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08日訊】(記者宋唐、易如採訪報導)隨著中國公司的激光雷達(LiDAR)在自動駕駛技術上的大量運用,美國立法者擔心這種技術會讓電動車變成間諜車,威脅本土國家安全。
長期以來,中共就有所謂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當局的思路是,在傳統科技行業無法追趕的情況下,專注於短期內能夠突破新興技術,利用中國市場的巨大需求及政府的政策支持,拉低價格,搶占國際市場,從之前的光伏、風電、5G、電動車,到現在的激光雷達都是遵循這種模式。
最惡意的地方還在於,中共當局利用西方市場的開放性,在中共產業政策的支持下,進入美國等西方市場,收購西方的技術、獲取西方的資金,利用西方打敗西方。這已不僅僅是經濟安全問題,而且還關乎西方未來的命運。
中共這次政策引起了美國立法者的擔憂。美國眾議院兩黨議員小組,要求拜登政府調查所有中國激光雷達技術公司,以確定是否將其列入實體名單。
自駕車的「眼睛」 激光雷達是中共戰略性新興產業
激光雷達(LiDAR)是一種可以掃描周圍環境並生成三維圖像的傳感器,具有高分辨率和遠距離探測的特點。與其它傳感技術(如照相機)不同,激光雷達在弱光條件下性能也不會降低。
自20世紀60年代美國首次將激光雷達用於國防和航空航天領域後,一系列商業(汽車、精準農業、氣象、製造業和智能城市)都應用了激光雷達。
隨著電動汽車(EV)和自動駕駛需求的增長,激光雷達正迅速成為行業標準,越來越多的車企也使用激光雷達作為自動駕駛汽車的 「眼睛」。
根據諮詢公司Yole的行業報告,全球汽車激光雷達市場預計將從2022年的約3.17億美元增長到2028年的近45億美元。
近年來,中共當局越來越關注這一新興技術。2020年,北京將激光雷達技術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
雖然西方在研究能力和知識產權方面仍然處於領先地位,但在中共產業政策和補貼、市場保護的支持下,中國公司正在迅速擴大規模,正以低於成本的價格出售產品,以搶占市場份額。按出貨量計算,2020年中國公司占全球汽車激光雷達市場的58%。
悉尼科技大學教授馮崇義(馮崇義提供)
「未來汽車產業逐漸會被電動車所取代,這是一個方向。」悉尼科技大學副教授馮崇義告訴,「這裡一方面是諜報戰,另一方面屬於產業競爭,現在歐洲電動車市場幾乎是被中國占領了,因為中國有國家的補貼,在價格上占優勢,所以在市場上歐洲頂不住。」
在中共產業政策的支持下,中國公司大舉進入西方市場,獲取資金與技術發展自己。比如2022年,中信集團與美國公司Quanergy Systems進行了價值14億美元的反向併購;2018年中投公司與高盛合作,收購了美國博伊德公司(Boyd Corporation);2015 年,中共國家半導體基金資助NavTech公司收購瑞典Silex公司;2015年,中共國有投資者收購了美國傳感器設計公司OmniVision;中國汽車公司吉利投資了美國Luminar公司,共同開發激光雷達技術。
以中國最大的激光雷達廠商禾賽科技為例,它首先與德國主要的激光雷達專利持有者、一級汽車供應商博世合作,接下來2022年11月又獲得了7億元人民幣(9840 萬美元)的貸款, 2023年2月在美國成功首次公開募股,募集資金1.9億美元。
中國也與美國的激光雷達研究有聯繫。例如,從事激光雷達研究的清華伯克利深圳研究院,可能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傳感器與執行器中心和Marvell納米實驗室有聯繫。
中國公司也受到了盜竊知識產權的指控:2019年,美國公司Velodyne指控中國的禾賽和深圳市速騰聚創(Robosense)侵犯知識產權。2023 年,美國公司Ouster指控禾賽侵犯了Ouster的五項專利。
中國電動車變身間諜車?
中共當局在激光雷達的技術與市場方面不公平的擴張,引起了美國立法者的擔憂。
2023年2月28日,美國眾議院美中戰略競爭問題特別委員會主席邁克‧加拉格爾(Mike Gallaghe威斯康星州共和黨籍)在華盛頓卡農眾議院辦公大樓主持該委員會第一次聽證會。(Kevin Dietsch/Getty Images)
11 月 28 日,眾議院中共特別委員會主席眾議員邁克·加拉格爾(Mike Gallagher)和資深民主黨議員眾議員拉賈·克里希納莫蒂(Raja Krishnamoorthi)等20名兩黨議員,寫信給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汀和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要求調查所有中國激光雷達公司,以確定是否將其列入實體名單。
議員們寫道:「鑒於激光雷達的重要性,確保外國激光雷達系統中使用的美國技術,不會被我們的對手用來製造自主軍用車輛和武器至關重要。」
「需要採取緊急行動,阻止來自敵對國家支持的實體生產的激光雷達在美國市場擴散,或進入美國資本市場或美國關鍵基礎設施系統。」
議員們還特地提到,中國的激光雷達可能大量安裝在美國行駛的自動駕駛汽車上、部署在美國關鍵基礎設施的「智慧城市」中,包括交通信號燈、港口和橋梁。
根據中共國家安全法,所有中國激光雷達公司必須提供收集的所有可用數據,這意味著中共可能不僅可以訪問美國地圖和基礎設施的數據,還可以訪問美國軍事系統的數據。
「激光雷達可以追蹤人、車、交通以及任何特定時間的繁忙程度,這種信息可能會落入像中國這樣的敵國手中,極其令人擔憂,」Cepton 公司的莫雷蒂告訴《連線中國》(The wire china)。
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長蘇紫雲資料照。(吳旻洲/)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戰略與資源所所長蘇紫雲對表示,激光雷達或電動車是透過大數據運作,對周遭環境的傳感就非常靈敏,它的技術特性具有這種收集情報的能力。
他說,電動車跟自駕車都強調上網交換資料功能,會有兩個特定風險:一個是電動車可以辨識影像,一旦開到軍事要地或敏感區域的時候,就會把影像找機會傳出去。
「你可以想像,一輛中國製造的電動車刻意開到美國海軍基地,然後啟動激光雷達掃描美國船艦。把船艦所有細部的構造,建成一個數位模型,就可以採取一些反制或打擊的措施。」
「第二,如果成千上萬輛的電動車在路上跑,作為這些電動車的生產廠家,就可以還原這個國家的一些經濟和特定人士的狀態。」
《華爾街日報》報導,近年來,中國公民進入美國軍事基地和其它敏感地點多達100次,美國官員將此類事件描述為潛在的間諜威脅。這些地方遠離商業機場,幾乎沒有旅遊景點,但這些中國人當被攔下後明顯有一套既定的說辭,會說自己是遊客,迷路了。
蘇紫雲表示,民主國家會有媒體、國會、立法監督,特斯拉有類似的能力,可是不敢去侵犯隱私,一旦被發現,那可能會造成很可怕的商業賠償。
「最重要還是源頭的法律規範,法律規範只有民主國家可以做到真正的監督,在極權國家只是變成政府的工具,如此而已。」
此外立法者還擔憂,激光雷達還是一項軍民互用的技術,中國激光雷達公司也為軍事項目提供支持。NavTech 公司為衛星(北斗)和航空防禦(無人機和戰鬥機)提供導航技術。禾賽科技為軍方製造自主戰車。深圳市速騰聚創(Robosense) 與軍事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有聯繫。
中共政權根深蒂固的冷戰思維
與世界上多數政權不一樣的地方是,中共政權有一種根深蒂固的不安全感,這促使它對間諜行為有一種執念,過去20年來,中共從信用卡到手機,都在祕密蒐集本國公民的個人隱私。
蘇紫雲認為,中共的間諜行為是系統性的,早期海康威視通過監視器,華為通過通訊,大疆無人機通過空拍,到現在激光雷達取得更精密的數位模型,都是個別技術附著在不同的產品上面。
圖為美國交通警官用激光雷達對可能超速的司機進行監測。(AFP)
「中共早前在非洲推廣中興電信、華為電信低價搶市,一方面是擴大需求,更重要的是擷取情報,巴勒斯坦國會發現他們開會議時,都會經過華為系統傳到北京某個位置,非洲國家發現中興電信的基地台可以鎖定特定的政治人物。」
「美國不會在意50億美元的市場,而更在意安全問題,」蘇紫雲表示,因為這些基礎設施或所有的機密被掃描進去之後,就不是50億美金可以涵蓋的了。而且,原生的技術在美國跟西方國家手裡,他們現在如果跟中共脫鉤之後,會快速重新啟動另外一個產業鏈。
對於如何管控來自中國的激光雷達,蘇紫雲認為,美國或民主國家會從源頭管理開始,你要進入這個市場,就要符合國家的安全規範,不得把客戶資料沒有受權就傳輸出去。如果一旦發現違反規範,輕則罰款再改良,重則就是禁止進口了,最嚴重的就是撤出美國市場,這與美國政府禁止聯邦官員使用抖音類似。
「這樣的話,未來的世界也就會分成兩個陣營,一個是民主法治的市場,另外一個就是紅色市場。也就是美國商務部長最近強調的,這些科技的使用都必須符合民主跟法治。」 他說。
馮崇義表示,中國共產黨政權從來不認為冷戰結束了,它認為兩種制度、兩種價值觀、兩種意識形態之間的生死搏鬥,一直在進行著。所以它一直是有這樣的冷戰身分,特別在習近平上台以後,政治安全第一。
「所以他要制定對外政策之後,把這個冷戰的因素,把諜報戰的因素納到一盤棋了,那完全符合他的邏輯。」
「中美雙方早就進入了冷戰狀態,在高科技的競爭,在打間諜戰。馬斯克的電動車在中國有很多地方不准靠近,而馬斯克電動車是路標認識方式,不是用雷達,中國(中共)都提防。」
馮崇義表示,中共現在的做法是以攻為守,哪怕在戰略上處於劣勢,但為了生存,就想去改變世界的格局,在西方世界培養代理人,擴大影響。所以這個是其生存策略。
責任編輯:林妍#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What's Hot
Previous Article「十億副省長」朱從玖被指長期偷看禁書
Next Article 秦剛案撲朔迷離 分析:中共黨內或醞釀政變
Related Posts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