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5日訊】(記者寧海鐘、易如報導)近年中國多間房企資金緊張,出現用房子償還債務現象。而中國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龐大,據報有國有融資平台及縣巿級公安局也出現拿房還債模式。去年11月當局曾推出10萬億元人民幣支持地方「化債」計劃。專家指出,拿房還債是地方債務危機應急措施,影響負面,而中央當局目前的化債辦法也會帶來極大風險。
去年以來,中國地方成立「砸鍋賣鐵」工作專班,以賤賣資產來籌集資金化解債務的消息已經頻傳。《華爾街日報》近日則報導了另一種化債方式:拿房還債。
據報導,新疆東方環宇燃氣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東方環宇)三年前向一個國有融資平台團體供應天然氣,對方未繳款項累積約2500萬美元;而涉事的融資團體中最大的國有企業「昌吉城市建設投資發展」資金嚴重短缺,截至去年6月,該公司已累計負債18億美元,現金只有9700萬美元。最後,經協商,東方環宇接管客戶正在開發的法式住宅小區中260間未完工住宅。
根據協議,待完工後,該批樓房由東方環宇指定的第三方公司出售,若銷售收入超過燃氣費用,東方環宇可保留多出的部分,反之,該公司將被迫承擔損失。
另外,德江縣、玉屏縣和思南縣的公安局在2012年至2015年期間,委託「華平信息技術」公司在轄區架設「天網」監控系統,但無力支付費用,欠款逾1000萬美元。最後由「華平信息技術」向當地開發商購買住宅,開發商將所得款項轉給公安局,讓公安局來償還債務,等於「華平信息技術」只收到了住宅。
台灣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教授孫國祥對表示,「以房還債」反映出中共地方政府在土地收入下滑的情況下,債務償還壓力凸顯。但這只是應對債務危機的一種短期手段,可能會引發民眾對政府公信力的質疑,並對公共服務的穩定性造成負面影響。
「中國地方政府債務問題是經濟結構性矛盾的集中體現。地方政府債務規模高達數十萬億元人民幣,隱性債務部分難以完全透明化和解決,而且缺乏可持續性增長的財力支持。地方政府仍然依賴土地財政和基建投資,但這兩項收入來源已經減弱,未來難以支撐持續性的債務償還需求。」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也對表示,以房還債是地方財政債務危機應急的一個急救措施,這種做法是不可持續的。
「地方債務危機是中國經濟的灰犀牛。黑天鵝是很少發現,灰犀牛是它本來就在那裡,只是大家可能不留意,灰犀牛其實比黑天鵝更可怕。拿房還債,反映出地方債務危機越來越嚴重,目前來說沒辦法根本解決。」
黃大衛認為,地方政府拿房還債,也反映出中共官員深層次的管理能力問題,以及經濟結構矛盾、中央和地方的財政收入支出權益的博弈問題。
事實上,經過多年的飛速增長,中國房地產市場已積累了多達9000萬套空置住房。過去5年間發布破產文書的房企數量突破1660家。
野村證券的首席經濟學家陸挺去年曾表示,「中國有大約2,000萬套沒有完工的預售樓(爛尾樓)。」
拿房還債的手法,在中國房地商中早已有之,比如綠地控股去年也曾給上海都市建築設計有限公司115間住宅,結清約1000萬美元債務;升輝智能科技則接管334個住宅單位,與碧桂園等開發商達成總計5000萬美元的債務結清協議。
中國地方政府過去長期靠土地出讓支撐財政,獲利數萬億元,但近年房地產市場崩盤,加上大量投入基礎建設,導致巨額債務。
據中共財政部去年12月27日發布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1月末,全國地方政府債務餘額高達46.5萬億元人民幣。但知名投行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在2023年8月就估計,中共地方政府債務累計高達94萬億元人民幣,包括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地方隱性債務)的債務。
在去年10月份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中共財政部長藍佛安表示,2024年至當時為止,政府已撥款1.2萬億元人民幣,相當於1640億美元,幫助地方政府償還欠企業的資金並解決帳外債務。
中共財政部去年11月再推出大規模化債計劃,包括增加6萬億元人民幣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置換存量隱性債務,同時,從2024年起,連續5年每年在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安排8000億元補充政府性基金財力,專用於化債,整體規模達10萬億元。
黃大衛表示,北京當局新增專項債務和債務置換是緩解地方債務壓力的臨時措施,治標不治本,而且只是把問題向後推。
「就算北京每年安排8000億到1萬億人民幣化債,按照目前的規模,連本帶利要化債的話要超過70到80年,而且債務在過程中還會增加,所以基本上是無法解決的問題。」
孫國祥表示,中共當前的化債辦法,只是轉嫁風險,將債務問題延後而非徹底解決,形成滾雪球的效應,金融風險會擴大。對於國際層面而言,外資信心會減弱,主權信用評級會有遭下降的風險。
責任編輯:葉梓明#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What's Hot
Previous Article多吃引起身體不適 車厘子面臨「空前絕境」?
Next Article 深圳男子打車選錯地址 支付3600元天價車費
Related Posts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