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06日訊】(記者李言綜合報導)目前中美在關稅問題上針鋒相對,這場角力可能導致雙方達成協議或爆發全面貿易戰,而對於外國投資者而言,遠離中國股市正成為默認選項。
在中國經濟前景不確定性加劇、北京的刺激經濟措施未達市場預期之際,投資者信心受挫,中國股市本就已經承受壓力。美中貿易戰開打之際,儘管中國市場在過年長假後重啟,但投資人對於中國市場的反應看似有減無增,尤其是外資。
市場反應冷淡 投資人越發謹慎
美東時間週二(2月4日)00:01(北京時間13:01)開始,美國正式對所有中國進口商品徵收10%的額外關稅。幾分鐘之內,中共財政部即稱,將對美國煤炭、液化天然氣徵收15%的關稅,對原油、農業設備和部分汽車徵收10%的關稅,還稱新關稅將從2月10日開始生效。
雖然美中雙方的關稅力度遠低於人們的預期,但分析人士認為,市場對此反應相對冷靜。來自東方匯理財富管理(CA-Indosuez)的亞洲首席策略師陳達德(Francis Tan)表示,「目前的不確定性增加了,因為雖然各方已經出招,但沒有人知道這場貿易戰真正開始了沒有,或是何時會真正升級。」
週三(2月5日),有關川普是否將與中共黨魁習近平對話的消息出現反覆,先後傳出不同版本,進一步加劇市場的不確定性。同一天,美國又突然宣布暫停接受來自中國的郵政包裹,直接衝擊電子商務股票,突顯投資者希望避開的潛在風險。
陳達德表示,「現在我會選擇更安全的方法,不去與關稅對抗。」他建議客戶轉向債券,以對沖股市下行風險。
外資撤離中國市場 投資者信心動搖
由於市場對中國經濟前景長期存疑,特別是持續的房地產危機、通縮壓力,以及北京未能兌現刺激承諾,全球投資者早已對中國市場保持謹慎態度。
根據LSEG Lipper數據,過去三個月,外國投資者已從中國相關基金撤出近120億美元,幾乎完全逆轉了去年10月流入的130億美元資金。
這種劇烈波動顯示,投資者在獲利了結,而市場缺乏長期穩定的資本流入。
來自Janus Henderson的亞洲股息基金經理薩特‧杜赫拉(Sat Duhra)表示,「許多人認為中國(中共)會等到川普重返白宮後,再祭出大規模刺激措施。但我不太相信這種說法。」
他說,「我們不打算增加對中國的投資,因為目前的配置已經夠了,再增加只會帶來更大的風險。」
市場交易觀望 貿易戰成難解課題
市場相對平靜的價格波動,也顯示投資者已對貿易衝突有所準備,不願對結果進行豪賭。分析師指出,美中貿易談判比起川普與墨西哥、加拿大的協議,將更加複雜難解。
人民幣匯率通常被視為北京用來抵消美國關稅影響的工具,但週三(2月5日)僅小幅貶值。中共央行則調整交易區間,發出穩定匯率的信號,顯示北京短期內仍希望維持人民幣的穩定。
截至週一(2月3日),中國藍籌股下跌0.6%,今年以來累計跌幅達3.6%,而全球股市則上漲3%。
香港股市雖出現反彈,但缺乏動能與成交量,其中受關稅影響的中國電動車股票雖有投機性上漲,卻未能吸引長期資金流入,顯示市場仍缺乏穩定的買盤支撐。
來自香港大華繼顯(UOB Kay Hian)的機構客戶經理梁偉源(Steven Leung)表示,「這只是短線交易……投資者現在必須以短期策略為主。」
中國市場風險仍高
儘管如此,一些投資人仍認為中國市場相對便宜。上證綜合指數的遠期市盈率約為11倍,相比之下,標普500指數則高達22倍,表明中國市場仍可能存在選股機會。
但大多數投資者仍然不願承擔與關稅相關的風險,也不願隨著新聞動態進行頻繁交易。
英國奧布里資本管理(Aubrey Capital Management)的羅布‧布魯伊斯(Rob Brewis)表示,「我們的投資組合幾乎沒有涉及受關稅影響的企業,因此不會進行調整。」
威廉博萊(William Blair)新興市場股票投資組合經理林紅雲(Vivian Lin Thurston)則表示,她未增加對中國股票的現金配置,以降低市場波動帶來的風險;來自Janus Henderson的杜赫拉目前低配中國市場,他迴避以出口為導向的中國企業。
去年12月,澳洲墨爾本資產管理公司K2 Asset Management關閉了其運營25年的亞洲基金。
「中國市場長期超配的時代已經結束了。」該公司董事總經理兼研究主管喬治‧布布拉斯(George Boubouras)表示。
責任編輯:林妍#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What's Hot
Previous Article財新製造業PMI就業指數為近五年最低
Next Article 研究稱DeepSeek與中國移動有聯繫 引擔憂
Related Posts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