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6日訊】(記者程靜、駱亞採訪報導)美國總統川普近日表示,願與俄中重啟核軍控會談,並籲三國削減國防預算。專家認為,這是美國再次「先禮後兵」,由於中共核武迅速擴張引世界擔憂,川普在積極反制,並下令建新一代鐵穹防禦系統,遏制中共挑釁。
川普籲與俄中展開核軍控會談
美國總統川普週四(13日)表示,希望與俄羅斯和中國重啟核武限制談判,最終期待三國同意將龐大的國防預算削減一半。
川普在白宮對記者說,為了重建國家的核威懾力,投資了數千億美元,並表示希望能說服美國的對手國家同意削減其軍費。
「我們沒有製造嶄新的核武器的理由,我們已經有這麼多了,」川普說,「你可以把世界摧毀50遍,100遍。而此刻我們正在製造新的核武器,他們也在製造核武器。」
川普說,一旦在中東和烏克蘭「我們把事情都理順了」,他將盼望著與俄中兩國展開核會談。
「我想進行的最早的會晤就包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俄羅斯總統普京。我想說,『讓我們把軍費減半。』我們能做到。我想我們有能力做到。」
中共外交部下午回應,美國軍費開支占全球軍費的40%,美方應該在削減軍費優先作出表率。外交部發言人郭嘉坤表示,美俄應首先顯著削減其核武庫,以便為其它擁核國家加入核軍控進程創造必要條件。
美國國防預算,前總統拜登去年底簽署的2025年度的國防授權法案(NDAA),授權國防支出8950億美元。俄羅斯國防預算達史上最高,約為13.5兆盧布(折合超過1450億美元)。
而中共的國防預算,美國國防部去年報告指出,專家普遍認為,實際國防開支比其公開的國防預算高出約40%至90%,即2024年約達3300億至4500億美元。
分析:美國再次「先禮後兵」
川普在第一屆任期時曾試圖讓中國加入核軍控會談,但是未能成功。當時,美國和俄羅斯正在就延長《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New START)進行談判。
但在拜登政府時期,俄羅斯暫停參與該條約,與此同時,美國和俄羅斯繼續展開大規模項目,對兩國冷戰時期的核武庫進行使用壽命延長或更新替換。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日前對表示,美國是拿了當年的限制核武計劃的架構,現在重新提案。他的用意,第一是表明美國是願意談的,那俄國跟中國要不要加入,那是他們的責任。
第二,由於中共快速發展核彈頭,預估不到2030年代會超過一千枚。所以川普就搶先一步提出來,說大家坐下來進行核武管制,還有裁減兵力。無論中共跟莫斯科願不願意,川普都成了贏家,因為率先提出等於是一個和平方案。
第三,川普在上一個任期中就提出退出《中程核力量條約》,認為只有美俄在協議中受到約束,而中共不受該協議約束,可以自由發展中程飛彈,這不公平。所以他退出了該協議。
第四,在川普1.0時,曾經多次邀請北京加入在維也納的美俄戰略核武對話,但是北京都拒絕。所以從他1.0的做法可以看出來,他現在重新先禮後兵,先邀請俄國跟中共加入這個新的核武談判,如果不成,川普更加有正當性,重新更新跟增加美國的核武了。
圖為2018年3月26日,美國海軍的內布拉斯加號潛艇(USS Nebraska)在加州外海試射三叉戟II型D5導彈。(Ronald Gutridge/U.S. Navy)
中共核武擴張引世界擔憂 分析:川普在反制
全世界9國擁有核武器,其中兩大核武國仍是俄羅斯及美國,擁有超過全球90%的核武器。瑞典去年6月報告稱,美國核彈頭為5044枚,俄羅斯5580枚。但中共近年來核武能力的擴張速度,引發廣泛擔憂。
據美國國防部估測,中國的核彈頭數量已從2014年的250枚增長到2024年的約500枚,並有可能在2035年擴充到1500枚,逐步達到與美國和俄羅斯核武庫相當的規模和多樣性。
台灣國家安全研究所、國防大學政治學研究員沈明室日前對表示,中共目前處於劣勢,而且各國都已禁止核試爆,北京只能偷偷試爆或透過電腦模擬實施。但是偷偷試爆可能造成地震及輻射外洩,電腦模擬可能有落差或不精準;加上中國軍隊腐敗,能否在2035年具備1500仍是未知數;特別在科技制裁與晶片限制進口下,困難度會更高。
至於中共是否同意限制核武器,甚至削減軍費?沈明室說,中共軍備科技及核武數量居於劣勢,如果軍費數量減半,或是限制核武器,北京嚇阻籌碼會減少。
「而美國即使限制核武或削減軍費,仍然是世界第一軍事強國。川普的目的就是逼迫中共將核武攤在陽光下,以削減軍費來向周邊國家保證沒有擴張意圖。」
「但可想而知,北京不會答應。如果美國強迫,中共或會表面同意,但會透過各種方式敷衍、欺騙,並隱藏及掌握對美國的關鍵性武器。」
蘇紫雲也認為,北京基本上不太會答應,所以川普是先提案,無論後續怎麼做,美國都會是贏家,這是外交上的策略。
蘇紫雲分析,中共要快速發展核武,第一在台灣周邊如以往說的反介入(A2)、區域拒止(AD),是指傳統兵力,主要針對可能要來協防台灣的外國海軍。
第二是核彈頭,這是心理跟政治的拒止,也就是中共擴大核武力量,使想要協防台灣的國家會擔憂會不會受到核武報復。如同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其它國家只提供援助,沒有派兵,就是因為莫斯科手上有6000個核武器。
「所以這也是美國在經濟、在傳統兵力之外,積極要反制中共核武的主要原因。」
川普下令建新鐵穹防禦系統 嚇阻中共挑釁
此前,川普下令建造鐵穹防禦系統,比以色列的「鐵穹」(Iron Dome)防禦系統更先進。「美國鐵穹」是美國下一代導彈防禦系統,用於防禦對手或敵國的彈道導彈、高超音速導彈、巡航導彈和其他形式的空襲。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瑪麗亞·扎哈羅娃隨即批評,「美國鐵穹」計劃目的是破壞俄羅斯和中國實施核威懾的能力。
沈明室認為,「美國鐵穹」系統在強化美國的飛彈防衛能力,主要用在守勢,但美國也在努力策畫彈道飛彈發展,尤其在極音速飛彈方面,希望在飛彈的攻防都能擴大優勢,嚇阻中共的挑釁。
據CNN報導,實際上,在美國最容易受到導彈襲擊的太平洋島嶼關島,正在順利進行多層導彈防禦系統的建設工程。
關島距離中國不到3,000公里,島上有安德森空軍基地,是美國空軍轟炸機B-1和B-52、隱形B-2的重要部署基地,也是美國核攻擊潛艇的母港,這些核潛艦是協助防禦台灣的關鍵軍事裝備。
多年前,美國軍方就在關島部署和測試從以色列進口的「鐵穹」防空系統,以便在美中發生衝突時,攔截可能襲擊關島的中共軍方的巡航導彈。
美國總統川普將簽署一份行政令,下令在美國打造「美國鐵穹」防禦系統。圖為2022年8月7日,以色列的「鐵穹」防禦系統發射導彈攔截來擊的火箭彈。(JACK GUEZ/AFP via Getty Images)
川普促核武限制會談 又建鐵穹防禦系統 專家解析
對於川普一方面促三方核武限制會談,一方面建鐵穹防禦系統;蘇紫雲認為,兩者有間接關聯,第一核武是打擊型的,是攻擊型的。而這個鐵穹是防禦型的,所以川普一方面增加自己的盾,另一方面呼籲三方都把矛給減少,這是可以並行的。
「當然有些專家認為如果你增加了盾,那麼就造成對手的不安,就會增加更多的核武,這個理論就來自於冷戰時期的核武競爭,所以才會有當時的美蘇戰略武器限制談判(SALT),還有反彈道飛彈的條約(ABT)。這是同樣邏輯,大家不發展核武。
「但是如果其中一方快速的發展飛彈防禦系統,可能就會造成失衡,那麼就可能有防禦系統一方率先打擊」,但「在現代的情況,川普無論如何都會強化美國的飛彈防禦,同步減少雙方的核武,大概是這樣子。」
美國國防部此前還指出,中共除了核武彈頭的增加,投射的能力也增加,包括更多的戰略核潛艦,更多的ICBM東風41,以及發展中的六代戰轟機,還有發展中的隱形轟炸機。
蘇紫雲說,這象徵著中共有更多的工具可以把核彈丟到對方的領土,那當然就會形成所謂的威懾。相對的,五角大廈警告,就是中共有這麼多的投射工具之後,就可以打擊軍事目標,包括美國的核武ICBM的基地,還有美國的政治中心華盛頓,或者是其他民間城市,這就是重複冷戰時候,所謂的相互保證毀滅的能力。
美俄由於核武實力相當,加上雙方都強調「相互保證毀滅」(Mutually Assured Destruction,MAD),即美俄均具備摧毀對方能力,不會輕易發動核戰爭,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維持平衡態勢。
蘇紫雲說,「在相互保證毀滅的情況下,就會有剛才說的裁武的提案,還有防禦的提案,這三個是相互連動的。」
責任編輯:李玲#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What's Hot

The U.S. Navy ballistic-missile submarine USS Nevada (SSBN 733) arrived at Naval Base Guam, Jan. 15. The port visit strengthens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allies in the region, demonstrating U.S. capability, flexibility, readiness, and continuing commitment to Indo-Pacific regional security and stability. USS Nevada, homeported in Naval Base Kitsap, Wash., is an Ohio-class ballistic-missile submarine, an undetectable launch platform for submarine-launched ballistic missiles, providing the United States with its most important survivable leg of the nuclear triad. (U.S. Navy photo by Mass Communication Specialist Victoria Kinney)
圖為2022年1月15日,美國海軍彈道導彈潛艇「內華達號」(SSBN 733)抵達關島海軍基地。海軍表示,這次訪問加強了美國和該地區盟友之間的合作,展示了美軍的能力、靈活性、準備狀態以及對印太地區安全和穩定承諾。(美國海軍提供)
Previous Article41歲二孩媽媽、陸媒體人因流感突然離世
Next Article 大陸知名連鎖牙科福斯曼爆雷 多地門店搬空
Related Posts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