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01日訊】(專題部記者呈工、寧芯採訪報導)美國總統川普下令就進口銅加徵關稅展開調查。美政府官員表示,銅製造業應回歸美國,遏制中共戰略擴張。中國的銅加工材產量位居世界第一,中共在全球控制著很多銅礦資源,並試圖進一步提高國際影響力。專家表示,美國此舉影響廣泛,是美中的全面戰略競爭。
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2月25日簽署政府命令,要求就是否可能對進口銅徵收關稅展開調查,表示這項政策「將產生重大影響」。
該調查將根據美國《貿易擴張法》第232條實施,該條款賦予總統基於國內安全實施貿易限制的廣泛權力。川普還利用這一權力對鋼鐵和鋁徵收25%的關稅,將於3月份生效。此次是白宮對廣泛的進口商品徵收關稅並重塑全球供應鏈的最新舉措。
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解釋說,實施關稅將幫助重建美國的銅產業,並加強美國國防。美國產業依賴銅,銅應當在美國製造。美國優先創造美國就業,並保護美國國家安全。「現在是讓銅回家的時候了。」
貿易與製造業顧問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對媒體表示,這一舉措的目的是努力制止中共藉銅產業來發展其勢力,處理更廣泛的國家安全隱患。基於潛在的軍事和技術需求,美國也希望重振國內銅的開採、冶煉及精煉。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對表示,川普此舉明顯是指向中共,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銅冶煉國,2024年中國煉銅產量世界第一,「這會對未來中美關係產生多種影響」。
黃大衛說,這一舉措「其實更多的是地緣政治信號」,將會「導致全球供應鏈和銅的戰略物資進行重組,(美中)在戰略物資方面的博弈將更加激烈」。
2月12日,中共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1部門聯合印發的《銅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5至2027年)》提出,到2027年,提升銅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增強銅原料保障能力,國內銅礦資源量增長5%至10%。
該方案將銅定位為「戰略資源」,要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初步形成「國際競爭力」,但也承認存在「資源保障能力不足、產業結構有待優化」的問題。
納瓦羅表示,長期以來,中共把產能過剩和傾銷當作經濟武器,支配全球市場,系統性地破壞競爭者並將對手的產業驅向破產。其方式是:通過大規模補貼關鍵產業,將低於成本的產品向國際市場傾銷,一旦競爭者崩潰,便牢牢掌握其控制權。
納瓦羅強調,中共以此手法在各個領域擴展經濟影響力,包括鋼、鋁、太陽能電池板、電動汽車等。現在,「它又在用同樣的方式來獲取對世界銅市場的控制權」。
黃大衛說,中共在銅市場的手段與在鋼筋和鋁市場一樣,進行大舉控制,並向美國傾銷,這被美國視為不平等的貿易行為,明顯激怒了美國。
黃大衛表示,中共已經掌握了全球銅業鏈的50%以上,並且在全球擁有的銅礦最多。中共試圖通過低價傾銷,擠壓全球對手。通過國家資源、舉國體制,讓全球銅供應鏈萎縮成其一家獨大,以擴大其全球經濟、軍事、政治影響力。
他認為,美國的舉措,「短期保護美國銅產業,減少對外依賴,尤其是經濟、軍事和國家安全方面的保障」;從中長期看,「美國要重新塑造全球銅的市場格局」,削弱中共對全球資源、尤其是國家安全資源方面的霸權地位。
美與中共爭奪銅業控制權
銅是當今世界重要的基礎原材料,是重要的戰略資源。
中國是世界最大精煉銅消費國,銅加工材產量位居世界第一。2024年,中國精煉銅產量1364萬噸,占全球精煉銅總產量的大約49%;銅加工材產量2350萬噸,位居世界第一。
但是,中國的銅工業存在先天不足。中國探明的銅礦儲量僅約占全球的4%;2024年中國銅精礦產量為172萬噸,僅占全球的約9%;而同期中國進口銅精礦則高達2811萬噸,創歷史新高,其銅精礦對外依賴度高達94%。
近年來,中國的銅業勢力不斷向海外擴張,其中,紫金礦業、洛陽鉬業、五礦資源等企業在非洲剛果(金)、南美秘魯等國擁有多座持股銅礦;其中,在海外控制銅儲量和礦產量最大的紫金礦業,在全球12個國家有礦業,絕大多數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中共海關總署2月13日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進口未鍛軋銅及銅材568.4萬噸,同比增長3.4%;進口銅礦砂及精礦2811.4萬噸,同比增長2.1%。2024年1至10月,中國銅礦進口來源國主要為智利、秘魯和哈薩克斯坦。
從目前的數據看,中國銅業在國際上尚未形成壟斷地位。但正如納瓦羅所言,從中共的行為與趨勢看,中共正在像在太陽能電池板、電動汽車領域一樣,努力在國際市場上掌握對銅的絕對控制權。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說,美國銅業因外界的攻擊而使國內生產受重創,「為了重建我們的銅產業,我將調查實施可能的關稅。」
納瓦羅則表示,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將會以「川普時間」行動,儘快將調查結果呈交到總統的桌面,「以採取可能的行動」。
美國如果實施關稅或其它貿易手段,除了中共政權外,也可能打擊到包括智力、加拿大、墨西哥等一些對美的最大銅供應國。
黃大衛說,川普將銅視為國安的核心,因為製造武器、通訊及所有電器都需要銅。他自然有經濟、軍事考慮,但更多的是從戰略和安全方面考慮,他要從中共手中奪回銅的控制權。
他表示,1991年,美國銅不但不需要進口,還能出口。短短30多年,美國近一半的銅靠進口。川普的美國優先政策也是通過關稅保護國內產業,創造新的就業機會。
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統計,2024年,美國消耗精煉銅約160萬噸。摩根斯坦利數據顯示,美國銅淨進口量占需求的36%。智利是美國最大的銅進口國,占總進口量38%,其次是加拿大(28%)和墨西哥(8%)。美國也是銅的主要生產國,2024年生產初級銅約85萬噸。
有中國媒體稱,由於美國採取措施,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銅產業具有地緣政治等風險,企業需拓展國際市場,增強國際競爭力,以便在未來銅產業格局中「占據有利地位」。
黃大衛認為,美國此次對銅業下重手,未來可能產生以下後果:
第一,美中貿易和技術不斷脫鉤,增加壁壘。美國將進一步限制中共在關鍵物資以及技術領域進入全球市場,並推動歐盟、日本等盟友減少對其依賴。
第二,戰略資源爭奪全球化。銅可能是一個關鍵的節點,美國可能針對其它戰略物資,例如稀土、鋰和其它金屬採取類似行動,要與中共在全球範圍內爭奪控制權。
第三,軍事與競爭可能會並行。美國提升國內銅產量70%,也是為軍事做準備,應付印太衝突等。中共也可能加速軍工資源儲備,雙方緊張關係可能在軍事領域升級。
第四,多邊聯盟對單邊的霸權。美國必然會與盟國合作構築一個反制中共的聯盟;而中共可能通過「一帶一路」,以及它控制的非洲和南美洲國家鞏固其供應鏈。
川普對進口銅加徵關稅剛進入政策實施的調查階段,國際市場即刻做出反應。
受川普銅業回歸美國計劃鼓舞,紐約商品交易所的銅期貨一度大漲2.4%,創下2月12日以來最大的盤中漲幅。美國上市的銅礦股價也因此提振,Freeport-McMoRan Inc.盤後較當天收盤價上揚超過6%。
黃大衛認為,美國的舉措將使中共付出相當代價,包括因關稅造成的產業損失,國際市場萎縮,以及美國盟友跟進聯合夾擊,美中衝突加劇等。
「短期美中貿易戰將因關稅進入新階層,雙方將有越來越多的貿易壁壘;從中長期看,美中爭奪最終成為世界經濟、軍事、政治秩序製造者的角色爭奪。」黃大衛說。
責任編輯:連書華#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What's Hot

WASHINGTON, DC - FEBRUARY 25: U.S. Commerce Secretary Howard Lutnick (2nd-L) speaks as President Donald Trump prepares to sign an executive order in the Oval Office at the White House on February 25, 2025 in Washington, DC. Trump signed an executive order on price transparency requirements for the health care industry and directed the Commerce Department to open an investigation into potential tariffs for copper imports. (Photo by Alex Wong/Getty Images)
美國總統川普2月25日簽署政府命令,要求就是否可能對進口銅徵收關稅展開調查,表示這項政策「將產生重大影響」。圖中發言者為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Alex Wong/Getty Images)
Previous Article曾出品《戰狼2》宋歌因財務造假虛增利潤獲刑
Next Article 被指為綠卡當富豪小三 鄭爽神隱四年吐心聲
Related Posts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