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6日訊】(記者寧海鐘、駱亞報導)覆蓋全球的美國衛星互聯網系統「星鏈」(Starlink)技術不斷取得突破,中共三年前組央企打造「國網」欲與之抗衡。專家認為,在技術上中美之間差距還很大,但中共的衛星製造速度可能會使「國網」計劃快速達成,不應忽視。中共的相關技術如何得來,以及公私合營的模式也值得關注。
美國「星鏈」令中共焦慮 專家析差距
衛星互聯網是以衛星為接入手段的互聯網寬帶服務模式,其本質是為特種領域、商用寬帶通信等領域提供獨特的應用價值。
美媒「連線中國」6月2日報導中美衛星互聯網領域之爭,指出「隨著大量私營企業進入該領域,中共希望最終趕上美國的星鏈。」
報導說,中共需要儘可能多地發射衛星,以趕上由埃隆‧馬斯克的SpaceX發射的由6,000多顆低地球軌道衛星組成的「星鏈」(Starlink)。「星鏈」計劃在未來幾年再發射驚人的36,000顆衛星。
專注於太空和衛星領域的市場情報公司Novaspace表示,中共的所有努力加起來只向低地球軌道發射了不到200顆衛星——其中大多數用於技術演示和地球觀測,而不是電信。
「星鏈」為72個國家的260萬客戶提供高速互聯網,包括北極和南極等偏遠地區。這個巨型星座具有戰略和國家安全意義,烏克蘭軍隊在俄羅斯入侵期間依賴它就證明了這一點。據路透社報導,SpaceX正在加緊與美國情報機構的合作,打造一個由數百顆間諜衛星組成的太空網絡,以提高美軍在全球迅速發現潛在目標的能力。
北京相對較晚地進入了這一領域。隨著美國的「星鏈」技術不斷取得技術突破,中共十分焦慮。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王繡雯對表示,中共急著完成大型衛星網,主要是為了在時限內搶占軌道位置和通訊頻譜。中共的國家級衛星互聯網計劃,不僅是6G通訊基礎設施,也攸關其政權安全,所以中共應是以舉國之力推進。
為了確保其網絡防火牆能夠持續發威,中共也在竭力阻止「星鏈」進入中國。與「星鏈」同為馬斯克名下的電動汽車公司特斯拉在中國建有大規模的「超級工廠」。馬斯克2022年曾透露,中共政府要求他保證不會把「星鏈」引入中國。
為了能先占得衛星軌位和通訊頻譜,中共搶在2020年11月「國際電信聯盟」(ITU)祕書長仍由中國人出任期間,向ITU提出以12,992顆衛星組網的「GW星座」(「國網Guo-Wang」)計劃。中共計劃發射的衛星數量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
烏克蘭在美軍情報偵察系統的支援下,在SpaceX公司提供的「星鏈」衛星互聯網系統的通信保障下,依靠「標槍」、「毒刺」等高科技單兵武器以及TB2無人機,擊毀了俄軍大量坦克。圖為2022年4月3日,一名烏克蘭軍人走過距被摧毀的俄羅斯坦克。(Sergei Supinsky/AFP)
王繡雯表示,中共「國網」規模雖然比不上「星鏈」,但是仍遠勝其它國家。中共太空發展之最終目標,是建立中共主導的所謂人類在太空命運共同體。「國網」只是第一步,一旦完成,能使中共掌握衛星互聯網各種能力,能用AI+衛星全面監視和偵察,收集他國各種相關情資,等於掌握了一部分的「制太空權」。
她說,美國先前對於太空發展有所遲滯,預算也不夠充裕,給了中共迎頭趕上的機會。但是,美國的衛星技術應該仍勝過中共,且低軌衛星網容易受太陽風暴等影響,未來中共的「國網」建成之後,是否能快速補充及修復受損衛星,值得繼續觀察。
在將衛星送入近地軌道的成本方面,美國有優勢。SpaceX使用的「獵鷹9號」(Falcon 9)和「獵鷹重型」(Falcon Heavy)火箭,每公斤的發射價格已經分別降到2600美元和1500美元。重型運載火箭「星艦」(Starship)一旦測試成熟,或跌到每公斤幾百美元的水平。
中共的「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的低軌衛星發射報價為5000美元。
中國問題專家王赫表示,中共過去打開全球的火箭發射市場是靠著低成本,現在跟馬斯克的SpaceX沒法比。所以中共在近地衛星軌道發射,組建自己的星座網絡來對抗美國的「星鏈」,會非常被動。而且「星鏈」在軍事上的運用效果強大,在俄烏戰爭已經看得很清楚了。如果發生台海戰爭,美國政府要求「星鏈」提供支持,對中共是一個很大的難題。
「中共搞衛星互聯網,就是要對付馬斯克,對付星鏈。但是中共的技術能力,綜合能力跟馬斯克相比差距很大。」他說。
中共野心勃勃 但「國網」停滯不前
2021年4月,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星網」)正式成立,號稱要建中共版「星鏈」。該集團直接受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國資委)控制,集團總部位於河北雄安新區,是首家註冊落戶雄安新區的中央企業。
但在此後的三年裡,國網似乎停滯不前。隨著北京加強對國有企業的審查,中國衛星網絡去年捲入了一輪紀律檢查。另外,中國星網總部所在的雄安新區是一個偏遠城市,中共當局曾設想將其打造為創新中心,但現在這裡空蕩蕩的,難以吸引人才。
2023年11月23日,由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的火箭,將衛星互聯網技術試驗衛星送入預定軌道。但之後並無相關的更新消息。
「國網」星座分為兩個子星座,除了GW-A59子星座和GW-2子星座由「中國星網」公司負責,另一個是「G60 Starlink」計劃,由聯和投資公司下屬的上海格思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格思航天」或Genesat)推出量產衛星。
上海市政府去年7月首次宣布計劃開發巨型星座G60 Starlink,由部分擁有Genesat的上海航天衛星技術有限公司(SSST)運營,將由多達12,000顆衛星組成。一位公司高管在一次會議上表示,到明年年底將部署約648顆衛星以提供區域覆蓋。
如同在芯片產業搞舉國體制一樣,中共在中共版星鏈方面的野心計劃極大。財經雜誌去年11月報導稱,上海松江正在規劃G60 Starlink,計劃送萬顆衛星上天;江蘇無錫邀請鏈主構建產業生態圈;山東海陽打造了全國首個海上發射母港。
王繡雯表示,目前中共衛星互聯網建設以「國網」計劃最為龐大,其它還有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的「鴻雁全球衛星星座通信系統」工程(以下簡稱「鴻雁星座」工程)、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的「虹雲」工程,以及民間企業「銀河航天」公司的「銀河Galaxy」工程等。
G60衛星製造速度值得關注 或涉「偷師」
2023年12月27日,「格思航天」G60衛星數字工廠投產暨首顆商業衛星下線儀式在松江區G60衛星互聯網產業基地舉辦。
下線的首顆平板衛星,有摩托車大小,看上去並不起眼,甚至有些脆弱,它剛剛從工廠的裝配線上下來。據稱可滿足一箭多星堆疊發射需求,可為全球不同用戶提供寬帶接入通信服務。
「過去設計和定製一顆衛星需要兩到三個月的時間」,Genesat總經理曹金向在場的人群吹噓道,「現在工廠每隔一天半就能生產出一顆衛星,每年最多能生產300顆。」
王繡雯表示,Genesat的G60平板衛星,其實重點應該是衛星的製造速度,一般一顆衛星製造工期約兩三個月,可是「格思航天」的智慧工廠約1.5天就能生產完成。這樣的速度會使「國網」計劃快速達成,值得美國和其它國家擔憂。
查詢發現,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021年5月就聲稱,中國首條小衛星智能生産線的設計産能是每年240顆,相當於平均1天半就能生産一顆衛星。
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021年5月就聲稱,首條小衛星智能生産線的設計産能是每年240顆,平均1天半生産一顆。(視頻截圖)
王繡雯表示,中共衛星技術雖說是自研,但大家都知道中共是從美國和其它先進國家「取得」技術,加上馬斯克因特斯拉在中國設廠而對中共友善,不排除可能「移轉」了相關技術。
G60 Starlink只是部分國有,但觀察人士認為,這不是有什麼策略轉變,而是中共向來的套路。
王繡雯表示,「中國星網」設立,就是為了統籌衛星互聯網建設,所以「中國星網」將來可能會中國公私部門多個衛星互聯網計劃整合為一個。簡言之,中共新興技術的基本發展模式,就是由政府資本結合民間企業技術,亦官亦商,以便在不同情形下轉換身分。例如:要與外國企業合作、引進技術時,就以民間企業身分去接洽,等技術到手後就優先轉為軍用。
責任編輯:高靜#
推薦閱讀:
台灣欲打造衛星網絡 從太空抵禦中共
彎道超車星鏈?中共兩大短板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What's Hot

CAPE CANAVERAL, FLORIDA - FEBRUARY 27: People watch as a SpaceX Falcon 9 rocket lifts off from launch pad 40 at Cape Canaveral Space Force Station on February 27, 2023 in Cape Canaveral, Florida. The rocket is carrying upgraded Starlink V2 Mini satellites to be deployed into a 230-mile-high orbit. (Photo by Joe Raedle/Getty Images)
2023年2月27日,美國佛州卡納維拉爾角(Cape Canaveral),搭載21顆第二代「星鏈」(Starlink)衛星的SpaceX「獵鷹9號」(Falcon 9)火箭從肯尼迪航天中心(Kennedy Space Center)升空,許多民眾正在觀看火箭發射過程。(Joe Raedle/Getty Images)
Previous Article文獻揭受美審查中企和中共軍方合作研發藥物
Next Article 微軟蘋果和Nvidia市值總和超過中國股市
Related Posts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