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0日訊】在中國大陸職場,一道無形的「35歲就業門檻」正成為無數職場人難以跨越的鴻溝。據《南風窗》7月19日的深度報導,眾多35歲至40多歲的中年(中產)失業者——他們中不乏曾經的公司高管或不同領域的資深專業人士,正集體面臨一場嚴峻的生存挑戰。這批精英人群,既無法提前退休完全脫離職場,又在遭受年輕一代帶來的顛覆性挑戰,一旦失業,或將面臨徹底從中國職場「隱形消失」的殘酷風險。
資深獵頭警示:40歲是職場「年齡紅線」
在獵頭行業深耕18年的資深顧問安妮直言,40歲是中年失業的一個明顯「卡點」,這已成為普遍現象。她指出,甚至連獵頭行業本身,也將40歲視為一道難以逾越的「年齡紅線」。
即使是高資歷人士也無法倖免於這場「中年危機」。報導中指出,有人甚至曾是核心技術人員或高級管理層,但在如今的職場環境下依然面臨困局。他們發現,獵頭機會正日益減少,即使是通過人脈關係獲得的面試機會,也常被用人單位質疑——昔日的「資深」如今卻變成了「高齡」的負擔。
前世界500強高管的緊縮人生
在上海蘇州河和黃浦江交界處、東方明珠對面的黃金地段,今年41歲的「路總」的家就在這裡。他曾經過近20年的打拼,從基層銷售員一路晉升至世界500強企業的集團總經理。然而,他的職業生涯卻在40歲這個關口戛然而止,至今已失業三年。
意識到失業的現實後,路總盡力減少所有開支。他無奈地說:「除了必要的吃,其它能不消費就不消費……」生活極度緊縮。
與路總相似,曾在家裝企業升任副總的宋飛匿,在失業的第160天(今年6月15日),將他於2021年斥資約11萬元購入的名錶掛到二手平台出售。這一天正是他每月花唄(一種消費信貸服務)的還款截止日,身處哈爾濱的他,急需這塊錶換來的幾萬元錢應急。
失業工程師:不敢回家的「麥當勞之夜」
2024年夏天,在北京房價最昂貴的三里屯附近,45歲的工程師丈夫和妻子董嵐昕已在家中消沉許久。2024年初,這名工程師新工作只做滿一年半便再度失業,他曾是家裡唯一的經濟支柱。而妻子董嵐昕為了育兒,已離開職場多年。
過去的幾年裡,董嵐昕夫婦曾先後購入6套房子,但到了2024年,他們卻過著一種極度緊縮的生活,一切都為了省錢。丈夫送孩子上課,最初開車,後來嫌油費太貴,改為騎電動車,從三里屯到海淀,單程就需要一個多小時。
董嵐昕只在傍晚菜市場快收攤時才去買菜,連裂口的胡蘿蔔也不放過,削完也沒剩多少。她說:「平常我倆白天就是往床上一躺,一躺一天,誰有心思做飯?除非孩子回來,給孩子對付一個。」這種消沉的生活狀態令人唏噓。
夫婦倆不可避免地頻繁爭吵。每次吵架,丈夫都說不過董嵐昕,便會摔門而出。但董嵐昕知道他只會去附近的麥當勞,因為那裡免費且24小時營業。如果女兒不去叫,他甚至會在麥當勞待到深夜才回來。
一位同樣經歷丈夫失業的工程師妻子發出心聲:「我們好像到45歲就成了社會的廢人,可45歲是社會的中堅力量,也是家庭的中堅力量,對嗎?」——這句話道出了無數中年失業者及其家庭的共同困惑與不甘。
百億公司中國區總裁的至暗時刻與轉機
2025年1月前,47歲的Sally還是一家百億公司的中國區女總裁,再往前追溯,她也曾是另一家外企的女總裁。她已達到許多人無法企及的高度,甚至在美國總部開會時,二百多人的會議室裡只有她一張中國面孔。然而,在2025年1月底,她確認公司撤出中國的同時,也官宣了自己的失業。
那段日子是她人生的「至暗時刻」:患有漸凍症的父親在疫情中離世,合作多年的朋友在工作中背叛,最後竟連公司也要撤離中國。她親手解散了團隊,在48歲的年紀,一個人獨自回到了就業市場。
儘管擁有不菲的資產,Sally並非完全沒有壓力。她的兩個女兒都在國外讀書,大女兒在加拿大讀大學即將畢業,小女兒則在英國剛讀初中,高昂的學費是沉重的負擔。
不過,最終Sally還是憑藉其過人的資歷和能力,重新找到了新工作。
國企高管三度失業:為省錢只吃饅頭
在福建廈門,曾任國企旗下單位設計主管的「侯哥」,在40歲之後的兩年裡,經歷了連續三次失業。他也不敢待在家裡,而是選擇去離家近的圖書館,因為那裡有桌椅、空調和熱水,能幫他省錢。失業至今,侯哥對花錢產生了近乎「自殘」般的恐懼感。他甚至在圖書館餓了想吃碗麵時,最終還是選擇了買兩個饅頭,因為饅頭只要2元,而麵要10元。
這群40歲以上的失業中年人,共同面臨著無法迴避的巨大經濟壓力。侯哥透露,廈門多颱風,去年家裡陽台的窗戶有裂紋,被吹掉了一扇,但他一直拖著沒換新的。這種節衣縮食的氛圍被孩子敏銳地捕捉。今年父親節,兒子給了他一份特別的禮物——一張親手畫的100元錢。失業後,兒子還曾給過他一次錢,那真的是50元人民幣,是兒子通過幫同學抄作業賺來的。
「海投」無果:高管與資深員工的共同困境
失業後,即使是有人脈、有積累的高級管理人員也不容易找到合適的機會;而對於只有技術和經驗的資深工作人員來說,情況則更為糟糕。
侯哥將自己覺得合適的崗位,無論大小,在平台上都投過了簡歷。他甚至對廈門每天有哪些新崗位出來都一清二楚,可能的就會儘快聯繫。但半年過去了,他依然處於失業狀態。
這種困境至少在2020年底就已初現端倪。當時42歲的鄧哥從廣告行業失業,他曾有非常漂亮的工作履歷,長時間在美資、日資的4A公司(全球性廣告公司)工作,也擔任過本土公司的部門主管。然而,失業後的兩個月裡,他「海投」了一百多份簡歷,卻都石沉大海。唯一一個和他溝通的傳統企業,竟然要求他入職「帶資源」,這讓他無從應對。主動找上門來的,只有保險推銷類的招聘。
外包趨勢與AI衝擊:中年失業者的雙重壓力
侯哥在今年2月失業,而到了6月初又再次失業。他回憶說,5月份他剛被一家公司招進去,結果僅僅幹了一個月就被告知離開。「公司開了一個會,討論下來覺得自主研發成本太大了,需要招很多人,而且以後的工作量可能也不夠飽和,最後決定把項目外包出去。這樣一來,我的崗位就變得非常尷尬,不需要我了。」
這反映了他所處的設計行業裡一種顯著的發展趨勢:外包化。這段時間,侯哥唯一的收入來源就是接外包項目,為了800元錢,他需要花5天「沒日沒夜」地完成幾十個網頁的設計。但他深知這不是長久之計,因為人工智能(AI)的興起將對這個行業造成極大的衝擊。他坦言:「年紀大了,精力和體力都跟不上,家裡有經濟壓力,也容不得你花很多時間去學習。」
對這群失業的中年人來說,他們最害怕的事情就是:失業,再遇到變故。他們的生活中到處都是責任,但機會卻少之又少。除了逐漸被時代拋離的自己,他們似乎沒有真正穩固的東西可以依靠。
《南風窗》的報導指出,在所有受訪者中,只有極少數人最終成功回到了職場。其他人要麼被動創業,要麼轉型成為自媒體博主,還有很多人則持續處於失業狀態。
除了眼前的經濟和教育壓力,他們還面臨著諸多未來的問題。例如,中國的延遲退休政策發布後,四十多歲失業的中年人處於一個極其尷尬的境地。他們距離退休年齡還有約20年,但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卻尚未繳滿達標年限,一旦持續失業,若不自掏腰包,就只能面臨斷保的困境。
責任編輯:方曉
推薦閱讀:
中國困境:中年失業 青年蟄居 老年養家
【翻牆必看】上海中產淪落到幾乎破產
經濟蕭條下 小中產窮遊 底層民眾苦水泡黃連
大陸外賣和網約車業為何擠滿失落的中產
大陸中產返貧增多 老闆負債哭訴 民怒刺激消費
斷供潮蔓延 中國中產家庭子女留學夢受挫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What's Hot
圖為示意圖。(Hector Retamal/AFP/Getty Images)
Previous Article漢光軍演 專家:歷來台灣最接近實戰 最成功
Next Article 洽洽瓜子又上熱搜 淨利潤暴跌超85% 已暴雷?
Related Posts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