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6日訊】(記者程雯、易如採訪報導)近日中國大陸一些知名餐飲外賣平台也點燃「補貼大戰」,推出「0元購」兌換券,甚至「滿18.8減22.8」優惠券,於是平台訂單暴漲、流量爆表,然而商家累到腳朝天卻賺不到多少錢。專家分析認為,大陸餐飲生意上也如此內捲嚴重,實在太恐怖,數據亮眼更像「迴光返照」,表明中國經濟和中共體制實際在「末日狂奔」。
知名大平台點燃外賣補貼價格戰
中國大陸繼電動車行業大打價格戰後,餐飲外賣行業近期也打起價格戰,而始作俑者是一些知名外賣平台。
7月12日,美團、京東、和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閃購掀起新一輪「補貼大戰」,狂推「0元吃」、「0元喝」紅包,以及「滿18.8減18.8」、「滿28.8減18.8」折扣券,甚至還有「滿18.8減22.8」優惠券。
美團推出「0元購」飲品兌換券,用戶可去店家自提飲品。京東每晚發放10萬份16.18元小龍蝦。淘寶閃購推出的「滿38元減18.8元」和「18.8元免單卡」,覆蓋早餐、午餐、下午茶、晚餐和消夜5個時段的飲食,宣稱「1天5頓我全包」。
驚人的價格戰吸引了大量來「薅羊毛」的客戶,訂單量爆表。到13日凌晨,美團發布「戰報」稱,日訂單量超過1.5億。淘寶閃購聯合阿里巴巴旗下另一外賣平台「餓了麼」7月14 發「戰報」稱,日訂單量再次突破8,000萬。
然而店家似乎並沒有賺到多少。據大陸媒體報導,一位茶飲店老闆表示,外賣平台補貼戰要求他們配合降價,訂單量是翻倍,但是利潤沒有漲多少,忙到凌晨只是「賺了個寂寞」。
一位米粉店老闆娘表示,原價19.8元的米粉,顧客實付9.9元,待她付完平台佣金、打包費、配送費和總部分成後,實際落在自己手裡的不到1元錢。
更慘的還有白幹和賠錢的。許多奶茶店和飲料點都有沒人來取下單的「0元購」飲品,最後不得不倒掉。
但是,據高盛7月3日研報顯示,美團、京東和阿里巴巴三大平台的根本目標不是外賣本身盈利,而是通過價格戰獲取流量,以交叉銷售到盈利能力更強的電商和旅行業務。
分析:餐飲消費也「內捲」 這太恐怖
美國財擴公司總裁蔣品超對表示,中國老百姓對旅遊、高檔產品、高檔服裝的高消費已經越來越少了,現在的主要消費是在吃飯上,然而在「老百姓要活命的吃的上面也內捲,這太恐怖了」。
他認為,表面上看起來很繁榮,來了很多訂單,但是那些顧客不是衝著店家的服務來買單的,而是衝著他自己能不能「薅到羊毛」、「薅到利」來買單,「現在是,老百姓沒有地方去掙錢,他手上的錢越來越少了,通貨緊縮,這就導致了顧客心裡這種『薅羊毛』的心態。」
他說,「這對店家也是一個很恐怖的事情」,因為當顧客「薅不到利」時,他們就會離開,而店家無法再賠本賣下去時,他們就會紛紛倒閉。「店家一旦倒閉,那些平台也會出現倒閉潮」。補貼和賠本生意都是「短期行為」,是「無法繼續下去、無法生存下去的」。
他強調,這種非理性促銷活動的後果,會讓中國經濟和人們的生存狀況「進一步惡化」。
中國餐飲行業也看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據悉,貴州遵義紅花崗區餐飲行業商會7月15日發出倡議書,呼籲停止「內捲式」補貼和不正當競爭,以及立即停止「0元購」等非理性促銷活動,避免商家被迫參與賠本經營。
跨行業「內捲」表明中國經濟通縮嚴重
阿里巴巴和京東都是電商平台,現在也加入外賣價格戰,與美團競爭。蔣品超認為,這種跨行業「內捲」也折射出中國經濟「通缩狀態極其嚴重」。
「中國現在內捲到不只是店家之間的競爭,行業之間的競爭,平台之間也在競爭,內捲嚴重,包括這種跨行業的內捲,因為他們從自己那個行業裡面可能都無法再有更大的發展了,那就跨行業去做了。」
目前,在中國跨行業「內捲」也越演越烈,不只是阿里巴巴跟美團去競爭外賣,鄭州五星級酒店也去競爭地攤生意。
據7月6日的一條大陸熱搜消息,河南省鄭州市一家五星級酒店7月5日出地攤,讓酒店大廚現場介紹五星級美食,價格「平易近人」,生意火爆,不到一小時就賣光,日進3萬元人民幣。該酒店總經理也穿著廚師制服在現場接受採訪表示「不在乎別人說擺地攤掉價」,並說「面子值多少錢?」
蔣品超評論說:「這就是拼到『你死我活』,最後就看誰能夠維持到最後,誰就是勝利者,而所謂勝利者最後都成了一個『骨頭人』了,所有的肉都被吃掉了,踉踉蹌蹌地留在他這個行業裡面。」
分析:一場靠燒錢撐起來的假象
證券理財分析師Adam Lu對表示,在外賣平台訂單破億,大陸媒體宣揚「消費復甦」和「經濟火熱」背後的真相是,「這是一場靠燒錢撐起來的假象,是體制末路下的一次『迴光返照』。」
他說:「這是平台補貼、商家流血、用戶短期得利的『三輸遊戲』。」
Adam Lu認為,來「薅羊毛」的消費者「只是被算法推送和補貼機制『引導』著」來消費的,「只不過是平台用來做數據增長的一個『流量符號』。」
他還表示,今天的中國,平台也是一個「維穩工具」,「經濟不好看,政府需要『信心』,那就讓平台燒錢,讓大家感受點什麼熱鬧——哪怕只是數字上的。」
Adam Lu說,當然,平台燒錢也不會白燒,他們也是為了搶占市場 ,「最後去資本市場套現或者在別的業務裡賺錢,比如電商、旅遊、廣告這些毛利更高的領域。」
他認為,這種補貼價格戰對經濟沒有好處,也沒有贏家,只是「平台、商家、消費者、體制一起演出的一場『表演經濟』」,「平台短暫的贏得了數字,商家流著血陪跑,消費者薅到一點小便宜,大家都在消耗自己的明天。」
「這不是一場商業競爭,這是(中共)體制在崩塌之前,用最後的力量製造幻覺。它正在迴光返照,也在末日狂奔。」
責任編輯:鄭浩宇#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What's Hot
圖為2025年2月24日,北京,外賣員在等待訂單。(PEDRO PARDO/AFP via Getty Images)
Previous Article澳洲記者北京採訪遭攔截 外媒成監控對象
Next Article 廣東佛山爆基孔肯雅熱疫情 478人確診
Related Posts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