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28日訊】(英文專欄作家Milton Ezrati撰文/信宇編譯)最近以來,一直陷於低谷的中國經濟出現了新的樂觀情緒。在經歷了2023年大部分時間的動盪之後,12月份的出口有所增長,通貨緊縮的速度也有所放緩。但如果對這個消息過於樂觀,那就大錯特錯了。
除了一些毫無意義的統計數字上的波動外,最新的經濟信息流中沒有任何跡象表明中國經濟有了很大的改善。恰恰相反,最近的消息證實了中共面臨的種種問題,而且幾乎沒有暗示擺脫困境的途徑。
最普遍也最令人不安的消息是中國迎來持續通貨緊縮。根據中共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12月份的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下降了0.3%。與11月份下降0.5%的通貨緊縮相比,情況略有好轉,然而很難對這種月度之間的波動做出過多的判斷。
事實上,物價正在下降,而且自去年3月份以來一直在斷斷續續地下降。中共政府稱之為「出廠價格」的生產者價格,則反映了更令人擔憂的情況。12月份,生產資料價格同比下降2.7%,這是連續第15個月出現下降。
表明需求不足的信號顯然是通貨緊縮,尤其是中國目前所遭受的這種持續而劇烈的通貨緊縮。人們可以逐月分析這些數字。他們可以討論哪些價格拖累了平均水平,哪些價格逆勢而上。最新的12月數據顯示,食品價格下降導致了全面通貨緊縮。這種分析可能會被商人們所使用,比如說,為他們的產品組合的變化做準備,然而除此之外,每個月的產品組合變化並沒有多大意義。主要信息並不在於產品組合,而在於持續的通貨緊縮趨勢,及其說明的需求不足的問題。
這個嚴重而普遍的需求問題部分源於出口的下降。12月份的出口確實比11月份略有回升。而與去年同期相比,所有出口增長了2.3%。對於一個仍然嚴重依賴海外銷售的經濟體而言,這種增長充其量只能算是略微令人鼓舞。這與2022年甚至2023年初錄得的超過10%的年出口增長率相去甚遠。
然而,最近的數據包含了更多令人沮喪的消息。數據顯示增長的唯一原因就是,去年同期的基數因當時實行嚴苛的COVID病毒清零封控政策而特別低。假如沒有這種情況出現,數據就會顯示明顯下降。
更能說明問題的是,這些微薄的收益完全歸功於中國產品在俄羅斯的銷售,而西方國家的制裁使德俄羅斯除了中國之外幾乎沒有其它選擇。對俄羅斯的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長了驚人的46.9%,很難指望陷入困境的俄羅斯經濟能夠保持這個速度。與此同時,12月份對美國的出口同比下降了6.9%,對歐盟的出口下降了1.9%。12月份對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的出口比去年同期下降了6.14%。在這些領域,中國仍然非常依賴出口的經濟需要銷售來實現可接受的整體增長率。儘管有些人從西方信貸成本下降的前景中看到了希望,然而最早也要到2024年末才有可能出現這樣的舉措。
中國的內需似乎也無法彌補出口下降帶來的缺口。進口數據顯示了部分損失。12月份的數據顯示,與去年同期相比僅增長了0.2%。這與年初近10%的降幅相比略有改善,然而這並不意味著經濟反彈。尤其令人失望的是,中共政府在過去的12—18個月裡大力推行經濟刺激政策,中國人民銀行也降低了借貸成本。在這種政策支持下,只有頑固的問題才有可能持續存在。
這些問題之所以如此頑固,背後存在多方面的原因。過去兩年房地產開發行業的崩潰給中國金融市場留下了大量問題債務,阻礙了中國為新的公共和私人投資提供資金的能力,進而阻礙了經濟增長。房地產崩盤也抑制了住宅建設,而直到最近,住宅建設一直是中國經濟的支柱。與此同時,這些問題壓低了房屋價值,從而壓低了中國家庭的淨資產,也抑制了消費支出,而這正是中國目前所需要的,尤其是在出口疲軟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中國經濟仍有可能避免自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以來從未有過的全面衰退。即便如此,2024年中國的經濟前景也很難令人振奮,尤其是世界其它地區似乎很難實現經濟快速增長的大背景之下。
作者簡介:
米爾頓‧埃茲拉蒂(Milton Ezrati)是紐約州立大學(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簡稱SUNY)布法羅分校人力資本研究中心主辦的《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雜誌的特約編輯,亦是總部位於紐約的知名傳播公司Vested的首席經濟學家。在入職Vested之前,他曾擔任Lord, Abbett & Co.等公司的首席市場策略師和經濟學家。他還經常為總部位於紐約的《城市雜誌》(City Journal)撰寫文章,並定期為《福布斯》(Forbes)撰寫博客。他的最新著作是《即將到來的三十年:未來三十年的全球化、人口統計學和我們的生活方式》(Thirty Tomorrows: The Next Three Decades of Globalization, Demographics, and How We Will Live,2014)。
原文: No Help yet for China’s Sorry Economy刊登於英文《時報》。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並不一定反映《時報》立場。
責任編輯:高靜#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What's Hot
Previous Article廣西維權人士韋亞妮台灣跳機 尋求緊急關注
Next Article 大閘蟹在中國是時令美食 為何讓歐洲人頭疼
Related Posts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