俄烏戰爭以來,歐洲、美國和日本領袖頻繁訪華表明西方國家關心俄烏戰爭的迫切程度,而中共正在利用俄烏戰爭掌握更多主動權。習近平訪問歐洲不是對西方讓步,反而是挑釁美國和西方盟友,並且繼續拉高談判籌碼。
他說,「在北京當局的認知中,近年西方國家對華敵意明顯增加,但是同時也在想辦法積極尋求北京幫忙解圍俄烏戰爭問題,北京方面反而提高了談判籌碼,這種不合作態度是反向施壓西方國家改變對華政策,使之朝北京指定的方向相向而行。
「西方國家迫切尋求中國(中共)解圍俄烏戰爭,在很大程度上,是既擔心中國(中共)支援俄國,又擔心中國(中共)不肯停止支援俄國,但是不論怎麼樣都無法以在西方可承受範圍內的代價來換取中國(中共)退讓,這是西方國家陷入被動的主要原因。從這裡也可以看出來,中國(中共)正是在利用俄烏戰爭削弱西方國家的主導權。」
王赫也認為,俄烏戰爭對歐盟是事關生死的事情,中共就是不鬆口,習近平談的調子很高,稱「中國不是烏克蘭危機的當事方」,「在積極勸和促談」。
5月6日,馬克龍在與習近平的共同記者會上,表示歡迎中方作出的不向莫斯科提供武器以及嚴格控制軍民兩用商品出口的承諾。他還表示,一致相信在奧運會期間所有的世界衝突都實施停火是一個機會。
王赫認為,奧運停火只是說中共會向俄羅斯提這麼一個建議,不等於中共會向俄羅斯施壓。它也說不向俄羅斯出口武器,這個承諾是兩年前都有的。
美國官員證實,中共提供的商品和技術正在幫助俄羅斯重建國防工業。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023年中俄貿易額達到創紀錄的2401億美元,同比增長26.3%。2023年,中國運往俄羅斯的貨物猛增46.9%。
「俄烏戰爭兩年多來,歐盟委員會主席,歐洲理事會主席,英國、法國、德國首腦跟習近平談話談了多少次,中共就一直不讓步,所以在這一點上,歐洲其實是失敗的。中共不讓步的話,就應該讓中共付出代價,但到現在為止,還再祈求中共去勸勸俄羅斯。
「比較起來美國就很強硬,布林肯訪華剛講了一句話:中國(中共)不作為美國將出手。」王赫說。
他指出,在中共眼裡,歐盟在衰弱。在向新時代轉型科技這一塊,歐盟雖然在一些技術上擁有優勢,但在整體的產能規模、產業規划上動作遲緩。加上俄烏戰爭的消耗,歐盟的經濟跟中國比起來已經處於弱勢了。歐盟對中共又保持游離不定的狀態,法國還想走第三條路。
Ignatius認為,歐盟裂痕在擴大是不爭的事實。東歐、波羅的海和北歐支持烏克蘭的積極程度和法國、德國、意大利是不一樣的。法國和德國經常跟歐盟步調不一致,也表明歐盟存在較大的內部分歧。北京考慮的是如何擴大分歧,逼迫歐盟在關鍵議題上讓步甚至全面妥協。
「歐盟會不會因為俄烏戰爭遭到削弱,其實取決於俄烏戰爭是不是能徹底打敗俄國。如果無法打敗俄國,歐盟內部分裂會更嚴重,還會有更多像匈牙利和塞爾維亞這樣的小國家倒向中國(中共)。歐盟如果不想被削弱,就必須打贏俄烏戰爭,讓北京手裡失去最重要籌碼。北京如果再次挑起台海戰爭作為新的籌碼,歐盟又該怎麼辦?」
責任編輯:鄭浩宇#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What's Hot
圖為2024年4月18日,俄烏戰期間,海浪沖刷著俄羅斯控制的烏克蘭馬里烏波爾海港沿岸的海岸。(AFP via Getty Images)
Previous Article復出被問憑什麼敢參加節目 那英回應皺眉露餡
Next Article 【名家專欄】資金流動不暢 重創中國經濟
Related Posts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