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ne
【2025年11月16日訊】今日焦點:歐洲議會發布重磅報告,點名中共最惡劣;中國經濟全面降溫,10月數據盡顯頹勢;不為賺錢「為自救」,大陸多地國企集體賣房。
歐洲議會發布重磅報告 點名中共最惡劣
11月13日,歐洲議會通過報告,點名中共政權為「最惡劣的施害者」,同時呼籲歐盟採取行動,應對境內不斷增加的跨國鎮壓事件。
歐洲議會於通過名為「關於應對跨國鎮壓人權捍衛者」的報告(on Addressing Transnational Repression of Human Rights Defenders)。報告呼籲歐盟採取行動,應對境內不斷增加的跨國鎮壓事件,並點名中共政權為「最惡劣的施害者」(the Worst Offender)。
這份報告以512票贊成、76票反對,順利通過。雖然報告不具備法律約束力,但目的是敦促歐盟執委會及成員國,以更加積極的態度,應對「威權政權試 圖將控制國內政治的行為擴展至海外」。
報告指出,「以國家為主導的跨國鎮壓正變得越來越隱蔽」,形式包括人身攻擊、監控、法律施壓、抹黑誹謗、綁架、強迫遣返、恐嚇家屬,甚至是「非法殺害」。
報告指出,在數碼領域,這些政權和代理人越來越頻繁地使用人工智能技術、間諜軟件、黑客攻擊、曝光個人資料等手段,對目標對象進行監控與追捕。據調查,受害者包括,揭露政權侵犯人權行徑的記者、律師和海外僑民等。
報告的起草者、法國籍歐洲議員里德爾在聲明中強調:「是時候終結這種行徑了。歐洲必須繼續為所有爭取自由與民主的人士提供安全避風港。」
這是歐洲議會首次對「跨國鎮壓」,作出明確定義。歐洲議會將採取進一步行動,為保護居民免受威權政權侵害,鋪平道路,特別是來自中國等國家的壓迫。
報告援引華府非盈利組織「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的研究,在過去的十年中,已知的跨國侵犯人權的事件中,有八成由這十個政權所為。其中,中共政權被認定為最惡劣的侵犯者,其後依次為土耳其、塔吉克及俄羅斯等政府。
為了制止這一行為,議員們呼籲制定系統性戰略,包括在與非歐盟國家的協議中加入人權條款;同時呼籲歐盟機構和成員國應對數碼形式的跨國鎮壓問題,確保私營部門,尤其是科技公司,要為助長這類侵犯行為,承擔責任。
里德爾在記者會上強調,「我們必須告訴歐洲企業,若你生產間諜軟件,就不得出口或售賣給意圖危害我們的對象。這個問題關乎歐洲的主權」。
在這份報告出台之際,各界對威權政權,尤其是中共在歐洲加強鎮壓異見人士的行動表示憂慮。「自由之家」形容中共的海外鎮壓體系是「全球最複雜、範圍最廣泛」的系統。
德國籍歐洲議員諾伊曼表示:「歐盟必須劃定明確紅線,並以刑事調查、制裁和外交後果作為支撐,以彰顯這是基本權利,不可討價還價。」
中國經濟全面降溫 10月數據盡顯頹勢
11月14日,中共統計局公布10月份的經濟數據。雖然外界知道,因為信息不透明,中共發布的數據向來都有美化的嫌疑。即使如此,其發布的數據仍然描繪了一幅黯淡的經濟景象。比如,房價跌得更多了、投資大幅下跌、工廠生產放慢、商品賣不出去……
數據顯示,拖累中國經濟長達四年的房地產,正在進一步走向低迷。路透社依據官方數據推算,10月份,新建住宅價格環比下跌0.5%,是一年以來的最大跌幅。同比下跌幅度更大,高達2.2%。
另外,代表市場信心的二手房價格跌勢更為猛烈,月跌0.66%,是過去13個月以來的最快跌幅。
或許有人不理解,為什麼房價大跌會重挫經濟,這是因為在中國,大多數家庭的財富都壓在房子上,房價跌得越狠,民眾對未來的失望就越大。因為不安,消費、投資等,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潘西恩宏觀經濟諮詢公司的高級中國經濟學家林浩波(Kelvin Lam)指出,房地產行業仍處於低迷之中,庫存距離能夠重新平衡供需的合理水平,還需要一年半。
這句話的意思是,房子的庫存量太多了,而買的人又太少了,所以在一段時間內,其價格難以穩定。
經濟學人智庫(EIU)資深經濟學家許天辰警告,「二手房價格的環比跌幅正逼近一個關鍵門檻」,「如果這種跌勢延續下去,參照2024年快速政策反應的模式,政府出手干預的可能性將大幅提高。」
不過,從以往的情況來看,雖然當局不斷發布措施來刺激房市,但效果不佳。直到目前,房價仍在持續下跌。
花旗集團(Citigroup)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余向榮 指出,由於家庭收入停滯以及城鎮化增速放緩,當局發布的措施效果已大幅下降。他說,「房地產政策效果正在減弱,房市尚未觸底。我們不認為房地產行業會在一年內恢復穩定。」
我們再來看看剛剛結束的「雙11」活動。
大陸的「雙11」又被稱為購物節,以前,這段時間是商家與消費者的狂歡日。但在今年,這一節日卻涼了。
據CNBC報導,今年中國主要電商平台上的「雙11」促銷活動從10月就已經開始了,持續時間超過一個月。雖然商家推出很大的折扣,推動一定的銷售量,但整體消費情緒依然低迷。與往年相比,今年消費者的反應明顯冷淡。
最新數據顯示,10月份的零售額只增長了2.9%,是近一年來最弱,而且已連續五個月放緩。
這一現象顯示,在房市下行與收入前景不明的情況下,消費者趨於謹慎。
由於商品賣不出去,工廠的產能也在放緩。
根據中共統計局的最新數據,10月份,工業產出同比增長4.9%,遠低於市場預期的5.5%。
1月至10月,固定資產投資,也就是基礎設施等長期投資,同比下滑1.7%,為統計以來,同期的最大跌幅。CNBC引述高盛分析說,10月單月投資跌幅達到11.4%,是自2020年疫情初期以來的最弱表現。
保銀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的總裁張智威(Zhiwei Zhang)表示:「固定資產投資的下降速度相當快。」這反映出,房地產行業投資疲弱,以及基礎設施投資不景氣。
荷蘭國際集團(ING)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宋林(Lynn Song)表示:「鑑於當局強調了內需的重要性,下半年經濟 動能減弱仍然令人失望。」
經濟學家警告,中國經濟正面臨多重下行壓力,而不只是短期需求等問題。
匯豐銀行亞洲首席經濟學家弗雷德‧諾伊曼認為:「中國經濟面臨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出口帶來的增長動能難以延續,即便美國關稅低於預期。如果沒有更大力度的刺激,要扭轉投資與消費的放緩,將十分困難。」
不為賺錢為自救 大陸多地國企集體賣房
在大陸房地產大幅下跌之際,地方國資開始扎堆賣房。有分析認為,這一現象暴露出地方國資正在面臨困境,資金十分緊張。這是怎麼一回事呢?我們看來詳細報導:
近段時間,大陸多地國資 密集掛牌出售房產。比如,四川西昌市房地產事務中心 近日委託四川公信拍賣公司,在網上公開拍賣144套「經濟適用房」。官方信息顯示,這批房源「價格適中、且略低於市場」,可線下看房,並支持「銀行75%按揭貸款」。
日前,福建福州市公共資源交易網發布公告,長樂區領航土地房屋開發有限公司將於11月21日公開拍賣51套商品房,房源價格在44.7萬到153.6萬元不等,平均單價為每平方米1萬1041元。
更早之前,福州市土地發展中心就曾發布公告,擬轉讓其持有的302套住宅。這些房產全部是空置房源,已辦理產權證,平均單價約每平方米兩萬多。
北京產權交易所發佈的資訊顯示,隸屬於西城區國資委的天恆集團在近期掛牌111套房產,分布在西城、海淀、朝陽、房山等地區,轉讓底價從106萬元至1397萬元不等,總底價超過3.3億元人民幣。
除此之外,廣州、煙臺、淄博等地也出現國資平台大規模掛牌出售房產、商舖與車位的情況,涉及廣州機場建設投資集團、廣州地鐵集團等多家地方國企。
很多人好奇,地方國資為什麼要扎堆「賣房」?
對此,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分析,部分經濟適用房或銷售型保障房在分配進度上較慢,導致國有開發企業資金長期被占用。為緩解資金壓力,地方國資傾向於通過公開拍賣來回收現金流。他稱,在當前市場下行的大環境下,地方國資長期持有保障性租賃住房的收益過低,而管理成本較高,進一步推動它們加快處置手上的資產。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認為,地方國資集中「賣房」主要是為了緩解流動性壓力。房地產市場下行、地方財政緊張 與城投平台「化債」任務疊加,使其短期償債壓力猛增。他說,出售存量房產,可以迅速讓資金回流,用於兌付到期債務或保障基建、民生項目等支出。
學術雜誌《北風窗》的一篇文章指出,目前最猛的賣家不是開發商,而是地方國企與城投公司。他們賣的不是自建樓盤,而是自己持有的房子。這些人清倉式出貨不是為了賺差價,而是為了自救。
——《佳音時刻》製作組
責任編輯:連書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