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0日訊】(記者方曉綜合報導)在中國經濟持續下行的背景下,曾經象徵中產家庭「標配」的鋼琴教育產業,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大清盤」。隨著家庭財富縮水,「每個孩子都該學鋼琴」的全民信仰一去不復返。從鋼琴製造商到一線教師,整個產業鏈都陷入了寒冬,甚至連高收入家庭也開始對微小的學費差價斤斤計較。
一線教師親述:學生驟減與「消費降級」
上海博主「海上心聲」近日採訪了上海「00後」鋼琴教師張女士。她親身經歷了這個行業的榮衰。
張女士表示,她從小就學鋼琴,從高中畢業之後就開始兼職教鋼琴,因為當時正趕上鋼琴熱,教鋼琴行業很火。到目前她已經教授鋼琴課9年。平時她只在雙休日教課,週一到暑假期間基本上每天都教課。
近年來中國經濟下行,民眾消費降級,張女士有直接的感受。她說,從2024年起,學鋼琴的學生一下子就少很多。
她說,她的老闆的鋼琴行也大縮水。原來有兩層樓,現在變成一層樓,另一層樓給別人了。因為課沒那麼多,學生也變少了,都在流失。
路透社去年曾報導,鋼琴教師劉紅宇(Liu Hongyu,音譯)6年前在北京開辦了音樂教室,如今學生人數已減少超過一半,她擔心會有更多的學生停課。
2018年狀況好時,她的音樂教室有70名學生,並聘請了兩位全職教師和兩位兼職教師。但在疫情爆發後,需求快速下降並持續低迷,她只好換到了更小、更便宜的地點,現在只有兩名兼職教師。她說:「我擔心的是,我們現在的30名學生在上完已付費的課程後,是否會繼續上課。」
家長們也不願意預付長期課程的費用,他們一方面擔心自己的經濟安全,也意識到許多學校已經破產。
這種放棄背後是沉重的現實考量。一位業界人士分析,當前「北上廣深房價鬆動,大廠裁員名單越來越長」時,學琴這種「頂級吞金獸」已從家庭的「必要投資」變為「可削減投資」。
從狂熱到冰點:鋼琴產業的黃金時代終結
在中國鋼琴熱的時期裡,「每個孩子都該學鋼琴」成為全民信仰,2010年代,中國曾是全球鋼琴產業的絕對中心。《經濟學人》統計顯示,巔峰時期中國有超過4000萬琴童,占全球總數的80%。在井噴式需求的刺激下,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鋼琴生產國和消費國。2019年,中國鋼琴產業的繁榮達到頂點:年銷量突破40萬架(美國同期僅3萬架),全產業鏈產值逼近2000億元。年銷量一度突破40萬架。
2012年5月30日,具備大陸國資背景的珠江鋼琴率先上市,當年產銷突破13萬架,全球市占率超25%。20天之後,浙江寧波的海倫鋼琴也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成為「中國民營鋼琴企業第一股」。
在浙江湖州、湖北宜昌等地,形成了規模巨大的鋼琴產業集群,帶動了數萬人就業。僅湖州洛舍鎮一地就有鋼琴相關企業114家,從業人員約4000人,年產鋼琴占大陸全國總產量的七分之一。
井噴的需求釋放出巨大的紅利,眾多的鋼琴培訓機構在其中賺得盆滿鉢滿,鋼琴老師成為當年最滋潤的職業之一。
然而,這股熱潮在2024年戛然而止。根據統計,當年中國有超過7000家琴行倒閉,鋼琴年銷量斷崖式下跌,相比高峰期直接腰斬。
2025年鋼琴行業寒意更重
進入2025年,鋼琴行業透出更多寒意。第一季,大陸國內僅有的兩家鋼琴上市公司業績雙雙暴雷:海倫鋼琴淨虧損968.48萬元(人民幣,下同),同比下滑154.56%,珠江鋼琴虧損達5168.47萬元,同比下降162.52%。
一位資深從業者在社交平台發視頻說,「鋼琴是一個比房地產行業還難的行業,這個曾經的雞娃標配,樂器中的王者,如今卻淪落到造鋼琴的、賣鋼琴的、教鋼琴的全都乏人問津、集體下崗。」
上述上海的張女士表示,教課的收入相比之前也變少了。2019年的時候,教鋼琴課200元/節課,後來漲過價,但是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價格就慢慢下降,現在又降回到200元/節課。這也算是另一種消費降級,人們的消費普遍降級了。
她說:「甚至有家長直接跟我說:我們家收入水平已經跟不上了,家裡有兩個小孩,覺得太吃力了。不得不讓孩子放棄學鋼琴。」
「因為學鋼琴要看長期效果。不是上多少節課就有效果的。可能學一兩年也沒效果,需要學上十年,也許有一天能發揮作用,屬於長期投資,短期不見效,那麼家長就說,算了。」
張女士說,這兩年家長對孩子學鋼琴的態度也發生了變化——變佛系了。以前有要求的,包括上課也會上得多一點。現在就是上課變少了,要求也變低了。
北京一琴行老闆無奈對陸媒表示:「去年是崩盤,今年是清盤。」「今年很多琴行都開始虧本清倉了,原價5萬元的鋼琴,現在5000元都沒人要。」
今年6月,剛從廣東某音樂學院畢業的鄭女士表示,「為了我學鋼琴,父母前後花了大幾十萬,畢業出來機構只給我3000元底薪、課時費提成35%,還經常招不到學生,這太諷刺了。」
而中國兩家上市鋼琴企業珠江鋼琴和海倫鋼琴都陷入虧損。珠江鋼琴近日發布公告稱,預計2025年上半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虧損為1.21億至1.57億元。2024年,珠江鋼琴營收6.77億,同比下降39.97%,營收接近腰斬,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是虧損2.36億,同比下降4108.2%。
高收入家庭也斤斤計較50元的課費差價
張女士提到,鋼琴熱的時期,學鋼琴的孩子來自各種家庭背景,一些樸素的爺爺奶奶們帶著孫子輩的孩子來學琴。來學鋼琴的孩子,他們的家長是本著讓孩子多一個興趣愛好的目的來學的。
而現在來上課的孩子都是來自於高收入水平的家庭。她說,孩子的家庭住別墅、豪宅,有豪車。即使這樣的家庭,家長也會斤斤計較50元課費差價。遇到過很多這種情況,家長會說別人的課費比你便宜多少,來討價還價。他們認為學鋼琴不值得這麼貴。他們不想再大把地投入金錢在小孩子身上。而前幾年不會有這種情況發生,那幾年家長都很大氣的。現在人們都很捨不得花錢。
張女士認定自己是自由職業者。她說,自己的同齡人、同行們都在工作,因為不工作就沒錢。儘管作為「00後」有家裡至少兩代人的托舉,但是大家都面臨內卷的壓力。
責任編輯:李沐恩#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What's Hot
圖為示意圖。圖為客廳內的古老鋼琴。(曾蓮/大紀元)
Previous Article廣東一老人散步故意肘擊跑步學生 引熱議
Next Article 分析:中共官場新老交替衝突加劇
Related Posts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