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9日訊】(記者寧海鐘、駱亞採訪報導)中國新年假期過後,大陸社交媒體上不少網民發帖稱遭央企、國企裁員。專家表示,央企爆裁員潮有經濟惡化的原因,但重點在於權貴們對這些產業領域的利益重新瓜分,也就是所謂的「權力和利益的調整」,由此會帶來中產崩潰及加劇社會動盪。
年後央企國企裁員信息網絡紛傳
中國新年長假剛過,各地陸續復工,社交平台不少網民發帖或自媒體發文,披露自己或朋友被央企裁員,其中建築行業似乎成了重災區。
2月19日,一個聊天記錄顯示,中建八局將裁員。
(視頻截圖)
有網民發視頻說,某央企工程局在工作群中發布通知,本月管理人員不發工資,並且將開啟末位淘汰制。網民質疑,即便是央企工程局也很難在行業寒冬中置身事外,「活下去」成為所有工程企業的共同目標。但是為什麼行情好的時候企業將大把利潤收入囊中,也沒給基層員工升職加薪,卻在行情不好的時候要求基層員工和企業一起共患難?說是提質增效,但刀子為什麼總是先落在基層身上?
(視頻截圖)
有網民發視頻文字表示,2025年「下崗」潮來襲,建築行業將成重災區。而在中國大陸,失業通常被官方表述為「下崗」。
(視頻截圖)
2月8日,博主「瑩瑩在北漂」發視頻表示:「年後上班的第一天,就收到公司要裁員的消息,沒想到國企也會裁員,我是24年年底入職,滿打滿算工作一個半月,我成為我們部門最可能被裁員的人,家庭的開支老公一個人的工資負擔不起,30+的年齡,上有老,下有小,真的失業不起。」
(視頻截圖)
一個帖子說,自己在央企工作,剛剛接到裁員通知,給了3個選項,要麼給賠償被辭退;要麼勞務合同改成派遣,沒有企業年度獎金;要麼發最低工資,自己再去找工作。但這三個選項不知道選哪個,其實哪個都不想選。
(視頻截圖)
博主「學霸卷卷」發布視頻說,完全沒有想到,2025年找工作比2024年還要難。前幾天,她一個浙大的朋友說,他們整個部門都被裁掉了。「他從畢業的時候,就在這家央企裡面工作,我們大家都以為這是一個鐵飯碗,但是誰能想到,直接通知他30天內必須找到新工作,他整個人都是懵的。因為誰也沒有想到,央企的工作都能這麼不穩定」。
中國經濟惡化,央企也爆發裁員潮。 pic.twitter.com/7pi4LUJxXC
— ying tang (@yingtan04410735) February 18, 2025
這名博主表示,其實從2024年開始,國企央企裁員的消息就非常多。比如像南方電網縮編,多個部門直接砍掉。還有某國有銀行取消了60%的擴張計劃,去年才入職的應屆生,今年成了被裁員的對象。
博主說,「過去大家都覺得,國企央企進去就能躺平,結果現在裁員比大廠還要狠,所以2025年找工作,不能再只看公司名氣了,還要看這家公司到底能不能活下來。」
有貴州網民發視頻說,「我今年35歲,貴州某國企員工,上崗10年,最近單位說去年效益不好,要裁員,可以補發8個月工資……」
(視頻截圖)
官方曾預告今年以「末位調整」等為名裁減國企員工
記者嘗試向一些博主了解涉及裁員是哪一家國企或央企時,對方沒有回應。
中共官方與此相關的信息能夠印證裁員。中共新華社2024年9月27日報導,中共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王宏志當天表示,國有企業到2025年必須普遍推行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制度。2024年底,中共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苟坪也在一個「國企改革」會議上表示,要在2025年底前國有企業普遍推行管理人員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制度,國資委正在研究制訂相關工作指引。
按官方資料,所謂「末等調整」一般指用人單位根據員工績效成績,對於處於末等的員工進行工作崗位或者職務等調整,包括降級、降職、免職、調整工作崗位、待崗培訓等形式。不勝任退出,則是指員工在經過培訓或調整工作崗位後,仍然無法勝任工作,企業通過解除勞動合同的方式實現員工退出。
自媒體「百姓聞世界」1月9日發文表示,2025年國企裁員降薪、勞務派遣不再續約、編制壓縮等一系列措施已經開始執行,體制內的「鐵飯碗」似乎不再那麼鐵了。
文章提到,去年冬天和老同事小王閒聊中,對方提到單位要求所有勞務派遣員工主動遞交辭職報告,不遞交的就等著合同到期不續簽,連補償金都沒有。他一臉無奈地說:「我知道這場裁員風暴來了,但沒想到來得這麼快,大家也沒準備好。」
據稱,小王所在的單位內部悄然啟動了縮減編制的計劃。原本技術部門的10個編制崗位,現在已經塞進了15個人。而領導們也玩起了「花活」,把五個人借調到子公司掛職,表面上看,編制沒變,但實際上已經開始為未來的縮編做準備。小王說,「我們單位的人工成本,去年已經占到了總成本的45%。」
專家解讀央企裁員:經濟惡化及權力利益重整
對於中國大陸出現央企、國企裁員的消息,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對表示,央企裁員是經濟惡化的結果,但重點不在經濟惡化,而在於所謂的「權力和利益的調整」。
「經濟下行確實是直接誘因。過去幾十年,央企靠的是政府補貼+壟斷行業優勢+金融支持,但現在政府財政緊張,錢沒那麼多了,市場競爭也更激烈,央企的盈利能力大幅下滑。為了維持財務穩定,裁員成為必然。但更深層的原因,是央企內部的權力和資源重分配。」他說。
黃大衛進一步說,中國的央企更像是半政府機構,人員編制和資源分配很大程度上受政治力量影響。現在裁員潮的發生,很可能是某些勢力在重新掌控這些企業的資源分配,淘汰掉一部分舊的人馬,為新的派系騰出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10月的中共二十大後,一批號稱習家軍的人馬占據中共各大領域要職,當局打著反腐的名義,在各個經濟利益地盤發動了人事大清洗。
黃大衛還說,央企裁員也並不意味著效率提升,而是資源向更「核心」群體集中。普通人的工作被砍掉,但高層和關係戶不會受影響,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央企裁員的同時,高管收入反而上漲。這不是優化結構,而是在收縮的蛋糕裡,保證自己能拿到更多的份額。由此,央企會變成一個更小但更封閉的利益圈,最終的央企成為更純粹的「權貴俱樂部」,只有特定關係戶才能分到紅利。
博主「中原邑」2月8日發布視頻介紹的情況,似乎呼應了黃大衛的分析。他說自己工作了四年的央企裁員,他被無情的拋棄了。他表示,早在2023年12月和2024年3月就遭到兩次無理由辭退,被裁員的原因主要是高層領導發生變動,沒有關係的員工就成了被裁員的對象。
中國博主自爆被工作4年的央企裁員。 pic.twitter.com/nKfbl1iqIa
— ying tang (@yingtan04410735) February 18, 2025
分析:央企裁員潮讓中產崩潰 加劇社會動盪
黃大衛說,對普通職工來說,央企鐵飯碗徹底破滅了。未來更多年輕人可能不會再把央企當成長期飯票,而是短期撈一把就跑的地方。他相信短期內裁員潮會繼續,甚至可能蔓延到公務員系統,中產階級信心進一步崩潰,社會傾向動盪,當局更難控制。
「央企裁員和民企倒閉、外企撤資是一個連續的信號,說明經濟體系的『穩定層』已經開始鬆動。一旦央企都不安全了,那整個社會的安全感就徹底崩了,這會影響消費、投資甚至出生率。」他說。
黃大衛表示,央企曾經是政府維穩的重要工具,給大量人提供穩定就業,避免社會動盪。但現在裁員潮來了,這些被裁的員工一旦在社會上形成新的不滿群體,政府的社會管理難度會大幅上升,而當局可能會有更多限制言論和管控輿論的措施出台。
責任編輯:李沐恩#
推薦閱讀:
【2024年終特輯】經濟幻滅 中國政局待變
【2024年終特輯】黑天鵝齊飛 中共何處去
【2024年終特輯】北京多變數 恐內訌動刀槍
【2024年終特輯】苗華奪軍權?習被兩面人包圍
【2024年終特輯】中國經濟黑天鵝和灰犀牛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What's Hot
中國新年長假剛過,各地陸續復工,社交平台不少網民和自媒體發帖發文,披露自己或朋友被央企裁員,其中建築行業似乎成了重災區。圖為2021年5月8日,中國北京,一名工人正在建築工地進行焊接鋼結構作業。(Greg Baker/AFP via Getty Images)
Previous Article【時事金掃描】美特種兵入墨西哥收拾毒販
Next Article 一北京人患重病又被裁員 辦提前退休過程驚險
Related Posts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