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6日訊】(記者李圓明、特約記者常春採訪報導)中國教育的內捲,不僅在校內存在,更多體現在校外培訓中。有業內人士表示,由於教育資源的傾斜,家長是非常焦慮的,孩子們是非常緊張的。整個教育環境都是這樣。
據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發布的中國家庭追蹤調查數據顯示,6~17歲孩子的養育成本占家庭收入的比例接近50%,其中教育支出佔養育成本比例達34%。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2018的數據顯示,中國學生每週學習時間高達57小時,幾乎全球最多。
來自遼寧瀋陽的原教培行業人士李聰玲告訴記者,現在初高中生在校學習的時間非常長,3月份國內的學校要求高中恢復雙休,背後的原因就是浙江省多名高中生接連地跳樓,他們的心理承受不住這種高壓的狀態。
「高考的制度,包括學校為了要學生的平均成績,相互競爭,老師會給學生們非常多的作業和考試的壓力,所以學生難以忍受。」他說。
家長焦慮 補習成風
李聰玲2024年8月份走線來到美國,他於2020年的年初到2024年的年初,在遼寧省瀋陽市一家初高中的教育培訓機構工作。接觸教培行業後,他發現了一些令人震驚的內幕。
他表示,在校內的教學,只屬於最基礎的部分,學生想要提高成績,只能去校外培機構繼續深入的學習。而對於學生的成績,學校和老師關注的只是結果,在校內的學習效果並不好。
「老師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都花在校外補課上。其實孩子在課堂上也同樣得到的知識很少。」李聰玲認為,老師們在學校內備課、和學生的溝通都是非常有限的。因為學校給予他們的待遇包括薪資其實並不多,他們主要的經濟來源來自於校外的補課行為。
「這些校外機構很多是在校的校長、主任開設的,包括招生其實是在學校內完成的,引導學生們在校外報補課班進行學習。每一次的家長會上,從校長到主任傳達到班主任,最後在家長會的學生座位上,都會有宣傳單。」
李所在培訓機構在瀋陽市某中學旁邊,假期的時候,最多的時候是開了七八個班,一個班是四五十人的規模。合作的老師大多都是該中學的老師,涵蓋初高中的學科類培訓,包括語數外、史政、物化生等學科。
國內補課班形成的風氣就是超前學習。據介紹,中考之後學生就會來補課機構學習高中的知識,小學考初中以後的假期也會超前學習初中的內容,包括小學都要提前去學。
這種假期超前學習班,20天收費在1.5~2萬元之間,一天上6節課,6科。根據師資體配的不同,還有更高的收費。「一對一」教學,一學期一週一科上一次課,有的孩子要補4到5科,一年在補課班花費3到10萬元左右。
「所以整個教育環境家長是非常焦慮的,孩子們都是非常緊張,沒有休息時間的。整個環境是這個樣子。對於這個狀態,大家也很無奈,都被卷到這個浪潮裡面,沒有人能脫身。」李聰玲說。
中共打擊教培 教育局下設白名單
2021年7月,中共教育監管機構叫停校外培訓機構盈利。但李聰玲表示,教育局下設白名單內的教育機構是可以開設學科類教育培訓的,這在行業內基本上是達成共識了。如果沒有教育局的「保護傘」,教育機構一定會被取締、罰款、關門停業。
李表示,教育行業裡面的利益交換、利益輸送是非常普遍的。他本人曾跟著老闆每逢節假日定期向教育局的一主任送禮,禮品包括茅台、名牌包,現金至少五萬,次數也比較多。
「我們一家教育機構向他們輸送的利益數量如此之大,那麼多家機構,學科類、非學科類,包括興趣班的教育機構,這個數額真的不敢想像。」他說,「所以整個的一個產業鏈,是在教育局和培訓機構還有學校老師之間產生的。」
值得注意的是,對比雙減之前,補課費用普遍上漲了三分之一。因為補課機構、在校老師需要比之前更謹慎、更小心,選擇更隱蔽的教學場所,他們需要花費更多的成本付在這上面,相對應的補課費就上漲了。比如高中的一對一補課,一節課一個半小時,費用是800~2,200元不等。
「連教育都可以被如此地商業化,黑幕這麼多,我覺得這個國家是沒救了。」李聰玲表示,家長們的負擔非常重,每個家庭都傾盡全力去支持孩子,但是補課的費用越來越高。孩子們的心理負擔也很大,心理健康受到非常大的影響。
「我在教培機構工作的時候,見過非常多的親子關係決裂,甚至一個高三的男孩子,在高考之前拿刀比向自己的母親。學生的心理壓力特別大,產生了反叛心理,這讓我覺得非常可悲。」他說。
無效內捲 教育反思
2022年,青少年抑鬱風險檢出率達24.6%。國家衛健委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3.6%,其中小學生為36%,初中生為71.6%,高中生為81%。
國內的家長,要麼捲高考,要麼捲出國。河北一位女士告訴記者,她堅持讓孩子去上私立學校,因為私校是過程性評論教育模式,而公立和集中營一樣,一天學習十幾個小時,失去生存能力。想讓他學點有用的東西,將來出國。私校學費很貴,這位家長決定讓自己捲一下。
廣東網友「影子」表示,「躺不平捲不動,小學生,每晚陪寫作業,心累,幸好我工作不忙,但已經嚴重影響到親子關係!」
黑龍江一位父親留言說,「孩子不叫孩子,應該叫人質,綁票的要多少家長就得給多少,因為他們是真敢撕票,而家長即便傾盡了所有到最後只是想讓自己孩子活著。」
網友「海茗」表示,「我痛恨這種教育!又無能為力。初三了,每晚11點—12點左右睡,背語(文)英(語)政(治)歷(史),我覺得真是無用,孩子說,媽媽我好累,我不想讀了……」
當然,也有少數家長拒絕無效的內捲,往往被稱為「佛系」。
江西網友「秋海棠」表示,「已經看淡了,我孩子不上任何補習班,健康快樂長大就行。只要我孩子人品沒問題,成績好不好無所謂,將來學個一技之長,讓別人捲去吧。」
還有網友認為,「教育內捲問題,全社會都知道有問題,但高考選拔制度這個頂層設計不改革,下面減負是不可能的。 」「供孩子上學也是促內需的手段,不然培訓班怎麼之前不讓開,現在又完全允許了吶。」
2024年8月,中共國務院發布「關於促進服務消費」的意見,學校可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引進具有相應資質的第三方機構提供非學科類優質公益課後服務等。
李聰玲認為,選擇哪一家機構進入到學校,它的費用、相對應的宣傳都是利益交換。「課後服務堂堂正正地進入學校,以前也有過,以前很少,沒有這麼擺在明面上。雙減前沒有。」他說。
分析:中共教育體制導致教育過剩
普通家庭傾盡積蓄供養孩子讀完大學,卻面臨畢業即失業的困境。很多人質疑,這場愈演愈烈的教育內捲究竟是階層躍升的階梯,還是一場註定輸光的賭局?補習班、學區房、國際課程,普通家庭被裹挾進一場無休止的競賽中。
北京網友「茅台不如二鍋頭」表示,自己是70後,「我們這一代通過學習可以改變命運,同齡人大部分都超越了父母過上了更好的生活,但是我現在深刻的認識到時代變了,孩子這一代的遊戲規則不一樣了……」
英國青年學者Ignatius Lee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中國教育沒有培養出與其教育投入相匹配的人才,但卻製造了巨大的畢業生群體,光是就業壓力都難以滿足,更不要指望這些人充分發揮各自的才能。雖然不能說是人才過剩,但可以說是教育過剩。
他回顧說,當初中國受教育水平程度普遍很低,原因是文革摧毀了中國的大中小學教育,人才極度匱乏,大學畢業生是稀缺資源,包分配,不愁就業問題。現在一些國外頂尖大學博士畢業回中國只能教中學。大多數人接受教育什麼也改變不了,甚至找不到工作。
「經濟衰退,企業出走、倒閉或裁員,就業崗位大批流失,除非你是中國(中共)政府特別扶植的幾個領域相關專業,比如人工智慧、晶元和新能源汽車等相關,其它專業都可能面臨失業問題。」
國內學者王東華也多次發表觀點,認為中國現在的高考已經到了非改不可的程度和地步了。「按照現在學習模式,學了20年,什麼都不會,還一堆精神病出來。他的生活教育,他的生命教育,全部讓位給考試刷題。越學孩子越笨,越學與一個活生生的人,離得越遠。」
Ignatius認為,在中國大學確實存在一些看起來沒有什麼價值的專業,比如馬克思主義相關專業。在習近平執政第一個十年,全國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暴增14倍,請問這些畢業生將來做什麼?
「中國的教育體制和產業體制都是同一套邏輯,過度崇尚政府投資和政府財政傾斜,其結果只能產生過剩:政府投資放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造成產能過剩,放在教育領域也造成馬克思主義專業畢業生過剩。」他說。
責任編輯:孫芸#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What's Hot
圖為2024年10月28日,北京的學生放學後在一家購物中心的庭院裡玩耍。(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Previous Article金價高無阻淘金熱 為何中國人持續搶購黃金
Next Article 王友群:習近平內外交困七件事
Related Posts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