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8日訊】(專題部記者徐亦揚報導)俄羅斯總統普京於5月17日結束了對中國的兩天正式訪問。儘管中俄繼續聲稱要強化所謂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然而普京在與中共黨魁習近平會面後,中俄在一系列備受關注的重大議題上並未達成任何突破性協議。有學者認為,普京此次帶著龐大的代表團訪華,目的在於說服中共繼續提供軍事和經濟援助。然而,中共似乎並未完全聽從普京的建議,中俄之間的利益分歧很大。
普京於5月16日凌晨4時左右抵達北京,這是他七個月內第二度訪華,也是他再次連任後的首次出訪。中共在機場鋪設紅地毯並安排儀仗隊迎接,同時罕見地派出了女官員、國務委員諶貽琴負責接機。
公開資料顯示,諶貽琴長期在貴州任職,曾擔任貴州省長、省委書記,是當時中共唯一的女性省級黨委書記。2023年3月,諶貽琴出任中共國務委員、國務院黨組成員。同年10月,諶貽琴擔任中共全國婦聯主席,成為自1988年以來首個兼任中共全國婦聯主席的國務委員,打破了中共35年的慣例。
中國一些門戶網站的文章稱,中共此次派諶貽琴為普京接機是一個特殊的安排,顯示了中方對普京的高度重視,反映了中俄關係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
而旅美時政分析人士陳破空在他的自媒體節目中則認為,諶貽琴為普京接機令人感到意外。陳破空表示,諶貽琴的工作領域與外交毫無關聯,也與商務、貿易和經濟無關。因此,他認為這是中方刻意的安排,目的是為了降低美歐的注意力,表面上向美歐示好。
普京亟需中共支持 習則稱「不結盟」
2022年2月,中俄兩國在確認了「無上限」的夥伴關係後,俄羅斯隨即對烏克蘭發動了入侵。在過去兩年多的時間裡,中共已成為俄羅斯的重要盟友。北京拒絕譴責俄羅斯,並繼續與其進行貿易往來,這引發了美國和歐盟的不滿。俄羅斯受到西方國家的嚴厲制裁,導致其經濟與西方脫鉤。在這種情況下,普京非常依賴中共提供外交支持和金融援助。
中共海關總署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中俄貿易額達到破紀錄的2,401億美元,同比增長26.3%,提前並超額完成兩國領導人此前訂下的目標。
在俄羅斯向中國出口的商品中,礦產資源即石油、煤炭和石油產品占73%,這類商品占雙邊貿易額的近40%;中國向俄羅斯出口的商品主要是機電產品、家電、汽車及其配件,占對俄出口總額的近40%。2023年,中國從俄羅斯進口石油1.07億噸,俄羅斯成為中國第一大石油進口來源國。
俄羅斯也向中國低價出售天然氣資源。2024年2月,俄羅斯能源巨頭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宣布,已超過土庫曼斯坦,成為中國最大的天然氣供應商。
普京訪華前在接受中共喉舌新華社專訪時稱,近5年來,中俄兩國貿易額翻了一番;中國已連續13年是俄羅斯最大貿易夥伴國。未來雙方將努力在工業和高科技、太空與和平利用核能、人工智能、可再生能源和其它創新領域開展更密切的合作。
普京也稱中俄關係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且仍在持續加強。他還聲稱,當代中俄關係超越意識形態,無論政治局勢如何改變,雙邊關係的多層次發展是自覺的戰略選擇。他還將中國形容為「好鄰居和可靠朋友」。
普京此次訪華的俄方代表團陣容也堪稱豪華。俄新社稱,此次有5名副總理陪同普京訪華,分別負責經濟、社會、能源、資源開發和旅遊文化等。此外,代表團還包括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國防部長別洛烏索夫、財政部長西盧安諾夫、央行行長納比烏林娜及被調任為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祕書的紹伊古等重要部門的領導人。俄方還派出大型貿易代表團,成員包括近20個州區領導人及重要公司負責人等。
然而,在普京高調稱讚雙方友誼之際,中共黨魁平可能有所顧忌。
在5月16日發表的雙方聯合聲明中,已不再包含「兩國友好沒有止境,合作沒有禁區」的表述。
黨魁在與普京會談後的記者會上稱,雙方將繼續秉持「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原則。他還稱,他與普京一致認為,「要積極尋找兩國利益匯合點,發揮各自優勢,深化利益交融,實現彼此成就」。
旅美時政評論人士唐靖遠5月17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俄此次發表的聯合聲明內容廣泛,顯示出兩國的全方位合作。儘管稱為「合作」,但實際上主要是中共在支持和援助俄羅斯。經過兩年多的俄烏戰爭,俄羅斯的國庫已經枯竭,現在完全依賴中共來支撐。在這種背景下,中俄關係發生了變化,普習地位也出現了逆轉。
旅居比利時的原中共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法律顧問室執行主任杜文認為,普京此次率領龐大的代表團訪華,目的是說服習繼續提供軍事和經濟援助。
杜文對記者表示,普京所帶的團隊實際上是為了協助中方解決問題。他試圖通過專業團隊的溝通來消除習近平的疑慮,即一旦西方實施制裁,中俄將如何應對?他試圖說服習不要懼怕西方的制裁,並繼續向俄羅斯提供經濟和軍事援助。
「當然現在看來中共似乎並未完全聽從普京的建議,中俄彼此之間的利益分歧還是很大。」杜文說,從習的表態可以看出,中共堅定支持俄羅斯,但並不會以犧牲在產業鏈領域的地位為代價。因此,中俄合作的底線並不包括西方不能接受的軍事和裝備領域合作。同時,雙方的合作也並非「無上限」,而是必須在符合中共利益的前提下進行。他補充道:「說白了,雙方就是利益之交,所謂的友誼不過是口頭上的說辭而已。」
杜文還表示,普京此次訪華凸顯了中俄兩國在面對西方制裁時進一步加強經濟和政治聯繫的意圖,即在暫時不與西方全面交惡的前提下,進一步發展對俄關係,特別是經貿、能源領域的合作。然而,雙方分歧依然存在,中共顯然未能提供普京期望的軍事支持,而失去了中共的支持,普京撐不了多久。
美歐多次警告中共不要支持俄羅斯
在接待普京之前,中共黨魁才剛結束了對歐洲的訪問。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受法國總統馬克龍的邀請,於5月6日在巴黎與習近平進行三方高峰會。馮德萊恩表示,她與馬克龍一同表達了希望中共不要向俄羅斯提供致命武器,包括對軍民兩用產品的支援,並重申,此事對歐中關係至關重要。此前,美歐一直批評中共向俄羅斯供應軍民兩用材料和武器零部件。
此外,馬克龍和馮德萊恩還就中國的產能過剩問題向習近平施壓。習近平似乎並未做出重大讓步,但也做出一定程度的積極表態。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最近的北京之行中表示,中共正在助長冷戰以來對歐洲安全的「最大威脅」。他在4月19日曾表示,中共如果希望與歐洲和其它國家保持友好關係,就不能同時助長冷戰結束以來對歐洲安全的最大威脅。
今年4月,七國集團(G7)在意大利卡普里島舉行外長會議。G7外長表示,中國公司向俄羅斯轉讓軍民兩用材料和武器部件,這使得俄羅斯得以重建和振興其國防工業,對烏克蘭和國際和平與安全構成威脅,他們對此表示遺憾。
因危及美國國家安全或和外交利益衝突,5月9日,美國政府將37個中國實體列入貿易黑名單,其中包括一些援助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中企。5月16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表示,中共黨魁在誓言要加強與普京的關係後,無法既改善與西方的關係,又同時支持俄羅斯。
杜文表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並威脅歐洲安全是美歐的紅線。然而,中共高價購買俄羅斯石油和無限度支持俄羅斯並不意味著沒有底線。一旦西方認真應對,中共將不得不退讓。
(記者寧芯對本文有貢獻)
責任編輯:連書華#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What's Hot

In this pool photograph distributed by the Russian state agency Sputnik, Russia's President Vladimir Putin delivers a speech at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a Russia-China trade expo in the northeastern city of Harbin on May 17, 2024. (Photo by Mikhail METZEL / POOL / AFP) / ** Editor's note : this image is distributed by Russian state owned agency Sputnik **
俄羅斯總統普京2024年5月17日在哈爾濱舉行的中俄貿易博覽會開幕式上發言。(Mikhail Metzel / POOL / AFP)
Previous Article中共推政府買房去庫存 專家:資金從哪來?
Next Article 中企受困 美企成全球最有價值太陽能公司
Related Posts
Add A Comment