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1日訊】(記者林燕報導)負責中美經濟工作組談判的美方官員表示,需要加強防範中國的產能過剩;他同時警告說,在美國做出防禦性行動前,最好中方自己先改變。
美國財政部主管國際事務的副部長傑伊‧尚博(Jay Shambaugh)週三在紐約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就中國產能過剩和全球經濟發表講話。
他是美中經濟工作組的美方負責人,多次參加與中方的討論會。
尚博說,美國已經看到中國在新的一些領域存在跟過去類似的產能過剩風險。
「我們越來越擔心,中國長期存在的宏觀經濟失衡和非市場政策、行為,對美國和世界其它地區的工人和企業構成重大風險。我們擔心中國經濟的這些特點可能導致工業產能過剩,並在全球範圍內產生重大溢出效應,鑒於某些製造業部門的過度集中,可能會損害美國的整體供應鏈彈性。」
「讓我明確一點——我們仍完全支持自由貿易,顯然包括生產並出口商品的國家。但產能過剩是另一回事:它不僅僅是生產超過國內需求,更是生產能力不受全球需求的束縛。」
「前幾輪產能過剩導致美國人失業和美國公司倒閉。」他說,「鑒於中國目前的規模,其經濟的溢出效應將更加顯著。」
中國產能過剩是宏觀經濟政策失衡所致
尚博是研究國際宏觀經濟的學者出身,幾十年來一直研究美中經濟關係。他認為,中國的產能過剩是中共宏觀經濟政策失衡導致的結果。
他指出,中國儲蓄率極高,是經合組織平均水平的兩倍多,而消費占GDP的比例不到40%,低於收入水平相似的其它國家。
所以,中國經濟一直依賴國內投資和國外需求來推動增長。在中國房地產行業和國內經濟陷入低迷後,未來將更加依賴國外需求來維持經濟增長。
「我們都熟悉所謂的『中國衝擊』,它不僅影響了美國工人和企業,還影響了全球的工人和企業。例如,從2008年到2013年,中國大力發展太陽能電池板製造,導致國際價格下跌80%,並導致企業破產和倒閉。而中國太陽能產量在180億美元(中共政府)低息貸款支持下仍在繼續擴大。」
尚博表示,北京將中國巨額儲蓄都投到某些指定行業去了,再加上中國的經濟規模,更是在加劇這一挑戰。
中國經濟規模實在太大 全球市場也不夠它吃
「中國不能像1990年至2010年那樣依賴全球增長;它今天的經濟規模實在太大。」尚博說。
中國在全球製造業中的份額已經達 到30%。中國製造業貿易順差占世界GDP的份額很大,而且以2%的速度迅速增長。這比日本和德國製造業盈餘在巔峰時期的總和還要多。
「中國(中共)決策者如今的明顯傾向是進一步推動製造業成為中國的增長動力,這意味著它想要承擔越來越大的全球生產份額——而其它國家的製造業則需要縮減,讓出空間。」這位官員解釋道。
他表示,當中國生產增長速度超過其自身需求或全球經濟增長速度時,世界其它國家無法抵擋中國製造業的生產增長速度,只能被迫進行調整。
「這些情況在正常的市場經濟中是不會出現的。」尚博說,「我們看到的是一種由(中共)政府政策推動的根本性扭曲。」
他說,中國經濟本身的巨大不平衡就存在溢出效應,但中共非市場政策和做法會進一步扭曲市場、削弱公平競爭,並將溢出效應集中到某些行業,進一步放大這種影響。
中共政府補貼加劇工業產能過剩
「特別是,中國長期存在的宏觀經濟不平衡和政府對特定工業部門的大規模支持,共同導致了工業產能過剩。」他說。
中共的工業補貼支持規模令人震驚,遠遠超過其它國家。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研究發現,中國將大約GDP的5%用於工業補貼,這是美國、巴西、德國和日本的10倍。在半導體、鋼鐵和鋁等行業,中國的補貼就占全球補貼的80%至90%。
更糟糕的是,這些補貼缺乏透明度。
學術研究估計,從2000年到2018年,這些基金為28,000多家私營公司提供了超過1萬億美元的資本和擔保。政府專門針對半導體行業的資金規模(俗稱「大基金」)比整個美國的《芯片與科學法案》還要大。
「雖然自然的商業周期中可能會出現周期性過剩,但我們擔心的是結構性產能過剩,這種過剩源於持續的過度投資模式,並得到政府大力支持。」
越虧越補 越補越虧 中國企業虧損比例高
中國虧損工業企業的比例處於近年來的最高水平,虧損工業企業總數處於1990年代以來的最高點。此外,所有有數據子行業的資本效率指標在過去十年中都有所下降。
中國汽車行業的上市公司虧損企業的比例為28%,超過了2022年全經濟平均水平20%。在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中,目前只有少數幾家盈利,而這幾家公司現在面臨著巨大的利潤壓力。但這都未能阻止或減緩中國電動汽車在海外迅速占領市場的步伐。
一些中方官員公開辯稱,其它經濟體的產量超過國內需求,這是貿易的正常組成部分。
對此,尚博反駁說:「正如我之前所說,我們擔心的不是出口,甚至不是中國企業在某些領域擁有比較優勢。我們擔心,中方政府的支持,意味著生產無法對全球市場需求做出反應。」
中國企業在政府補貼下維持生產,並將過剩供應推到國外市場,這會扭曲全球價格,並威脅到國外競爭對手的長期生存能力。
拜登政府正就中國產能過剩做出回應,包括對中國出口的18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
「在尋求解決中國非市場做法帶來的負面溢出效應方面,我們並不孤單。」他說。
歐盟和土耳其最近也對中國電動汽車進口徵收了關稅;墨西哥、智利和巴西對中國鋼鐵採取了貿易行動;印度使用關稅和其它貿易工具來保護其太陽能製造商免受中國傾銷。
「我們應該明確:防禦產能過剩或傾銷不是保護主義或反貿易,而是試圖保護企業和工人免受另一個經濟體的扭曲。」他補充說。
尚博表示,如果需要,美國將採取防禦性行動,但最好是中方自己採取行動,承認其主要貿易夥伴日益增長的擔憂,並合作解決這些問題。
責任編輯:林妍#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What's Hot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 NOVEMBER 09: U.S. Secretary of the Treasury Janet Yellen looks on during a bilateral meeting with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C) Vice Premier He Lifeng at the Ritz Carlton Hotel on November 09, 2023 in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Secretary Yellen and Vice Premier Lifeng will hold meetings ahead of the APEC summit being held in San Francisco. (Photo by Justin Sullivan/Getty Images)
2023年11月9日,美國財政部長Janet Yellen(女,右三)和副部長Jay Shambaugh(男,左三)在加州舊金山麗思卡爾頓酒店與中共副總理何立峰舉行為期兩天的雙邊會晤。(Justin Sullivan/Getty Images)
Previous Article思鄉歌曲被封殺 蔣品超:中共害怕真相
Next Article 成龍《傳說》成本3.6億 9小時票房僅61萬
Related Posts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