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持续疲软,中共当局虽频频推出「救市」政策,却收效甚微。随着2024年仅剩数月,国务院副总理与国务委员倾巢而出,分赴各地「调研」,催促各级政府加快落实增量政策,企图推动经济回温。然而,多位分析人士指出,中国的经济问题并非简单的政策工具所能解决,而是需要深层次的政治和结构性变革——这一点在中共体制下无望实现。
据中共官媒报道,近期多名国务院高层纷纷调研各地:常务副总理丁薛祥调研河南、江苏经济运行;副总理何立峰前往山西、陕西探讨房地产市场;张国清则在湖南调研制造业发展,副总理刘国中在重庆、湖北关注「三农」问题;其他国务委员也奔赴天津、山东、海南等地检查各领域政策的落实情况。然而,这一连串的调研行动和「督促指导」并未能提振市场信心。
自中国结束「清零政策」后,经济低迷不振,中共当局不断推出包括降息、降准等所谓「刺激政策」,甚至一度让股市短暂反弹。然而「十一」长假后,股市迅速再度暴跌,尽管多部门召开记者会重申政策支持,市场却依然不买账。即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五部门联合推出房地产新政,也未能止住地产股的大跌。
英国牛津大学学者乔治‧马格纳斯形容中共的这轮大规模刺激计划为「火箭筒式」方案,只能带来短期效应,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指出,中国的经济困境需要结构性改革,而这势必牵涉政治变革。然而,对于坚持列宁主义统治的中共政权而言,政治变革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一僵化体制本身已成为阻碍中国经济走出困境的最大障碍。
中共的经济危机根源在于其体制的封闭和僵化,缺乏必要的政治和经济改革。执政当局推行的种种政策不过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真正的变革却遥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