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07日訊】(記者夏松報導)中國房地產行業在2021年達到頂峰後,便急轉直下。今年第三季度房企融資規模下降35%,降幅明顯擴大;前三季度,同比下降30%。與此同時,房企在第三季度迎來償債高峰期。
第三季度房企融資降至歷史低位
克而瑞研究中心10月5日發布的報告顯示,2025年前三季度,房企融資規模達3072億元(人民幣,下同),仍然呈現收縮態勢,同比下降30%。其中,第三季度融資1145億元,同比下降35%,處於歷史低位。多數民營房企,尤其是出險房企,融資難問題依然突出。
從企業的性質分類來看,2025年前三季度,國企、央企的發債量為1313億元,同比下降8%;民企發債量為134億元,同比下降13%;混合所有制企業發債量106億元,同比增長22%。國企、央企的發債量占比達85%。此外,國企、央企前三季度的融資成本為2.58%,而民營企業則為5.40%,兩者之間的差距擴大到2.82個百分點。
償債壓力達年內高峰
從債務到期來看,債務償還壓力將在2025年達到階段性高峰。2024年房企債券到期規模達4829億元,而當年發行規模僅有2209億元,房企已無法通過借新還舊覆蓋到期債務。
然而,2025年的情況更糟。近年來,隨著房地產市場低迷,不少房企將債務展期或置換,2025年債務到期規模攀升。
據克而瑞統計數據,2025年全年房企到期債務規模高達5257億元,同比增長8.9%;其中,第三季度單季償債規模近1600億元,占比近三成,為近年同期峰值。
分析:投資熱度表明房地產進入長期低迷循環
10月1日,台灣最具代表性的智權媒體之一《北美智權報》發文表示,北京政府取消局部地區的房地產限購政策以後,五環外的房價普遍可見超過30%以上的累積跌幅,並且越外圍的區域甚至已經暴跌50~60%左右,可以想像,其它大城市房價很可能更為低迷。
現有的房地產庫存,按照2025年的銷售減緩速度,2050年都賣不完。消費端遠遠趕不上供給端的成長,在中美關係嚴重惡化,供應鏈大量外移數年後,民間消費力終於撐不起整個房地產;加上長期的人口負債結構,中國房地產業會持續低迷。
報導分析,從投資熱度也可以觀察到,房地產已進入較長期的低迷循環。當全中國房地產開發實質金額僅有巔峰期的一半不到,房地產業者只能把進行中的房地產繼續蓋完,然後儘快拋售,後續暫時不會擴大投資了。
房地產市場正面臨史無前例的「雪崩」
2021年中國房地產危機爆發後,大批房企陷入債務危機。截至今年8月,已有77家房企發生債務違約,30家房企下市,只有20家債務重組、重整獲得批准。
在過去兩年多時間裡,中共已經嘗試過讓地方政府和地方國企使用銀行貸款購買庫存閒置房,以解決房屋過剩問題,但收效甚微。曾經的經濟火車頭,如今正面臨史無前例的「雪崩」。
9月30日,中指研究院發布的報告顯示,9月,百城二手住宅均價環比下跌0.74%,連續下跌41個月,同比下跌7.38%。
9月22日,「格隆匯」在其微博帳號「格隆匯圖解天下」貼出相關圖片並發布數據說,一線城市北京、上海、深圳二手房房價均跌回2016年水平,廣州則跌回2017年2月水平;此外,香港跌回2015年2月水平。
近期,一段中國經濟學家向松祚在今年5月份的演講內容在互聯網上流傳,他對當前房地產困境的預見和反思令人深思。向松祚表示,作為一名經濟學者,他對當前局面感到非常遺憾。早在2011年至2012年,他在農業銀行擔任首席經濟學家時,就曾多次在公開場合提醒「中國的房地產不能這麼搞」。
對於房價何時能止跌回穩,向松祚預計,中央提出的「止跌回穩」,「少則三年,可能還得五年」。他坦言:「過去我不好意思說,我也沒有資格說我們犯了重大錯誤。但是今天我們必須承受這個代價。」他提到,中國房地產最高市值曾號稱超過400萬億,甚至有人說達500萬億。他預警:「這將會跌去一半。那麼中國經濟會面臨什麼樣的格局?我們現在都很著急……」
責任編輯:孫芸#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What's Hot

The photo taken on June 5, 2024 shows a housing complex (R) under construction by Chinese property developer Country Garden in Tianjin. A year and a half after crippling Covid-19 restrictions ended, the property crisis is just one of the deadweights dragging on China's recovery momentum, sending ripples of unease through the country's leaders and citizens. (Photo by Jade GAO / AFP) / To go with 'CHINA-ECONOMY-POLITICS, FOCUS' by Peter Catterall, and Rebecca Bailey in Shanghai (Photo by JADE GAO/AFP via Getty Images)
圖為2024年6月5日,中國房地產開發商碧桂園在天津正在建設的一個住宅小區。(Jade Gao/AFP via Getty Images)
Previous Article岳山:「拿下政治局委員」的紅朝魔咒復現
Next Article 多地大陸民眾中秋祝福李大師 渴望良知回歸
Related Posts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