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九三阅兵原本被中共视为展示军威、塑造「强军梦」的重要舞台,但在当前背景下,这场阅兵更像是一场习近平对内「清洗忠诚」、对外「掩盖虚弱」的政治大戏。从近年来火箭军高层密集落马,到装备贪腐丑闻不断,乃至今年多名上将、少将突然「消失」,都使得外界对这场阅兵充满怀疑:究竟展示的是军力,还是习近平对军中「不放心」的心境?一旦将领缺席,队伍中留下空位,九三阅兵不仅难以成为耀武扬威的表演,反而可能沦为国际笑柄。
一、清洗的阴影:将领「被消失」,九三阅兵成敏感时刻
在阅兵尚未开始前,外界已经注意到一个现象:近两年来,习近平对军中的清洗速度与力度,远超前任胡锦涛、江泽民时期。尤其火箭军作为中共「战略杀手锏」,其高层接连落马,堪称震撼世界。从前司令李玉超、政治委员徐忠波,到副司令刘光斌、张震等人,几乎一网打尽。
习近平这样做,原因很明显:核武掌握在谁手里,等于权力是否稳固。但问题在于,清洗过后的火箭军几乎「断层」,阅兵上能否出现整齐亮相的部队,外界已经打上大问号。
此外,根据外媒与港媒披露,2024年至2025年间,至少有20名现役或退役中将、少将因「违纪」被带走调查,其中不少人原本可能会出现在阅兵的观礼台上。如今却人影全无,这种「空椅子效应」,很可能成为阅兵时刻最尴尬的镜头。
二、忠诚考验:阅兵成为「习核心」的效忠仪式
对习近平而言,九三阅兵不单纯是军力展示,更是一场「忠诚秀」。每位亮相的将领、每个方阵的口号、每次「向右看齐」,都在向「习核心」传达效忠讯号。这也是为什么习近平要在阅兵之前,彻底「清理不可靠的人」。
但矛盾在于,清洗过后留下的军队,是否还具备战斗力?外界质疑,如今的中共军队已经不是专业军队,而是「政治军队」:升迁靠忠诚,不靠实力;阅兵靠动作整齐,不靠装备真实。
一名流亡海外的中国军事评论员就直言:「九三阅兵看似排场盛大,但台上的习近平看到的不是战车,而是忠诚;不是导弹,而是心腹。问题在于,一旦战事爆发,这些人能否打仗?恐怕没人敢保证。」
三、装备泡沫:阅兵场上的「纸老虎」
除了将领「缺席」与军心涣散之外,九三阅兵还可能暴露另一个尴尬:装备质量问题。
过去几年,中共军工体系贪腐频传,导弹造假、飞机零件偷工减料、战车采购回扣等消息屡见不鲜。据悉,就连海军航母「福建舰」的电磁弹射系统,也因技术不成熟多次故障,无法完全展示。
如果这些装备在阅兵中出现「小意外」——例如坦克抛锚、飞机延误,将成为全球媒体的笑点。更严重的是,阅兵虽能短暂掩盖军工腐败,但无法掩盖战时「掉链子」的现实。
因此,国际观察家普遍认为,这场阅兵很可能是一场「表演军力、掩盖软弱」的政治秀,根本无法代表中共军事的真实水平。
四、国际观感:阅兵变「讽刺舞台」
从国际社会的角度看,中共选在这个时间举行九三阅兵,本就耐人寻味。当前南海局势紧张,台海情势未明,中共想透过阅兵向美国、日本、台湾「秀肌肉」。但问题是,阅兵本身却可能暴露军中问题,反而弄巧成拙。
若阅兵当天出现将领缺席,国际媒体势必放大报导,将其解读为「习近平疑心病加剧」、「军队不稳」。倘若场面再出现技术瑕疵,外界更会联想到中国军队在实战中的不可靠。
换言之,九三阅兵对外或许想传递「强大」形象,但对国际舆论而言,它更像是一场「讽刺舞台」:越想证明自己强大,越凸显内部焦虑。
五、习近平的两难:清洗越狠,军心越散
究其根本,习近平之所以不断清洗军队,正是因为「不信任」。然而,这种不信任恰恰会造成更大的军心涣散。
阅兵尚未举行,就已经有军中传闻流出,称不少士兵担心「说错话、做错动作」而遭秋后算账。军队的气氛,不是「战备紧张」,而是「人人自危」。这样的部队,即使动作再整齐,能否打仗,已是悬念。
习近平陷入一个死循环:为了巩固权力,他必须清洗;但清洗之后,军心涣散,战力削弱,反而让外界更怀疑他的领导能力。九三阅兵,只是这场死循环的一个放大镜。
结语:阅兵前的「恐惧盛典」
九三阅兵,表面上是习近平的荣耀时刻,但在实际上,它更像是一场「恐惧盛典」:恐惧将领不忠,恐惧装备失灵,恐惧国际嘲讽。
对外,它难以让世界相信中共军力真正强大;对内,它也难以掩饰军中人心惶惶的现实。阅兵尚未开始,尴尬与讽刺的阴影,已经笼罩在天安门广场上空。
正如一位国际专家所言:「这场阅兵,不是展示军力,而是展示习近平的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