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07日訊】(記者紀語安綜合報導)過去幾十年來,外國汽車製造商在中國汽車市場獲得高速成長與高額利潤,然而,現在各外國車商面對市場無底線的惡性競爭,以及中共當局政策性補貼,經營面臨嚴峻挑戰。
外國汽車製造商在華面臨困境
近日,大眾汽車集團(Volkswagen,另譯福斯汽車)丟出震撼彈,可能要關閉在德國的工廠。如果不幸成真,這會是這家全球第二大車商87年歷史上首次關閉母國德國的工廠。
據CNN報導,大眾汽車財務長阿諾‧安特利茨( Arno Antlitz)警示,大眾汽車有「一年,也許兩年」的時間來扭轉局面,與疫情前的水平相比,大眾在歐洲的汽車銷量每年減少50萬輛,相當於大約兩個汽車廠的銷量。
在其最大的中國大陸市場,大眾2024年上半年的交車量較去年同期下降7%,較三年前下降四分之一以上,降至134萬輛;它在中國大陸的合資企業15年來首次出現季度虧損。
從2000年以來,大眾多年位居中國暢銷汽車品牌第一名,去年它輸給了比亞迪。
除了大眾集團之外,全球第一大車商豐田汽車在中國的營收也面臨巨大壓力。截至2024年第2季,豐田在中國的合資企業營收年減73%。
通用汽車在華合資企業(有10家)今年也遭遇連續虧損,它在中國的銷量從2017年高峰的400萬輛,下跌到去年的210萬輛,銷售額幾乎減半。
2023年10月,日本三菱汽車宣布,銷量已經多年下滑,將結束在中國大陸的生產。本田(HMC)、現代和福特也相繼採取各種削減成本的措施,包括裁員和關閉工廠。
「內捲」價格戰 持續無底線競爭
根據中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的數據,7月份,外國汽車製造商在中國汽車市場的份額從兩年前的53%下滑至33%。
事實上,中國大陸殘酷且曠日持久的電動車「內捲」價格戰,也讓多家中國本土汽車製造商陷入困境,外國車商同樣逃不出這場惡性競爭。券商Bernstein指出,6月,中國汽車價格比去年同期下降6%以上。
通用汽車公司執行長瑪麗‧巴拉(Mary Barra)說:「很少有人(在中國)賺錢。」她指出,中國大陸的價格戰是一場沒有底線的競爭,「這是不可持續的,公司不可能一直虧損下去」。
諮詢公司Dunne Insights執行長邁克‧鄧恩(Michael Dunne)也表示,外國車商在中國享受高成長和巨額利潤的黃金時代已經結束,「如果你是中國的大眾市場品牌,那麼你的好日子不多了」。
無視供過於求 中共推「新質生產力」加速生產
目前中國經濟放緩,中共官方為經濟發展「指明方向」,力推「新質生產力」,加大電動車的生產規模。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上海策略顧問公司Automobility以及中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的數據顯示,中國目前每年的汽車產能在4000萬輛左右,但中國國內銷量僅為2200萬輛左右,太多公司在爭奪市場份額。
全球顧問公司艾睿鉑(AlixPartners)駐上海的汽車顧問戴加輝(Stephen Dyer)指出,去年在中國,售出至少1輛電動車的品牌就有123個。
目前中國車企陷入紅海競爭,汽車產能已經過剩,供大於求的情況持續惡化,這也促使電動車大舉出口,引發世界各國擔憂。
原因是中國的電動車出口並非如中共宣稱的是「純粹市場競爭」,背後有官方的產業政策支持和補貼措施,這些不公平、不透明的貿易行為,加上「內捲輸出」式的傾銷策略,對歐洲和美國的汽車產業和就業造成嚴重衝擊。
中共當局宣稱支持「貿易自由化」,然而其實際作為卻反其道而行。目前歐美各國提高電動車進口關稅以因應中共傾銷、保護本土車企,但這些措施能發揮多少作用,仍需觀察。
責任編輯:林妍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Previous Article《新紀元》停刊啟事:守住心中的光明
Next Article 標普:科技公司供應鏈遷出中國 進第二階段
Related Posts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