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31日訊】(記者李言綜合報導)中國三大國有航空公司在今年上半年均出現虧損,雖然北京實施了多項優惠政策措施,但國際旅遊復甦速度仍低於預期。
據路透社報導,中國三大航空公司——國航、南方航空和東方航空上一次公布年度淨利潤是在2019年,當時COVID-19(中共病毒)疫情尚未蔓延。
國航週四(8月29日)表示,該公司上半年報告淨虧損27.8億元(3.92億美元),而去年同期則虧損34.5億元。
該公司表示,上半年其國際客運有所增長,乘客人數已超過2019年疫情前水平的80%。然而,其傳統上具有「優勢」的北美航線恢復速度較慢。
來自Cirium和中國航空數據提供商VariFlight的航班時間表數據顯示,中美之間的航班因政治因素和需求低迷而受到阻礙,目前的航班量僅為2019年的五分之一左右。
總部位於廣州的南方航空上半年報告淨虧損12.3億元,而去年同期則虧損29億元。
自2023年初疫情相關限制解除以來,由於經濟低迷,中國人捂緊荷包,海外旅行復甦卻遲遲未能達到市場的預期。
總部位於上海的東方航空週五公布的中期業績顯示,上半年同比大幅減虧34.90億元,而上月預測上半年虧損29億元。
爲了吸引國際旅客來中國,北京從去年12月以來實施了多項優惠政策措施,包括對等十幾個主要歐洲國家實行免簽政策,今年7月1日起,又擴大到新西蘭和澳大利亞等國。
而此前,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現已覆蓋37個口岸,適用於美國、加拿大和英國等54個國家的公民。
然而,這些措施效果有限,中國入境外國遊客遠未恢復2019年水平。根據Cirium的數據,7月中國出境航班較2019年同期減少23%。
澳大利亞伊迪斯科文大學商學院和法學院旅遊研究中心主任黃松山撰文認為,部分原因可能要歸於「全球地緣政治格局的變化」。
他指出,皮尤研究中心在2023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西方國家大多數人對中國持負面看法。中共政府加強對社會的控制,可能會給在中國的外國遊客帶來不適。
旅遊需求疲軟之際,外國競爭對手對中國市場望而卻步。以英國航空(British Airways)、澳洲航空(Qantas Airways)等西方航空公司為首的外國航空公司,在疫情過後正在取消飛往中國的航班或選擇不重啟飛往中國的航班。
旅遊數據公司OAG高級分析師約翰‧格蘭特(John Grant)表示,「中國航空公司的成本通常比國際競爭對手低30%。」
據台灣《經濟日報》報導,大陸民航業內人士林智傑表示,目前來看,大陸航空公司全年實現盈利的挑戰還是比較大。「主要是因為目前行業運力供過於求,航班量持續增長,但是市場遲遲沒有恢復,從而陷入價格戰的境地」。
他進一步指出,特別是去年報復性出行需求過去後,今年旺季陷入平淡,包括今年「五一」小長假期間出現多家航空公司虧損,「這是以往沒有的」。
責任編輯:林妍#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What's Hot

This picture taken on September 4,2012 shows an Air China plane preparing to land at Beijing Capital International airport. Boeing announced on September 5, 5260 planes would be sold in China over the next 20 years worth a total of 670 billion USD. (Photo credit should read WANG ZHAO/AFP/GettyImages)
國際旅行復甦緩慢,供過於求之際,中國三大航空均告虧損。圖為北京國際機場一景。(Wang Zhao/AFP/Getty Images)
Previous Article中金公司降薪裁員 上半年已減員264人
Next Article 金融業反腐力度空前 專家:中共在創收解困
Related Posts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