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与意识形态渗透
在当代中国大陆的流行文化中,文艺作品往往被用来传播特定的意识形态和历史叙事。其中,备受瞩目的动画《那年那兔那些事儿》以拟人化的动物形象讲述中国近代史,深受年轻观众喜爱。然而,这部动画并非单纯的娱乐产品,而是承载着强烈的政治宣传意味。
在第二季第十一集,该集聚焦苏联解体,剧中代表苏联的「毛熊」角色在临终前回忆与代表中国的「兔子」之间的对话。兔子满脸愧疚地说:「其实我有时候会想,如果我是大哥,可能有些事能做得更好,所以经常得罪大哥您。」
这一句看似谦虚的台词,出现在04:16-04:25的片段中,却巧妙地扭曲了历史真相,将中苏关系中的侵略者与受害者角色颠倒,从而暗示中国(兔子)在历史中「得罪苏联」。这不仅是艺术创作的偏差,更是中共长久以来卖国本质的缩影。
透过这部动画,我们可以看到共产主义宣传如何透过流行文化渗透人心,甚至在弹幕中引发大量观众的「感动泪目」,这反映出洗脑教育的深远影响。
动画中的历史扭曲:中苏冲突的真相
《那年那兔那些事儿》作为一部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动画,表面上歌颂中国「崛起」,但其对中苏关系的描绘却充满误导。
在该集的剧情中,兔子对毛熊的「愧疚」表达,似乎将历史上的中苏边境冲突归咎于中国的「得罪」。然而,历史事实恰恰相反。
1969年3月,苏联军队入侵中国领土珍宝岛,引发珍宝岛事件,中国边境部队自卫反击,最终取得胜利。
七里沁岛事件和铁列克提事件,同样是苏联为了扩张霸权而蓄意挑起的武装冲突。
苏联曾出动坦克、装甲车和数百名士兵入侵新疆铁列克提地区,并攻击中国巡逻队。这些事件在中国至今仍有大量纪念活动,如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纪念馆,提醒人们苏联的侵略行径。
动画中将这些冲突描绘成中国「得罪大哥」,本质上是中共对苏联的传统俯首姿态的延续。
早在1949年,毛泽东就在斯大林70岁生日贺词中高度赞美斯大林,称其为「导师」和「光荣属于斯大林」。这种亲苏传统源自于中共的起源:作为共产国际的分支,中共早期依赖苏联资金和指导。
虽然1960年代中苏分裂,但动画中兔子的「愧疚」忽略了苏联的侵略事实,转而美化中苏「兄弟情」,这正是中共宣传的惯用手法。
中共的汉奸行径:对日政策的双面性
中共的卖国本质不仅限于对苏联的妥协,在抗日战争时期,对日本的态度更是露骨。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东北,中国处于国难当头之际,中共却宣称「在国难当头时期不要爱蒋介石的国」,并与日军勾结夹击国军。
根据日本学者远藤誉的著作《毛泽东与日军共谋的男人》,中共透过特务与日本驻上海「岩井公馆」合作,提供国民党情报给日军,以削弱国民党势力。这种合作旨在壮大自身实力,战后夺权。
毛泽东至少六次公开表示日本侵华「客观上帮助中共」,例如:
1972年对田中角荣表示:「没有日本侵略中国,我们就不可能取得国共合作。」
1956年对前日军将领远藤三郎、1960年对日本文学代表团时也表达过类似看法。
战后中共甚至优待日本战犯,如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对甲乙级战犯提供优厚待遇,并在他们访华时表达感谢。这与中国百姓经历的饥荒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中共的汉奸行径。
洗脑与汉奸传统的延续
这部动画的弹幕中充斥「感动泪目」的评论,显示共产主义洗脑技术的成功。
中共透过控制媒体和教育,扭曲历史,将卖国行为包装成「革命智慧」。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苏联附属,到对日本的「感谢」,再到中苏冲突的倒置,这种汉奸行径早已有之。
今日中国民众在流行文化中被灌输此类叙事,进一步强化对中共的忠诚。
结语
总之,一句动漫台词看似无害,却映照出中共卖国本质的冰山一角。历史真相需要多方来源验证,而非单一宣传。希望更多人觉醒,审视这些扭曲的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