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于 6 月 30 日召开会议,审议《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工作条例》,由中共领导人、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亲自主持。会议指出,设立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是健全党中央对重大工作集中统一领导、推动重大任务落实的重要制度安排,将对重大工作实施更有效的统领与协调,强调「统筹不代替、到位不越位」,显示中央对各层级工作的把控力将进一步加强。
外界注意到,政治局会议并非每月必开,上月未召开已引发各种揣测。X 《蔡慎坤》认为,此次会议及新机构的设立,意味着习近平正透过制度化安排延伸权力触角,此外这也可能是权力交接的前兆。
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退役陆军中将弗林(Michael Flynn) 6 月 26 日在社群平台 X 发文称,中国「显然正在发生权力更替」,并点名丁薛祥、陈吉宁与张又侠可能成为中共新的核心领导人物。弗林还配上 3 人合成照,暗示内部权力重组已在进行。不过,此番说法缺乏直接情报左证,更多仍属推测。
与此同时,美国前驻百慕大大使、曾在北京任教的史雷顿(Gregory W. Slayton)也在《纽约邮报》发表评论,直言习近平下台的迹象比以往更明显。文章指出,近期多名支持习近平的中共解放军高层接连遭到清洗甚至离奇死亡,军方实权疑似落入曾与习关系微妙的张又侠手中。此外,习近平近月以来多次「消失」在公开活动中,引发外界对其健康及执政稳定性的揣测。
另有舆论关注习近平父亲习仲勋纪念馆突改名为「关中革命纪念馆」的异动,以及 5 月底至 6 月初习近平缺席多场高层外事接待,《人民日报》期间也未刊载相关报导,这些细节被视为「权力异动」的风向球。
X 《蔡慎坤》指出,外界对此次新设的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有不同解读,有人认为此举形同重启「中央顾问委员会」,为习近平未来卸任后保留发挥影响力的平台;也有人认为此举意在进一步集权,透过程序化、制度化将重大决策与执行统一纳管,对外传递「党国一体化」讯号。
究竟是为习近平铺路交权,还是加速强化集权?目前仍众说纷纭。习近平时代是否正在进入新的阶段,随着解放军高层变动与党内人事安排,海内外舆论将持续关注其走向。值得一提的是,中共党员人数已首次突破一亿,在当前国际局势变化下,这更引发外界对中国未来走向的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